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留学生临床见习反馈,思考医学汉语教学问题对策
2017-12-28付璐��
付璐��
摘要:临床见习是临床专业留学生的重要学习环节,为确保留学生在华临床见习效果,提高医学汉语课程质量极其关键。我校开展留学生的医学汉语课程多年,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我校留学生临床见习问题反馈和问题对策做一交流,目的在于为今后的医学汉语教学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和反思。
关键词:临床见习;医学汉语;留学生
随着教育国际化和我国医学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华学习医学专业。数据显示,来华医学专业留学生已经成为仅次于来华汉语专业留学生的第二大群体。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我校自2005年招收第一批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以来,已经招生并培养了大量医学领域人才,来自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索马里、孟加拉、科摩罗、赞比亚、加纳、尼日利亚、津巴布韦、苏丹、刚果金、坦桑尼亚、乌干达、莫桑比克、埃及、老挝、布隆迪、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也门、肯尼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等近40个国家。
目前各大医学院校均已建立了留学生教学体系,开设了医学汉语课程,为来华临床医学留学生专门进行汉语教学,同时讲授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因此医学汉语课程具有语言教学和医学专业教学的双重属性。临床见习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学习环节,在这个学习阶段,留学生必须使用流利的中文和患者交流,并使用中文阅读病程记录和病历病案,其汉语水平直接影响他们的专业学习效果。因此,医学汉语的教学在医学专业留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目前国内医学汉语的教学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高校仍处在探索、尝试、改革阶段。
留学生的临床见习是检验医学汉语教学的重要试金石。徐州医科大学高度重视医学汉语教学,关注留学生临床见习中使用医学汉语的实践效果。本文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通过留学生座谈会、查閱调查问卷和教学评估等多种形式,收集并整理历年留学生临床见习反馈的突出问题,进而对医学汉语教学进行初步教学改革。
一、 留学生临床见习的两大主要问题
(一) 语言沟通障碍
留学生虽然经过基础汉语和医学汉语的学习,但是大部分留学生的汉语底子薄弱,听、说、写水平较差,特别是在医院临床见习中,同医护人员和患者间存在明显的交流障碍。首先,留学生在医院见习时,往往很难跟得上带教老师的语速,而通常带教老师在医院是没有很多时间为留学生一一解惑。例如,带教老师给病人问诊时,留学生通常难以全部理解带教老师的问诊内容。再次,在医院中,病人来源广泛,城乡结合,很大部分的病人只说方言,不说普通话,这就为留学生的见习雪上加霜。最后,留学生在医院见习,亲自问诊的情况很少。一方面因为患者对留学生缺乏信任感;另一方面留学生刚刚参加实践活动,临床思维不完善,这使得留学生无法独立采集病史。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留学生只能旁听,错过练习的机会。
除了留学生自身原因,见习带教老师一般是医院医生,外语水平有限,教学时间不足,只能针对病例简单介绍,无法和留学生自如探讨病例或询问一些教学反馈,所以无法真实了解留学生见习情况,做到及时的教学方式调整。长此以往,留学生的见习质量不高,成绩差,所以如何通过改善医学汉语教学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对留学生临床见习质量极其关键。
(二) 医学汉语的课程内容与临床实际病例存在矛盾
医学汉语课程是按照大纲章节的顺序进行讲解,由于该课程时间有限,不可能把临床上的疾病一一讲解,目前为止,以我校为例,主要是每个疾病系统挑取一至两个疾病进行重点讲解,包括医学词汇、情景对话等。通过词汇的学习、一个个句型和句式来展示语法内容,通过大量的例句让学生模仿掌握。然而,留学生在实际的临床见习中,某些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如一些传染性疾病,如果见习时段不在疾病的易发季节,可能很难见到该病病例。另外许多疾病只有在急性发作期才可能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例如心肌梗塞,虽然临床上有大量患者,但是该病发作时间有时仅仅几分钟,所以胸痛、大汗淋漓、甚至休克等典型症状,在留学生的见习中很难见到,而且由于他们根本无法阅读住院病例,所以根本无法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临床中的实际病例联系在一起,造成临床见习的知识丢失。
二、 解决临床见习问题反馈的教学对策
(一) 师资的选择
医学院校教授医学汉语课程的教师一般分为三类,即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英语专业教师和拥有医学专业背景的教师,这三类教师的授课各有优势但却各有不足。对外汉语教师,一般毕业于师范类大学,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留学生的心理和自身特点都有较好的把握,但是对外汉语教师毫无医学知识背景,难以完成整个医学汉语课程的教学。因为随着医学汉语课程的进展,经过医学汉语基础篇的学习,到医学汉语实习篇的学习时,医学知识和临床思维的缺乏已不能够适应该课程的要求。英语专业教师,最大的优势是和留学生的沟通毫无障碍,但是英语专业教师不仅缺乏临床知识,而且因为英语专业教师平时只对我国本科生教学,所以很难把握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征。医学专业教师,相对于以上两类教师,最显著的特点是与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在医学知识对接上最佳。对于这三类教师的选择性任用各个学校各有不同。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在医学汉语课程开设的早期,分别任用了对外汉语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进行医学汉语教学,但是存在显著的问题:首先,主要由于对外汉语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缺乏临床知识,授课时大多数只能照本宣科,无法进行内容扩展或进行案例教学,纯粹的语言教学使得课堂气氛沉闷,留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医学汉语考试成绩较差,留学生临床见习效果差等。通过多年不断的医学汉语教学摸索和教学改革,现在我校已形成相对成熟固定的医学汉语教学班底。通常我校会通过教师的教育背景考察、教学质量评估、教研室推荐等方法,从全校教师中挑选出有医学背景,有出国经历,英语教学比赛中的突出者,进行医学汉语课程的讲授工作。这类教师通常临床知识扎实,英语熟练,教学方式新颖,个人特色明显,备受留学生好评。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临床见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endprint
(二) 教学灵活化
1.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授课老师
目前,我校采用200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社出版的《实用医学汉语》系列教材。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医学汉语课程基础篇和临床篇,二者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根据两者不同,教师选择也不同。医学汉语基础篇涉及的临床知识很少,留学生这个阶段的汉语基础薄弱,听说读写均不能很好地完成。汉语老师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耐心,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的用英语交流。因此,在我校是由汉语教研室承担。医学汉语临床篇是根据不同的临床科室,进行各个疾病的讲解。临床篇的内容具有专业性,在我校是由选拔出来的具有临床背景的教师进行授课,兼顾了医学的专业性和教学质量,依据临床思维逻辑进行语言训练,更好地为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衔接做好准备。
2. 小班、小组教学
在我校,留学生每班约40人,在2015年以前实行大班授课,但是缺点明显。首先,授课老师无法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只能进行个别提问,部分留学生上课散漫,失去老师的关注通常无法集中注意学习,老师也无法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其次,这是一门语言课程,在上课时需要大量的练习,通常大班教学时,无法做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练习说汉语,留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从2015年开始,我校实行小班小组教学,每班分为20人,再分为4组,每组5人。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比如情景表演、组间比赛、看汉语,写拼音等等,老师根据小组表现,给予平时成绩打分。这就大大提高了留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机会,每個学生都能开口说汉语。
3. 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医学汉语教学中,为帮助留学生贴近临床实践,课堂教学中加入各疾病的典型临床症状照片、视频等资料,除了会加深留学生的感官印象,也是为了弥补在见习时难以观看到的内容,或是受季节、地域限制等种种原因导致的见习内容缺失。学习课本上的词汇时,尽量配上该词的照片,例如心脏疾病中,“发绀”一词,配上手指或是嘴唇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为形象地记忆词汇,并且把词汇和临床症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除了照片,也可以加入音频、视频资料,例如学习支气管哮喘疾病前,放映一段关于支气管哮喘的带有临床表现和预防的视频,不仅能引起留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把留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引入课堂。
总之,医学汉语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医学专业留学生在我国医学实践活动中汉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留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为中心,根据留学生自身特点,改变教学方式,提高留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态度转变,从而为临床见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 郝希山.拓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提升高等医学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N].光明日报,2009;6.
[2] 于子倩.高年级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医学汉语教学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522-524.
[3] 严厉.论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医学汉语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6):1146-1147.
[4] 刘琼.提高留学生临床内科见习质量的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12,34(12):153-154.
[5] 李玉苹,陈成水,薛必成.留学生呼吸内科临床见习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57-3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