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7-12-28范海燕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范海燕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高职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范海燕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计算机软件技术作为当下社会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当中应用最广的现代技术,其逐渐带来了现代行业与企业的巨大革新,与此同时也对专业对口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高职院校作为实践人才培养的基地,其也应契合时代发展逐渐增强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的输送。在本文中作者将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该领域研究经验,在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与研究基础上,针对高职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出些许建议。
高职院校 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软件 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十分迅速,不但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得以完善,而且在文化、社会、科技层面有了质的飞跃。面对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国内各行各业均实现了巨大的进步,并逐渐对现代人才需求的缺口也逐渐拉大。高职院校作为国内培养实践型、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原地,其每年均会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并逐渐增强了在国内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高新科技技术也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步入了千家万户,逐渐成为了与当代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应试教育多年以来根深蒂固的影响,以及高职院校在理论与实践交互授课环节所存在的不足,导致了高职计算机软件方向 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极大不足。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从本质思路与模式上针对现有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的培养模式加以改进。
1 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不足
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方向近年来受到了众多高校的关注,随着现代社会行业与企业对该类人才需求数量与质量的提升,众多高职院校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增强自身招生规模与资金实力的契机。然而,由于该类专业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了现有实践教学环节依旧存在些许不足。
第一,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实践环节培养。高职院校近年来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也进行了较为深度的改进,然而面对市场中人才需求逐渐趋于多元化和专业化,使得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环节培养层面遇到了瓶颈。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依旧存在着不足,另一方面在于现有高职院校对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培养实践环节手段较为单一,无法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发挥最大化人才培养效用。
第二,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思维落后,缺乏专业导向培养。高职院校对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的培养模式思维依旧停留在较为传统的层面,没有重视起学校发展与院校学生升学与就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造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培养缺乏专业导向性。其大多将软件专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招生和培养,缺乏将社会岗位与大学本科专业之间衔接放入日常教学当中,从而使其所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建议
在上文中作者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不足进行分析,在本部分中将提出与之对应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增添实践环节培养途径。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培养应当尽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不单单应当增强实践环节培养,更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环节的促进。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社会当中的影响力,一方面与校外企业开展积极合作,向其输送正在培养未成形人才,以实现校企合作办学的良性循环模式,借助外部资源实现内部发展,另一方面也可在现有学校资源基础上,以做优做强为目的,控制招生人数、增强师资力量,以满足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增强学生软件专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更新人才培养的思维,对接人才需求专业化导向。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专业化、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应当仅仅把握自身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充分与对口专业升学与就业相互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其一方面可以在原有综合型专业层面上实现更为细致的专业分类,并积极聘请外部导师对在校学生加以实践操作环境培养,使学生逐渐从被动学习转变为兴趣学习、目标学习,另一方面可以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到兄弟学校加以参观、听课等,让学生开阔自身的眼界,对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的给予明确。
3 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输送存在着数量与质量的不足,从而无法满足当代飞速发展的软件行业需要。这一现状及不足产生的原因在于现有计算机软件方向教学的思路与模式存在着疏漏,从而导致了高职院校对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培养缺乏效率与效果。为此,在本文中作者首先针对国内高职院校发展背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其不足开展研究,并最终提出了些许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模式。利用本文的研究作者谨此希望能够为国内高职计算机软件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带来帮助,并为国内输送更多优质的软件类人才做出贡献。
[1]二十一世纪计算机语言教学改革探索[J].刘向阳.科技信息,2009(06).
[2]高校IT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董卫鹏,胡鹏飞.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