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习得语言特点上探究小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

2017-12-28俞淑慧

考试周刊 2017年44期
关键词:读写能力小学生

俞淑慧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行为直接关乎小学生读写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也会通过日常的教学语言行为得以充分彰显。本文主要从习得语言的语文学科特点出发,针对我国小学语文课堂语言活力缺失的现状,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培养小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习得语言;小学生;读写能力

一、 引言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习得”主要指学生们在教师的言语行为、生动的语言教学情境中掌握語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过程。习得语言摒除了过去传统分析讲解、繁琐单调的课堂练习,使学生们在教师营造的生动的语言情境中,多掌握、多阅读、多写作、多感想,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实现自身读写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基于小学生活泼顽皮的特点和少年启蒙教育的特点,习得语言的特征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小学语文教学习得语言行为的特点

(一) 精确、贴切

习得语言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做到发音精准、用词恰当、词文达意、语法准确。教师在教学语言行为的表达中,一定要确保语言应用的精准度,坚决抵制用词不当、语法错用的现象发生,避免对学生的稚嫩思维产生影响。教师的教学语言行为应主旨鲜明、表达确切、思维严谨、简单易懂,不能出现词意不符、不知所述、前后不一等问题,以免阻碍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二) 感性、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习得语言行为非常注重情感的表达,情感流露出形象、贴切、以情达意的特征。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行为必然是充满浓厚感情,发挥情感迁移的作用,将自身的全部情感倾注到教学知识中,最终情感寄托定位在学生们身上。小学语文教学习得语言行为的情感特征也是由语音、音调来决定的,音调依据课文特点进行适度调整,惊讶、夸张、感叹、委婉,随感情而适时变化。

(三) 生动、有趣

生动、有趣的特征是应用大量的词汇、抑扬顿挫的语调、多样化的情感表达将充满童话色彩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鲜活地表现。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内容形象、具体、生动,注重生动氛围的营造。生动除了指口语朗读外,还需要教师绘声绘色、抑扬顿挫,并辅助于其相应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有活力,推动师生共同投身于生机勃勃的教学情境。

(四) 教育、启发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益智、启发的情感因素,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语言唯美的经典文章,深刻表达了社会上人情、世故、亲情等内容,这些都具有真正的教育性、启发性。小学语文教材映射了国情、人性、文化,它宣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依据习得语言特点培养小学生读写能力的途径

(一) 营造习得语言的教学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习得语言学习的关键就是充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学习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牵引到认知和理解课文上,焕发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在兴趣的推动下,将这种精神需求演变为积极自主的学习动机,推进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前,应提前预留下节课的课后任务,要求学生以笔记的形式写出日常母亲的生活点滴展现伟大的母爱,并安排几个学生朗读自己的笔记,营造出“母爱蔓延”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感悟母爱的基础上,再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引到课文阅读中,此篇课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贴近,激发了其内心的强烈共鸣。比如,在读到“母亲将钱‘塞在手心里”,问问学生这个“塞”字为什么不能换成“交”“递”,区别在哪里?顺便表述一下作者向母亲要钱时的心态,这样将课文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会真实的课文情境和感受,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二) 引入激发式的课堂设问

课堂设问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习得语言学习不能或缺的环,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引入激发式的课堂设问,是整堂课重要的转折点和切入点,课堂设问提出的问题与即将新授的内容直接相关,这非常符合小学生天真的认知特征和好奇的心理特性,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比如,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就引入了激发式课堂设问的方案,教师说:“大家现在想一个重要问题,诸葛亮借箭的原因是什么?文中有一句话就是答案,看谁最先找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教师说道:“周瑜身居都督这个高职,但是他心胸狭小,心里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干,周瑜感叹:‘既生瑜,何生亮,他为什么说出这句话?”学生答道:“他明白自己比不上诸葛亮有才华,希望世上没有诸葛亮。”教师又说:“很对,周瑜嫉妒诸葛亮,多次想杀掉诸葛亮,但他手下一名大将鲁肃顾全大局,和周瑜说现在是联合一起打曹操的好时机,需要诸葛亮,于是就出了个主意为难诸葛亮。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在教师将这种课堂设问的导入中,学生慢慢了解事情的起因,随着教师的思绪进入到课文后续学习中,起到了开门见山的铺垫作用,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阅读兴趣,都精神饱满地进入到课文学习的状态中。

(三) 巧妙灵活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传统语文教学往往阅读和写作是脱节的,无法培养学生“又能读又能写”的能力,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大打折扣。由此,教师要善于抓住习得语言特点来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习得语言学习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是较为关键的。在确保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语言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授《慈母情深》一课时,有一段话“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教师安排几个人一组,并要求小组学生们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其中一位学生问道:“这个句子怎么连用了三个‘我的母亲,如果去掉,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学生们踊跃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说:“这样连用,突出了母亲的辛苦操劳,描写得更加生动感人。”有的说:“一直在强调母亲,与题目十分贴切,突出母亲的爱。”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将这段内容,采用缩减、增加文字和续写的方式,转变为自己脑海中的语言,指导学生将阅读中获取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写作的积极能动性,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灵活的读写能力。

(四) 开展多样化的语言互动活动

学生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通过课堂四十分的短暂时间简单达到的。由此,应组织丰富多样的语言互动活动来实现,借助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获得语言能力的增强。教学中,应组织“朗读比赛”“故事会”“话剧表演”等活动为学生们提供宽阔的自我展现的大平台。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狐狸与乌鸦》一课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分析和讨论狐狸、乌鸦内心的想法,接下来,拿出事先备好的面具和服饰,让学生们化身为狐狸与乌鸦两个角色进行舞台表演,演狐狸的学生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通过这些语句和音调的表达,使学生们亲身感受狐狸是那么狡猾,及乌鸦喜欢被称赞的本性。整个互动活动的开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升了学生们的读写能力。

四、 结语

总体来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抓住习得语言的基本特点,营造习得语言的教学情境,采取多样化符合习得语言特点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推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为学生语言学习奠定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1,(02):11-14.

[2]潘瑾.浅谈语言习得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5,(10):57-57.

[3]尚明英.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小学生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Letter time 书 信 时 光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英语学科读写能力培养与思辨能力测评衔接研究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国际扫盲日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研讨
我是小学生
如何提升海外华裔学生读写能力——以荷兰乌特勒支中文学校青年班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