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大精神之思
2017-12-28何丽全国畜牧总站
文│何丽(全国畜牧总站)
学习十九大精神之思
文│何丽(全国畜牧总站)
党的十九大召开,可以说是全国关注、举世瞩目。我们都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经历者和见证者,真心为我国的巨大进步而深深震撼和无比自豪,更为我们党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构筑的美好蓝图而心潮澎湃、期待满满。
一、十九大报告新意满篇、亮点纷呈
党的十九大是在将要迎来两个一百年交汇期的重要时刻召开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十九大精神集中体现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报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这篇报告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是举旗定向、引领复兴、兴党强国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必将有力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十九大报告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气势恢宏,既体系完整,又逻辑严密;既亮点纷呈,又催人奋进。体会最深的是报告通篇闪烁着创新的光芒,其中“四个新”是报告中的亮点。
第一个是“新思想”。十九大郑重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它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是这次大会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这一思想是针对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道路中所面临的新的重大时代课题,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思想的历史贡献在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
第二个是“新时代”。这次十九大做出的一个重大政治论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这三个字也是报告中最关键、最鲜亮的一个词语,贯穿报告全篇。我理解,做出进入新时代的论断是有充分理论和实践基础的,主要基于四个方面。
一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正如报告中指出的,“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由此,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实现新的与时俱进,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新成果。
三是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是新征程。
四是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我想说的第三个新即“新矛盾”。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基于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两个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而做出的重大判断。
一方面,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8000多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由此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要求更高,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多了,人民的需求已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
另一方面,这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确实很快,这是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现在强起来的重要基础,但这种发展成就是总体性的,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应该说,这个重大判断为制定未来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四个是“新部署”。这次报告可以说是高瞻远瞩、立意高远,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贯通设计,把未来30年的奋斗目标分成两个15年来安排设计,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擘画了宏伟蓝图,明确了实现路径。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绘就“三农”发展新蓝图
作为一位农业系统的工作人员,我更为关注报告中对农业方面的决策部署。令我特别振奋的是,这次报告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七大战略部署之一,这是中央首次提出的,足以体现对 “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体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非同寻常。最重大的意义在于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和务实举措。我国拥有近6亿农村常住人口,占我国总人口近一半。如果这部分人没有全部达到小康社会、将来没有全部实现现代化,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现代化强国就是不完整的。习总书记曾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他前些天在越南举行的APEC会议上讲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多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 如果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要消除绝对贫困,那么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就要缩小城乡差别。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极富战略远见的重大举措。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段论述中,我印象较深的有三个方面。
1.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我们都知道,我国城镇化水平提升很快,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36%左右,已攀升到2016年年末的 57.4%,但随之而来的是农村人口老龄化、乡村衰落、村庄“空心化”、农村凋敝的趋势日益严重。应该说,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就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这次报告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提出了20字的总要求,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可以说,这是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全面提升我国发展水平的重要之策,有利于形成“城镇化”与“村镇化”双轮驱动、城市与农村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2.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一方面,这个政策给农民和农村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我国1998年开始新一轮土地承包,期限是到2028年,土地承包到期后该怎么办,各种讨论很多。此次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有利于更好保障农民权益,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另一方面,这个政策也与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现代化强国密切相连。从时间节点上看,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就到了21世纪中叶,也就是说,新一轮承包期满时,就是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之时。这两个时间窗口是高度契合的。
3.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民以食为天,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目前,我国谷物消费量每年超过5亿吨,201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有6.16亿吨,比2015年减少了0.8%,刚刚能满足粮食消费需求。假使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等意外,粮食就很紧张。再者,国际市场上粮食贸易量每年也只能提供2亿吨,靠进口无法满足我们的粮食需求,即使能够满足,如果依赖程度太高,就会很危险。习总书记以战略家视野审视“饭碗”问题,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必须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这次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习总书记这一思想的充分体现。
三、畜牧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增添了新动力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与人、自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十九大报告中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十四大方略之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都为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部署、带来了新机遇、提供了新动力。
1.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然要求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尤其是草原牧区畜牧业现代化。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当然,这也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当前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畜牧业多功能性正在形成,“互联网+畜牧业”“旅游畜牧业”等一大批新产业形态涌现, “粮改饲”“肥还田”“振兴奶业‘五大行动’”“缩短产业链”等一系列优化产业结构组合拳式推进,这些都是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新态势、新举措、新动力。
2.提高畜产品品质。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高品质的畜产品应是题中之意。这些年,我们进行的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畜产品生活保障。
3.加大畜牧业绿色发展力度。畜牧业与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宜居农村,都离不开畜牧业的绿色发展,离不开建设良好的畜牧生态环境。这对畜牧遗传资源保护和发展、畜牧业养殖环境治理和改善、畜牧业产品打造和规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农业部启动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其中就有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为此,正在推行的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绿色环保的高效生态养殖等重大措施,推动着畜牧业向着资源环境更加协调的发展形态转型。这是关系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的大好事,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