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后旗肉羊产业发展对策
2017-12-28李敏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农牧业局改良站
文│李敏(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农牧业局改良站)
杭锦后旗肉羊产业发展对策
文│李敏(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农牧业局改良站)
肉羊产业具有周转快、投资少、效益高等特点,已成为我国在资源短缺、畜禽产品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农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发展肉羊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农区养羊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念落后、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销售渠道窄等,影响了养羊业的快速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肉羊产业快速发展,是业务部门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杭锦后旗资源禀赋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地处黄河“几”字湾河套平原腹地,辖9镇1农场,土地面积1790平方千米,耕地137万亩,人口32万,农业人口22万,素有“塞上粮仓”的美誉。河套平原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三大干渠、三大干沟滋润了杭锦后旗这片沃土。
悠久的农业发展史,造就了杭锦后旗农牧业的五大优势。一是水土光热充沛。年引黄水量近10亿立方米,年降水量138毫米、蒸发量2096.4毫米,无霜期140天,昼夜平均温差8.2℃,日照时数3420小时,土壤有机质含量2.0%。二是种养结合紧密。全旗盛产小麦、玉米、向日葵、番茄、西甜瓜,牛、羊肉,牛奶等优质农畜产品,年粮食产量5亿千克以上,牲畜存栏228万头(只),肉羊、奶牛占比95%,草畜平衡、资源匹配。三是产品品牌响亮。富硒小麦、有机牛、羊肉、绿色果蔬等62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由硬质红皮小麦生产的雪花粉享誉全球,河套酒业是自治区惟一获得“中华老字号”和拥有“全国驰名品牌”的酒类酿造企业。杭锦后旗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等国家级荣誉达20项,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比较坚实。四是科技支撑有力。杭锦后旗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建立了“所旗联建”“四级联创”“校地共建”“院地共建”等合作关系,集成推广了一大批典型模式与成熟技术,“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自治区百名农牧业高层次人才团队”服务有力。五是保障机制健全。杭锦后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成立了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健全了工作责任机制,编制了畜牧业规划蓝图,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扶强扶大龙头企业、推广“适度规模经营+社会服务”模式,整合各方资源资金,借船出海、借力发力,推进畜牧业全面发展。
二、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从全区优势畜种区域分
布来看,杭锦后旗属于最佳肉羊、奶牛、肉牛、生猪养殖区,境内水、土、光、热条件优越,年产各类秸秆100多万吨,饲草料资源丰富,发展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杭锦后旗高度重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主攻方向,以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为主题,以种羊纯繁、肉羊改良、育肥基地建设为基础,坚持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市场运作的原则,紧紧围绕养殖基地规模化建设、肉羊标准化生产、产品多元化精深开发发展肉羊产业的主题,不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了全旗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
1.养殖基础雄厚,饲养量大。
近年来,全旗建成稳定的饲草料基地1.5万亩,加上养羊设施比较完备、技术相对成熟,农民已形成养羊为主、种养结合的养殖业习惯,发展肉羊产业群众基础较好。2017年,全旗肉羊饲养量预计达到530万只,出栏300万只以上。
2.品种改良步伐明显加快。近年来,杭锦后旗建成高标准肉羊种羊繁育场2个,先后引进巴美肉羊种羊8000多只、杜泊羊1000多只。通过人工授精及本交等改良繁育方式,改良绵羊110万只,为今后肉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种源。
3.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集中建设、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把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不断加大扶持力度。近年来,杭锦后旗共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4亿多元,建成肉羊规模化养殖场249个,其中,年出栏5000只以下的有133个,年出栏5000~10000只的有74个,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有42个。建成200只以上的肉羊育肥大户200多户,发展肉羊养殖专业村15个、专业户2100多户,标准化养殖棚圈达32万平方米,肉羊规模化养殖数量达210万只,规模化养殖率达到40%。通过养殖小区和规模大户的建设,带动了全旗肉羊产业规模化发展。
4.加工企业初具规模。在肉羊加工方面,杭锦后旗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抓住国内外市场对高端羊肉产品需求旺盛和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契机,把发展壮大肉羊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巴美肉羊名牌、带动基地规模化发展作为肉羊产业发展的重点。全旗现有肉羊屠宰加工企业5家,羊肉年设计分割、加工能力4万吨,其中分割深加工1.3万吨左右,部分肉羊产品出口至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
5.养殖效益明显增加。通过推广现代养殖技术,肉羊个体生产性能逐年提高,平均胴体重20千克,每只育肥羊出栏纯利润为320元,每只母羊年纯利润为1100元左右(按年产3只羔羊计算),大幅提高了肉羊的养殖效益。
三、问题分析
1.养殖场户改良意识淡薄,种羊纯繁和肉羊杂交改良工作进展缓慢,肉羊良种化程度低。杭锦后旗肉羊改良工作起步早、起点高,从2000年开始,旗政府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开展肉羊繁育改良工作。先后引进了德美、多赛特、萨福克、特克萨尔等国外名优种羊,建立肉羊胚胎移植中心,开展胚胎移植6000多例,育成种羊3000多只,在全旗范围内推广肉羊改良技术。2007年巴美肉羊育成后,先后建成了锦嵘公司、万业隆公司、利得公司3个巴美肉羊种羊场,通过繁育,引进巴彦淖尔市的地标性优质巴美肉羊1万多只,在保证种羊纯繁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肉羊经济杂交,生产巴寒等杂交商品肉羊。在肉羊改良方面,杭锦后旗采取补贴措施,为养殖户购进种羊,建立肉羊改良示范基地;整村推进,建设肉羊示范村社;大规模建立人工授精站,技术人员蹲点服务开展人工授精工作;试验、示范、推广了肉杂羔羊短期育肥等多种措施,积极开展优质肉羊改良繁育工作,繁育了一定数量的优质杂交肉羊,但由于羊肉市场优质不优价,改良羊产羔率较小尾寒羊下降、皮张质量下降等,肉羊经济杂交没有明显提高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挫伤了农户的改良积极性,导致农户杀卖种羊、放弃改良,肉羊改良工作停滞不前。种羊市场疲软,需求量减少,种羊场养殖效益降低,甚至出现亏损,导致养殖规模缩小。所以,目前肉羊品种仍以小尾寒羊及其杂交为主,品种混杂,品质较低。
2.轻繁殖,重育肥,导致育肥羊源不足。由于养殖基础母羊管理成本高,规模化养殖场不愿养殖基础母羊,而以收购农户羔羊育肥为主。80%以上的基础母羊由农户饲养,由于饲养条件局限,养殖数量有限,繁育数量不足,品种混杂、品质参差不齐。繁殖是育肥的基础,繁殖滞后将使育肥不稳定,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场,由于羊源紧张,易出现圈舍闲置、资源浪费现象。这种现状不解决,将导致肉羊产业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阻碍肉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肉羊加工带动能力弱。全旗仅有的几家肉羊加工企业仍处于创业阶段,经营规模小,产品加工单一且都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带动和服务能力比较弱。另外,巴美肉羊还没有形成规模养殖,养殖效益比较低,缺乏在全区、全国“叫得响、过得硬”的品牌产品。
4.对肉羊产业扶持资金不足。
2011年以来,虽然有国家对现代肉羊养殖项目的扶持,但项目的资金规模远远不能满足肉羊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农户适度规模养殖缺乏项目和贷款的支持,肉羊产业化推进困难。
四、发展优势
从比较优势看,有五大优势。一是资源禀赋。杭锦后旗有137万亩耕地,年产各类秸秆100多万吨,还可大面积种植优质牧草,饲草料资源丰富,饲养成本相对较低。二是有优良品种。通过不断改良和繁育,优质肉羊的数量大幅增加,优质的羊源为肉羊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自主培育的“巴美”肉羊高繁多胎品系,繁殖率提高12%,巴寒二代、三代杂交羊不仅产羔率、产肉率高,皮张质量也很好。三是养殖基础好。农民素有传统的养羊习惯,养羊技术比较成熟,肉羊的品种改良、繁育、疫病防控体系配套程度比较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逐步被广泛认识并开始起步,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可以有效带动肉羊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四是投资不断加大。杭锦后旗肉羊产业发展已列入中央、自治区支持范围,旗委、政府也将肉羊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推动和扶持。五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全旗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农民有农闲时间,养羊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民既可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养羊增加收入,又能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
从市场前景看,一些高档羊肉品种,受生产条件限制,国内生产基本属于空白,我国每年对优质羊排的需求达4万吨,全部依靠进口。预计未来10~20年,发达国家对肉类食品的需求将增加约25%,发展中国家对肉类食品的需求将增加50%,市场潜力巨大。
从价格因素分析,目前我国肉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羊肉价格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50%左右。而杭锦后旗羊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因此,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相当好。
五、建议
1.改变养殖模式,推进肉羊产业向规模化养殖转变。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合作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养殖,推进农企密切利益链接,提高养殖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使企业和农户真正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加快肉羊饲养方式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不断提高肉羊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实现经营模式的创新。要在选址布局、圈舍建设、生产设施设备、良种与杂交模式选择、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要遵循科学规划、适度规模的原则,严格执行“三退三进、六远离、六化标准”。“三退三进”即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小区、进入规模、进入市场循环;“六远离”即远离村庄、远离水源保护区、远离交通要道、远离屠宰畜产品加工厂、远离学校医院居民等公共场所、远离旅游景区;“六化”即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标准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实现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使标准化和规模化相结合,促进肉羊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突出品种改良,推进肉羊产业向优质型转变。以巴美肉羊为主导品种,加大杂交改良力度,发展巴寒、杜寒等肉羊经济杂交和多胎繁育,提高肉羊的产肉性能,增加胴体重,改善羊肉品质;推行羔羊当年育肥出栏模式,提高肉羊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全面普及和推广巴美肉羊的扩繁技术,促进肉羊产业尽快升级换代。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专项资金和整合支农项目资金,对基础母羊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户和规模化养殖场实行补贴,引导规模化养殖场采取“放母收羔”模式,增加规模化养殖场和农户的基础母羊养殖数量,逐步解决肉羊繁育问题,促进肉羊产业协调发展。
3.强化品牌意识,推进肉羊产业向标准化生产转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并带动养殖户向标准化生产转变。通过标准化建设,全力打造巴美肉羊品牌。当前,在肉羊产业上,政府急需引导有实力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并给予其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引导企业与科技、畜牧等部门合作并科学制定巴美肉羊标准化生产体系(养殖、加工),扶持加工企业建立巴美肉羊和巴美肉羊经济杂交羊繁育基地并开展巴美肉羊标准化养殖。支持企业组建巴美肉羊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团队,做好巴美肉羊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工作,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市场,逐步将巴美肉羊创建成知名品牌。随着巴美肉羊品牌的创建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养殖效益不断提高,自然会带动巴美肉羊繁育和经济杂交改良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肉羊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促进养殖增效和农民增收。
4.遵循市场规律,推进肉羊产业向效益型转变。大力推广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益生菌发酵饲料等科学饲喂技术,减少养殖消耗;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和微贮养畜技术,并因地制宜开展种草养畜,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适时出栏,获取最佳的料肉比,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5.强化技术支撑,推进肉羊养殖科技含量和水平。充分发挥优质种公羊的种用效益,通过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的方式,推广肉羊多元杂交、两年三胎、一胎多羔等繁育技术,加快肉羊改良步伐,提升肉羊养殖的科技含量。
6.坚持扶优扶强,推进畜产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重点扶持草原润牧、乌拉美、蒙泰等企业发展壮大,同时积极引进大型龙头加工企业,抓住市场对高端羊肉产品的需求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契机,利用杭锦后旗畜产品味美、质优、绿色无公害的特点,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集中力量抓好肉羊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7.加大扶持力度,为肉羊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按照渠道不乱、资金不变、集中建设的原则,整合财政、发改、农牧、扶贫、开发、科技等部门将涉及肉羊产业的项目资金进行集中使用,重点对外购种畜、种畜调剂、基础母羊繁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示范工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等给予补贴和扶持。同时,加快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的进程,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推行低利率、中长期还款政策,解决养殖、加工贷款融资难题。
8.加强疫病防控,为肉羊产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加强责任体系建设,落实政府和部门的防疫责任,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同时,创新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将种畜、基础母畜全部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保障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