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以交流:中外人文交流的三大源流

2017-12-28张骥

世界知识 2017年23期
关键词:外交人文现代化

张骥

中外人文交流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创新实践。在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进程中,外交从政治、经贸两轮驱动进一步发展为政治、经贸、人文三足鼎立。无论是推动大国关系、加强周边外交和发展中国家外交,还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文交流的作用都愈加凸显,也愈加迫切。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进程将迎来中外之间的大互动、大交流、大沟通。但我们拿什么和世界交流?我们将为世界呈现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我们将为人类文明贡献什么样的新成果?这是人文交流的核心命题。

建立人文交流的三种路径

近年来,中国先后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八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多边交往中也逐渐将人文交流列为重要领域。从目前的实践看,中国开展与不同国家间的人文交流、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路径:

一是替代型。对那些政治上、战略上存在分歧,经贸关系竞争性较大的国家或地区,希望可以借助人文领域的交流对话作为突破口,改善双边关系的民意基础,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建立对美国、欧盟等的人文交流机制,从初衷上看,大致属于这一类型。由于战略对话、经济对话阻力相对较大,双方妥协余地较小,甚至还会产生某些冲突,因此需要从人文等“务虚”的领域进行突破,发挥“润滑剂”的作用。

二是对接型。对于那些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对外交往中将人文和文化作为重要外交资源、两国文化相互有吸引力的国家,双方交流的资源丰富,意愿较强,也具备良好的民意基础和社会氛围,能够进行较好的对接。典型的例子是法国。文化本身构成了法国外交的重要目标,也是法国国际影响力的主要来源、法国开展外交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在和法国的交往中,人文成为情理之中的首选。中法在这方面有开创性的贡献,文化年、语言年这些外交新形式就是中法人文交流实践所开创的。

三是辐射型。主要是在那些中国文化对其有较大影响,对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仰慕或者存在需求的国家或地区,中国也有能力向它们传播文化和价值观的“正能量”。例如中国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等在东北亚、东南亚等地区国家拥有较深影响。还有一种新情况,即那些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成功经验仰慕的发展中国家,它们产生了学习中国经验、中国文化的巨大兴趣,渴望与中国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交流。

至少应当囊括三大源流

面对不同国家、地区的特点与需求,面对不同类型的人文交流路径,中外人文交流至少应当囊括以下三大源流:

一是“传统的中国”。这是当前人文交流中主要和普遍采用的内容。传统文化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的首要国家镜像。人文交流总是离不开四大件:孔子、书法、京剧加熊猫,其中前三大件是传统文化。这些人文元素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但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也不能全面反映传统文化的精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創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外人文交流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文化的简单阐释和简单运用上,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宝藏,在内容、形式上都需要下大力气创新、创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自身对传统文化也开始了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要让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展现新时代的光辉,绽放新时代的异彩。

二是“追求现代化的中国”。实现现代化是当代各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民族独立、改革开放和国家强盛的伟大转变,不仅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开辟了新途径,也同样创造了发展进步的文化成果。这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当代文化应该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非常渴望和中国交流的内容。我们进行了伟大的现代化实践,但是对于这些实践的总结、抒写和传播还远远不够。这些实践成果对于追求现代化的国家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意义,并产生了很大的外部需求,而在人文交流中,我们还相对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更为缺乏的,是当代人文成果。人文交流说到底,是我们要有交流的内容,增加人文交流中当代中国的内涵已经刻不容缓。

另一方面,“追求现代化的中国”也应该是继续对外开放、继续向外部世界学习的中国。越是国家强大起来的时刻,越是需要继续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时刻。中外人文交流,应该成为中国与世界相互学习的桥梁,而不是单向的输出和传播。

三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流,也是当代中国的国家镜像之一。当代中国的治理理念、治理经验、外交理念、外交实践和文化构成中都有丰富的社会主义内涵。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消除贫困、反对腐败的巨大成就,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新义利观、亲诚惠容等外交新理念,对“南南合作”的重新强调等都富含着社会主义的特征。这些也都应该成为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的发展进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中国自身以及世界对于社会主义文化也有着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

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过程。”我们需要超越以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流的阶段,向世界提供更多当代中国的发展成果和人文成果,展现一个更加全面的中国、发展中的中国和面向未来的中国。

与此同时,人文交流还要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担当。人文交流成为中国所主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大维度之一。中国倡导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一大超越。以此为指引,中国也展开了搭建多边人文交流平台的尝试,先后倡导举行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欧文明对话会、中阿文明对话等。如何为人类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提供新的人文公共产品,做出新的贡献,将是中外人文交流未来面临的又一重任。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交人文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人文绍兴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人文社科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