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特朗普税改”
2017-12-28姜超
姜超
“特朗普税改”渐行渐近,颁布一步之遥。中国宏观税负有调整空间,但通过提高经济供给侧要素的效率,提升综合竞争力才是最根本的。
12月初,美国参议院的税改法案通过,而在两周的快速协调讨论后,参众两院形成了最终版本法案,并将在本周进行投票,如均通过,将提交总统签字颁布。特朗普上台以后,政策推进屡屡受挫,如果减税法案此番得以通过实施,将是最重要的一项成果,对特朗普与共和党至为关键。
理论上减税能刺激经济增长。历史上,里根和小布什的减税也都伴随着发生了经济的回升,并且都出现了企业利润和投资增速加快、居民消费支出同比反弹。但是当前美国贫富差距仍大,此次税改或进一步加剧分化,因而提升居民消费效果有限。
减税并不是万能灵药,其另一面对应着政府收入减少,赤字和债务攀升,大幅减税的可持续性面临考验。2008年,后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大增,联邦政府债务率从2007年的56%升至2016年的99%,远高于前两轮大减税时50%左右的水平。赤字率虽较次贷危机刚结束时的9.8%大降,但2016年也仍有3.2%,特朗普减税在财政上受到更大掣肘。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提高经济增速、扩大税基来弥补,但有待实践检验。长期来看,不排除受制于赤字而重新结构性增税的可能性。
那么美国减税对中国有何影响?是否也会促使中国跟随减税呢?我们不妨先看一下中国的税负现状和结构。
整体上,中国广义宏观税负处于中等水平。以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之和计算中国的广义税负,2015年中国广义宏观税负占GDP的比重达34%,不仅高于印度、墨西哥、印尼等新兴经济体,甚至与日本、瑞士、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当。虽然从税负的绝对数字看,中国处于中等水平,但考虑到可比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福利政策,这一税负水平又显得略高。从广义税负来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非税收收入占比过高。2015年,中国全年23.3万亿元的政府收入中,只有12.5万亿元是税收收入,预算内的非税收入2.7万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4.2万亿元,社保基金收入3.6万亿元(扣除财政补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0.26万亿元,非税收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重高达47%,仅次于巴西,远高于其他国家。
而企业又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政府非税收入,因此,“降费减负”将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在美国推动大幅减税、吸引资本和企业的背景下,中国固然不应该开启恶性竞争性减税,但清理各种不合理、重复性收费,规范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必要性也更加凸显。
而从税收结构来看,中国对企业的税收以间接税为主。2016年,中国税收收入中的间接税占比60%,而大多数发达国家以直接税为主,间接税的优势是征收成本低,在新兴经济体中比重较高。中国间接税中最主要的是增值税。比较全球主要国家可以发现,美国等少数国家或地区不设增值税,而对终端销售征税。在征收增值税的国家中,中国17%的基本税率处于中等水平,不过,高于中国的大多是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等欧洲高福利国家,而亚洲国家的增值税税率大多不超过10%。并且,中国增值税税率一共设置了4档,与国际上主流的1-2档相比也存在简化的空间。而税收也不是决定对企业和资本吸引力的唯一因素,市场、劳动力、制度环境、产业配套、自然资源等也都是重要的条件,通过提高经济供给侧要素的效率,提升综合竞争力才是最根本的。
对中國而言,当前金融市场关注的是“去杠杆、防风险”,经济更加关注“补短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以往过度依赖地产和基建拉动经济的模式,切换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道路。未来也唯有加快国内改革,激发效率和活力,鼓励创新和产业升级,才能推动经济可持续、高质量的增长。
作者为海通证券
首席经济学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