大学生旅游安全风险防控
2017-12-28翟向坤韩玉灵
翟向坤+韩玉灵
【摘要】随着高校大学生的旅游需求增长,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频发。鉴于此,从旅游安全教育的系统功能出发,构建一个开放式的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政府-高校-家庭-大学生-旅游企业及高校社团-行业协会-保险公司-新闻媒体”互动模式,可有效解决大学生旅游安全风险问题。
【关键词】风险社会 大学生旅游安全风险 旅游安全教育 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该论断为与民生相关的产业、行业(包括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改革开放近40年来,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中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我国亦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发展中国家向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突破44亿人次,出境旅游亦达到1.22亿人次。2017年9月11-16日,世界旅游组织(UNWTO)第二十二届全体大会举行期间,与会嘉宾高度评价了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对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贡献。当代大学生充满朝气与活力,接受新事物能力非常的强,对旅游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欲望。据调查,100%的大学生有旅游意向,接近 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矛盾日益严重,突发事件频发,预示着我国已步入了风险(甚至高风险)社会。处于此环境下的大学生在外出旅游中亦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风险。
大学生旅游安全内生性和外部性风险
作为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大学生旅游安全风险源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异及其相互作用,在战略层面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可以简单分为内生性风险和外部性风险。
内生性风险主要是指大学生自身的旅游安全意识风险。旅游安全意识风险是指由大学生旅游安全意识淡薄或缺乏造成的不确定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很多大学生是在家庭的呵护和老师的关心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安全防范意识较低,旅游安全意识更是淡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外,由于缺少旅游经验和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且有的大学生更喜欢去一些常人罕至、富有刺激性的旅游景区(点),故更易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
外部性风险主要包括旅游安全教育风险、经济基础风险、旅游安全体系风险。旅游安全教育风险是指由于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缺位引致的不确定性。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对于专业化的旅游安全教育都是缺位的,对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和培养的忽视使得大学生的旅游安全危机应对技能非常欠缺,危机应对心理极易失衡。因此,一旦遇到旅游安全危机往往不能正确应对,易于酿成安全事故。
经济基础风险是指由于大学生经济薄弱引致的不确定性。众所周知,大学生经济上不独立,其旅游费用主要来自家庭,故不可能承担高昂的旅游费用。因而绝大部分同学在旅游过程中都是居住在中小型旅馆,但是中小型旅店经营有的存在着不规范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大学生在旅游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
旅游安全体系风险是指由于大学生旅游安全体系缺失引致的不确定性。作为大学生旅游安全保障的关键,完善的旅游安全体系对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的前期预警、中期应急救援和后期的保险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从目前现实来看,我国尚未建立规范且高效的旅游安全体系,大学生旅游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鉴于此,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旅游预警、救援及保险机制。
构建开放式、多主体的大学生旅游安全风险教育互动模式
鉴于目前大学生旅游安全的现状,从旅游安全教育的系统功能出发,按照一定的秩序,构建一个开放式的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政府-高校-家庭-大学生-旅游企业及社团-行业协会-保险公司-新闻媒体”互动模式,主要是以保障社会中大学生旅游安全为出发点,以其路径主体为桥梁,组成一个多位一体的有机网络互动机制。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的比较优势,分工协作、无缝衔接。
政府部门——强化旅游安全国家教育。在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过程中,政府是当然的法定主体。参与的行政组织应包括旅游、教育、公安、武警、安全、卫生(医院)、交通、建设、文物、林业、水利、宗教、国土、环保、工商等职能部门。通过对各部门职能的整合和部署,促使高校自上而下形成一个指挥统一、功能齐备、响应高效的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系统,积极引导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到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及应急救助中来,最终实现系统的有序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
高校——增强旅游安全的学校教育。构建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互动模式,高校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鉴于此,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旅游安全教育,使旅游中的大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高校须契合学生在旅游中的诉求,进一步夯实旅游安全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使之具体化、系统化。强化对学生旅游安全预警意识与突发事件处置的教育与培训,增强学生在旅游中的自我保护能力。落实安全责任,实行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监督管理。
家庭——重视旅游安全的家庭教育。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出生成长于“421”的家庭环境中,物质上得到了尽可能的满足,但家庭对于其安全与危机意识的教育培养,以及应急技能的培训都极度缺乏。作为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互动模式中关键一环,家庭应该强调孩子的安全与危机意识,注重应急救援能力的掌握。
大学生——加强旅游安全本我教育。旅游安全意识淡薄是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鉴于旅游的特殊性,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提前了解旅游目的地的自然与人文条件,掌握必要的野外生存与急救知识和技能。另外,要增强安全意识,努力防患于未然。
旅游企业及高校社团——强化组织者责任。旅游企业和高校社团直面大学生,故应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旅游安全教育的面向既包括大学生,亦包括旅游从业者及社团成员。对于大学生而言,可以考虑通过贯穿于旅游全过程的各种通知、解说系统和旅游从业者及社团成员的安全建议等路径进行安全宣传;对旅游从业者及社团成员而言,应至少从两个角度加强对其安全宣传教育:一是树立并提高相关成员的安全管理意识,重视对其安全教育与培训演练,强化他们的安全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二是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严肃公正地处置旅游安全事故,以儆效尤。
保险公司——强化风险保障。近年來,随着大学生出游人数的快速增长,与之相关的安全事故频发,大学生的保险保障问题亦因此受到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保险公司应根据大学生旅游的特性,适时推出有关险种,精心设计不同的保障额度、灵活的保障形式和经济的缴费方式。亦可为其提供一揽子保险服务,融诸如人寿险、意外伤害险和旅游紧急救援险等于一体。
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作用。新闻媒体的时效性及传播性,使得其在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旅游安全事故的实时追踪,可以使大学生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事故最新的数据和进展,激发其旅游安全意识。应更加充分地发挥舆论媒体对旅游景区(点)、旅游企事业单位安全的第三方监督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
【参考文献】
①杜丕烈、陆振东:《2010年中国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之需求分析》,《现代物业》,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