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作中建构自我的“诗意地栖居”
2017-12-28向煜
记者 向煜
在画作中建构自我的“诗意地栖居”
记者 向煜
最近一段时间,踏进苏州金鸡湖美术馆,第一眼你就会看见一幅巨幅的水墨作品《归隐墨深处》,这件长10米、高6米的作品,是艺术家王刚特意为此次金鸡湖美术馆的个展创作的。
王刚在接受采访时候表示,“创作这幅作品前前后后花费了数月时间,经过了反复思考的过程,有具象的,如荷花元素,还有一些水墨抽象的线条共同组成,最终‘破茧而出’将作品呈现给广大观众。”
这场名为“绵延——王刚作品展”的展览,是王刚在苏州的首次个展,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教授任学术支持,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赵力教授任策展人。展览展出了王刚在2014年至2017年间创作完成的51幅作品,其中以油画、水墨为主体,并包括了水彩和设计等内容。
展览期间,金鸡湖美术馆将免费为市民开放,整场展览将持续至明年1月16日。
切入生命的对话
“王刚与绘画之间是一种纯粹的、切入生活的对话关系,没有任何压力和世俗因素,生活中任何平凡的事情都可以成为其表现的对象,创作也就显得更加纯粹而简单”,金鸡湖美术馆馆长殷卫东在开幕式上如是说。
绵延,意指连续不绝和弥漫延长,这本就是艺术家王刚创作状态的某种真实反映。王刚创作领域广阔,油画、水墨、水彩、水粉、色粉皆有涉猎,他的作品在走向抽象的同时,更偏重于感性的表达、诗意的抒发和灵性的吟唱,并在不断前行中总结自我的经验,去建构自我的“诗意地栖居”。
2015年以来的油画系列,王刚一方面极大发挥个人感性的力量,同时也达成丰富的色彩和多变的笔性。画面的色彩关系和视觉感受层次丰富又联结递进,同时,多变的“笔性”因手的挥动而愈发地具有表情,而手的挥动则是王刚心境的具体反映,故而在“笔”、“手”和“心”的相应相生中,转化为“书写性”的画面落实。
在展览现场,你会发现,彩墨是王刚作品中引人入胜的组成。他大量使用色彩,达成与水墨交融的状态,提升画面的视觉性和冲击力,同时激发墨色的特性和独特美感。在最新的作品中,有时候墨色与色彩彼此对峙又相互尊重,彼此泾渭分明又相互穿插递进,既丰富了画面层次,又拓展了画面的视觉空间。
“荷塘”是王刚比较热衷的主题,他将传统中关于“荷”的单个形象拓展为“荷”的群体。但他不拘泥于历史图像或者符号延续,很多的作品素材来自于他的写生。这一系列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抽象化趋势,自由奔放的线条、泼洒淋漓的墨彩,都幻化为韵律感、诗意化的意境,以及弥散开来的激荡情绪。
本次展览策展人赵力表示,“王刚的油画,最初还是比较写实的,是脱胎于‘学院派’的那些创作。然而亦如六十年代出生的大部分画家,王刚对现代、当代的西方艺术流派大多稔熟于胸,而个性与创新更成为了他的艺术信条。所以,王刚很快就在自己的油画中加上了很多‘现代’或‘当代’的因素,并逐渐形成脱离具体物象而走向抽象化的趋势。”
在抽象中,引发对艺术的思考
抽象,往往是现代主义的代名词,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艺术从外表走向内在精神的整体诉求,而王刚对抽象地沉湎也隐含了当代性的文化思考。赵力坦言,“王刚既敏感地承认全球当代艺术的共时性特征,又试图刻意去强调中国文化身份和中国艺术方式。是故,王刚的抽象艺术更偏重于感性的表达、诗意的抒发和灵性的吟唱,并在不断地前行中总结出了自我的体验与经验。”
如果说A厅的《归隐墨深处》是带领观众走入艺术家王刚的创作世界,以小品绘画居多的B展厅,是艺术家从写生源头出发所绘而成的,以《成对》系列为例,便是对日常生活的表现,画面把自然多变的景观和水墨的灵活性融为一体。而到了本次展览的主展厅,作品便从具象慢慢向着抽象转变。
展厅里名为《春》、《夏》、《秋》、《冬》的一组画作,展示的便是王刚极具个人艺术语言的抽象油画作品。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这些作品绝不是简单的抽离自然和社会现实中的内容,而是有意识地构建了一些可以书写的、有情感的空间,形成了一定的意境。
“我们一直习惯去概括艺术家的风格”,王刚认为,风格仅仅是他创作中的一个过程,最重要的是他要从风格中走出来,去追求内在精神的统一与凝聚。事实上,在其 “水墨”“水彩”“水粉”“色粉”等小尺幅作品中,就可以看到他艺术思考的心路历程,尤其是他的“水彩”,介乎油画和彩墨之间,注重色彩表达,又发挥了纸本和水墨的特性。
王刚的作品带来的是一种人文美感的享受,这正是金鸡湖美术馆开馆以来一直致力于培育的。据了解,金鸡湖美术馆开馆五年多来,这里先后举办了40次展览,邀请了全国乃至全球活跃在当代艺术前沿的艺术家携精品参展,旨在通过办展不断为金鸡湖畔的美学创作注入活力。
“随着当代艺术的引入,必将会通过金鸡湖美术馆的文化传播,将公众人文美感激发出来,植入当代生活的同时,带向更加深远的未来。”殷卫东对此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