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 推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实现新发展
2017-12-28杨振海全国畜牧总站站长
文│ 杨振海(全国畜牧总站站长)
继往开来 推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实现新发展
文│ 杨振海(全国畜牧总站站长)
冬季是孕育生机、孕育生命、孕育绿色的时节,在初冬召开第三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成立大会,寓意很好,也与遗传育种非常契合。我受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主任委托,向大会汇报工作,报告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第二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工作回顾
近年来,在于康震副部长和农业部畜牧业司的带领下,在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大力支持协作下,围绕加快推进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委员会开展了大量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制定和修订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法规和政策体系。适应畜牧业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制定和修订《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办法》《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技术规范》;修订《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国家级保护品种从138个增加到159个;制修订《种猪及精液进口技术要求》《种牛及冷冻精液和胚胎进口技术要求》《种鸡进口技术要求》,严格把好进出境种用畜禽质量的第一关;起草、论证《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目标、思路和工作重点,全面推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二)强化评审与技术指导,推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落地。组织开展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专项评审,审核立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推动落实各品种具体保护措施。开展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审核验收工作,对申请单位的基本条件、建设内容和规模等方面严格把关。五年来,委员会审验通过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69个,鉴定通过金川牦牛、牙山黑绒山羊等新发现畜禽遗传资源6个。组织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工作,培训基层管理与技术人员近千人次,不断提升保种工作水平。研究制定国家级保护品种个性化保护方案,并指导实施,增强了保种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系统性。
(三)依法开展新品种配套系审定,不断挖掘资源利用潜力。对新品种配套系的审定,从血统来源、育种过程、技术路线等方面严格审核,公正评判。五年来,委员会审定通过川藏黑猪配套系、Z型北京鸭等50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其中家禽新品种配套系31个、猪新品种配套系8个、羊新品种6个、牛新品种2个、蜜蜂配套系1个、水貂和兔新品种各1个。这些新品种配套系大多以地方品种为主要素材培育而成,普遍具有性能优、品质好、适应性强等特点,促进了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近期,我们对各地2016年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有15个省(区、市)报送了材料,涉及开发利用的地方品种近300个,2016年肉类产量约62万吨,销售额近220亿元,销售价格比“大路货”高得多。
(四)严把种畜禽进出境评审关,保障进口种用畜禽质量安全。近五年,委员会累计对83万余头(只、匹)活体家畜、252万余剂冷冻精液、4.7万余枚冷冻胚胎进行了评估和评审把关,并对“澳洲白绵羊”和“伊高勒种兔”进行了首次引进技术评审。根据工作需要,对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技术要求进行修订,增加了对奶牛和家禽的评审要求,适当提高了进口评审的技术指标要求,有力地保障了进口种用畜禽的质量安全。
(五)探索开展地方畜禽品种登记工作,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保种水平。加强对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保种工作的日常监管,从2013年开始,组织猪、家禽和牛马驼专业委员会逐步开展了地方猪、家禽和马驴驼等畜种的登记工作。制定了登记实施细则和登记工作方案,安排委员会专家对登记工作进行专题培训和技术指导。生猪方面,已登记54家国家级保种场种猪51153头,登记条目71.5万条,统计条目856.6万条;家禽方面,已全面登记完成49个国家级保种场与4个基因库所保存的130个家禽遗传资源上世代信息。目前,地方猪、家禽遗传资源国家级保种场和基因库登记工作机制已初步建立,地方马驴驼遗传资源登记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这有利于建立健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预警平台,加快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六)开展畜禽遗传资源补充调查,全面了解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家底。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限制,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未能全面、详细地掌握我国青藏高原区域畜禽遗传资源的情况。2015年起,农业部对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和新疆等地青藏高原区域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启动补充调查,目的是准确掌握该区域牦牛、羊、蜜蜂、藏猪、藏鸡和驴等主要畜禽遗传资源的状况。我们制定了调查方案,联合6省(区)负责同志组成专业调查组,两次召开会议专题布置调查工作。目前,这次补充调查中首批新发现的遗传资源,西藏山羊(紫绒型)和丽江猪已通过委员会鉴定。昌台牦牛、类乌齐牦牛等6个新发现的遗传资源已通过专业委员会现场鉴定。蜜蜂调查组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现场调查工作,累计取样600余群,调查州市县10余个,初步形成了一些调查成果。
(七)注重宣传交流,促进国际合作。协助FAO完成“全球家养动物多样性信息系统”数据更新和《第二份全球动物遗传资源状况报告》编制。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参加《畜禽遗传资源全球行动计划》。参与制定FAO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相关技术标准和国际规则。举办1期发展中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能力建设培训班,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前来为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开展技术培训与学习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技术水平。
二、第三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产生过程和特点
过去五年的工作是第二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在于部长和畜牧业司指导下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值得充分肯定。但也存在一些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畜牧业绿色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不足和短板,如委员会专家力量较为薄弱,年龄和专业结构有待完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等。为进一步发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功能和作用,农业部制定出台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职责及组成人员产生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委员会的组成及工作职责,规范了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遴选程序,建立了科学规范的遴选机制。根据《办法》规定,经畜牧业司认真评选,农业部组织成立了第三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
新一届委员会的主要特点:
一是力量更加充实。本届委员会组成专家76人,比上一届委员会组成专家新增10人。
二是专家队伍更加专业化、年轻化。充分考虑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与本领域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与时俱进的现实需要,对新增的专委会成员要求必须具备正高级技术职称,年龄在55周岁以下。此外,遴选还坚持德才兼备和具备实践经验的原则。通过严格的遴选,选拔了一批既具有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前沿研究技术理论功底,又具备良好产学研实践经验的优秀年轻专家。可以说,第三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队伍结构形成了合理的梯次,实现了老中青结合,专家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专业委员会设置更符合行业发展要求。拆分牛马驼专业委员会形成牛和马驴驼两个专委会,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牛产业和马驴驼特色产业,推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助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考虑中西部地区以及资源大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了来自中西部地区以及资源大省专家的数量。建立了行政人员和特殊情况专家的正常退出机制,确保委员会队伍始终能够保持更替有序、继往开来,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
三、第三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工作重点初步考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畜牧业来说,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是要瞄准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问题,以加快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助推畜牧业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畜牧业发展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绿色发展。对畜禽种业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来说,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遗传资源越来越宝贵,做好畜禽种业和遗传资源保护利用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践行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认真落实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十三五”规划任务,坚持依法保护,强化科技驱动,完善制度机制,进一步发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支撑作用,以市场需求和绿色发展为导向,努力打造资源保护与资源利用紧密联结、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相得益彰的新格局,推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是强化对场区库的指导,着力提高资源保护效果。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成立的初衷就是要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当前,保护制度、技术、体系、队伍等各项工作已经建立,新一届委员会应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畜牧法》,创新机制,继续指导建设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把保护工作持续引向深入。特别是对目前国家级保护名录中还没有建立保种场或保护区的20个畜禽品种,更要下足功夫,加强技术指导,落实保护措施。有关省区应积极引导并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大家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对保种实践工作的一对一技术指导,督促保种方案落实。探索实施国家级场区库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工作,出实招,求实效,适时开展现有资源保护方法的科学评估,努力确保列入保护名录的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认真做好新品种审定遗传资源鉴定,着力提快推进马驴驼、羊、牛等畜种的品种登记。按照农业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工作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动态掌握资源状况,监测保种效果,进一步提升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监管水平。
◎会议现场
五是推动保护与开发利用紧密联结,着力构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长效机制。保护的目的在于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看,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比较普遍,但基本还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大气候。我们要积极推动地方畜禽品种的开发利用连点成线,布局成面,带动一方,服务于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广应用已通过审定的新品种配套系以及地方品种,指导地方结合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畜牧业。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快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研发、推广先进实用的配套技术和标准,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要善于总结提炼有效模式,以加强保护促进开发利用,以开发利用成效反哺保护工作,努力构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新机制。升我国种畜禽市场竞争力。产业发展,良种先行。把好种畜禽技术评审关,是委员会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根据育种技术发展、检测能力提高以及生产需要,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办法以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又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主要有以下方面: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强化自主选育工作,计划增加部分畜种的新品系审定;建立配套系新品系市场退出机制,拟设定有效期。从近年各地申报以及生产应用情况看,培育数量总体偏多,生产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偏少。因此,规则要从严制定,严格审定、鉴定程序,同时,还要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扎实做好育种工作。新发现畜禽遗传资源的鉴定,应对申报单位提交的证明材料严格审核,现场鉴定也应广泛考察,从严把握。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现代畜禽种业的部署要求,以性能优良、产出高效、资源节约、适应需求、服务生产为导向,重点在新品种(新品系)配套系培育质量效益上下功夫,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坚持自主创新,补齐“短板”,育精品、创品牌、强推广,稳步提升我国种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强化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技术评审,着力维护进口种畜禽质量安全。技术评审是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行政许可的重要环节,工作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行政许可的公信力,还直接关系到进口种畜禽的质量优劣。以往出现过有的地方对企业相关情况不审查,对申报材料审核不到位的情况。希望专家们一定把好技术评审关,严格按照规定,规范审查程序,从专业角度、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认真做好技术评审工作,引导国外优良品种有序引进,提高引种质量。
四是做好畜禽遗传资源补充调查和品种登记,着力强化资源保护监管水平。经过前期摸底,初步确定青藏高原区域约有30个新遗传资源需要进行补充调查和鉴定。本次补充调查地点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区域,生态环境特殊、基础条件落后,调查工作非常艰苦,希望大家充分发扬“老西藏缺氧不缺精神”的好传统,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情况,争取调查到第一手资料。后期做好对原始调查资料、数据和照片的核实、整理和分析工作,彻底摸清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家底,编撰出版补充调查资源志,并做好对新发现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同时,加快组织实施畜禽地方品种登记,推广地方猪、家禽登记工作经验,加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新时代赋予新一届委员会新的职责和使命,对委员会工作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勇于担当,埋头苦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切实履行职责,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为开辟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事业新天地,推进畜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本文为全国畜牧总站站长杨振海在第三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发表时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