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研究与实践
2017-12-28朱昱祺武汉市第二中学
朱昱祺 武汉市第二中学
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研究与实践
朱昱祺 武汉市第二中学
新课标下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步深入到我们日常的学习,中学教育模式由以往的被动化、机械化的教育形式,变为了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极大程度的激起了我们学习的热情。但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老师在注重教学方式的时候忽略了对我们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教授。老师们需要去摸索新形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于传授学习的方法。
高中化学学习 学习方法 课堂练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仅凭个人对于一门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有限的。所以,就我们高中生而言学到学习的方法较学会知识就显得更为重要。学习策略所讲求的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下文就对如何将化学学习策略渗透进中学生的学习中展开探讨。
1 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相关数据统计,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能体现出,一部分同学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完全不注重于学习方法改善,给学习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学习策略的研究重点在于帮助这一部分学生建立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使同学们快速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模式,提高学习质量。除此之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需要提升,老师在交给我们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要将学习的方法倾囊相授。学习策略讲求的是学习的思维和方法,也是培养我们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手段。
2 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内容
如果仅仅只是掌握笼统的学习策略,一部分同学很难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去。学习策略是与学科的基本只是相关联的,也就是说学习策略运用到学生身上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对于成绩的提高。在我国,也进行了一些有关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根据化学这门学科其知识体系复杂,知识点难以理解和做题思维较为跳跃等特点,我们可以将把中学化学学习策略的内容划分为认知策略和问题解决策略两方面。
3 关于如何将学习策略与平时的学习相结合
仅从一个中学生自身的角度去看,平时的课堂学习中会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部分学生无法从课堂的学习中掌握到正确学习策略。研究学习策略的目的在于能让我们更好的地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渗透式教学对我们学生而言,就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课堂模式。详细流程就是:老师备课时就会明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要结合哪些学习策略讲授;在课堂上,找准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为我们进行渗透式的讲解;下课时,要总结本堂课教授的全部学习策略,配合一定的练习,确保我们学生能真正将其掌握。
4 我们对于化学学习中进行渗透教学的实践认识
4.1 复述和精加工策略的训练
记忆是人类成长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化学这门科目的学习依赖于对基础知识点和基本原理的熟练应用。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对我们记忆方法的引导。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获取新知识后,如果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将其复述出来,就可以更加深刻的记忆住这些信息。所以,我们要自己总结所学到的知识,摒弃传统教育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老师只是在我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让我们自己把学到的东西复述出来。复述在形式上没有局限性,有朗读、默读、抄写、描述等途径。
4.2 在课后复习中加入组织策略训练
就以我的学习经验来谈,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庞杂,利用组织策略的学习方法,可以将知识点以知识网络的形式构建出来,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可以在脑海中形成牢固的知识记忆。组织策略在化学中的应用主要包含了图解法、脉络法等,我们在面临问题时可以通过它将问题的各个方面与所学过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便于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要想在中学课堂中渗入这种学习方法,那么就需要学生自主去完成知识脉络的构架。这种构建同时也是对知识点的巩固和思维的训练过程。我们从中不但获取了知识,也锻炼了策略的应用能力。
4.3 在习题训练中培养解决策略
对我们学生而言,通常的习题训练存在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熟练的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二是能够培养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模式。老师对于我们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讲授固然重要,但也要重视教授给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学生常会用到的解题策略主要有:审题、类比、联想和分析等。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向学生展示如后将策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让我们更好的进行理解和应用。
5 结束语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摸索,我发现在课堂中渗透进学习策略的练习是行之有效的,培养高中生学习思维的同时也可以提升我们学习的成绩。学习策略的核心思想就是培养认知策略,当我们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之后,才能进行高效的学习。学生最终能否掌握学习策略,有时候不仅仅取决我们自身,在一定程度上与老师的教学经验水平和训练方法有关。
[1]田良臣,刘电之.高效学习策略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34-135.
[2]付明,邹娟,刘胜贵,吴镝.“三位一体”模式下生化实验教学应增强“四性”[J].怀化学院学报,2014,(0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