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现状与思考

2017-12-27尚青昌

考试周刊 2017年50期
关键词:一体化

尚青昌

摘要:为了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让我们全民皆兵,携手共进,形成一股从党政到群众,从群众到子女,从教师到学生的“全民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推动民族教育快速发展!

关键词:以法治校;以德治教;一体化

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正以不断强化的力量、广度和深度向前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面对今天的少数民族教育,方方面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再加上网络时代的冲击与发展,为我们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得不令人深思。

一、 农村寄宿制小学现状分析

(一) 教育规模:由于藏区地处较为偏僻,人口居住分散,因而教育资源短缺,加上气候条件恶劣,农牧民生活条件艰苦,从而,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出现质量低,底子薄的现象,再加上民众的整体素质直接制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发展,促使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管理赶不上形势的需要,就谈不上什么“突破”和“超越”。由于成熟的经验相对甚少,并且,因学生数量有限,所以,办学规模相对较小。

(二) 少数民族地区家长学生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布局的调整,加之藏区地理位置的影响和学区小学的撤并建制,诸多学生离家较远,不得不住校学习,藏区寄宿制小学随之出现,但由于这些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普通文化程度又不高,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由于农牧民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有限,导致对子女管理欠佳,使其放任自流,对教育漠不关心,听之任之,从而出现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有一部分家长想辅导孩子,但由于自己知识不够,无法辅导;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吃喝拉撒及教书育人都是学校的事,他们不必管,也管不了;还有一部分家长竟然连自己孩子读几年级都不清楚,孩子老师是谁都不知道,孩子到不到学校也无济于事,不管不问,其理由是“我很忙,没有时间”。

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较为落后,家长外出打工,孩子在家中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有的寄养在亲戚家中,造成隔代托管,亲友托管,缺乏家长的约束,得不到父母之爱,再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他们的溺爱,缺少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造成孩子性格任性孤僻,逃学厌学现象随之发生,各种坏毛病也随之而来,尤其在农忙时节或民族佛事活动期间,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调理紊乱,严重危害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二、 思考及建议

为了解决偏远农牧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让家长放心,学校应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确保学生学习的稳定性和教学的持续性。针对农村教育实际情况以及“科教兴国”战略规划,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想为群众所想,作为学生而做,从人们心灵入手,以人为本、以法治校、以德治教,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营造一个社会、家庭、学校,全民一体化的教育管理模式。

第一,构建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人才的培养、当然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兴起,离不开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更离不开学校领导的科学管理。为此,如果我们教师时时刻刻用渊博的知识武装头脑,用先进的理念作为导向,进一步构建一支团结、向上、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不可能不见起色。教师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呼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才能有效地回应变革时代的要求,把握学校发展的机遇,履行好教师的义务。

第二,政府机关加大投入,创建完美校园

国家兴盛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党政机关和学校共同的努力,学校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更离不开政府机关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如果说教师是学校的基础,那么教育教学设施就是它整体框架,其二者缺一不可。没有政府及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学校硬件建设就定会赶不上形式的需要,更不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所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设施也是各级政府部门的顶头重任,毋庸置疑,不得忽视。

第三,提高教师素质,共建家长校园

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广大,村居分散的情况,教师应该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主人翁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不断地拼搏进取,塑造教师新的形象,不要因眼前条件而失去信心,使自己因农村这块平静而贫瘠的土地,无法抵挡繁华城市的诱惑,从而“身在曹营心在汉”,每个教师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急人民之所急,备人民之所用。教师更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安心从事教育事业;家长也应配合政府、学校,肩负起送子女入学的责任。

第四,改革教学制度,实现创新

首先,政府督导部门要强化教育督学力度,督促教师强化教学,提升境界,确保学生学到真知,进而学会做人;其次,教师应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教学相长,与时俱进,尽力开发学生智能,使学生在轻松之中获取知识,在娱乐之中获取技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移改旧俗,減轻没必要的额外负担,保障学生全面提高。

第五,教师具备超前的意识和潜在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研究者,在实施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有超前的意识,掌握现代教学技术,顺势而上,乘势而为,对学生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吸引那些小朋友走进来,留得住,使他们能够学到真知,完成学业,顺利的走出小学,去到高一级学校深造。

第六,强化管理体系,促进教育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领导应当以强硬的手段,制定制度,完善体制,强化措施,坚持以发展为目的,以改革为动力,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己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并以坚定的信念、明确的思路,认准方向、抢抓机遇,全力推动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为了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配合上级主管教育部门,齐心协力,更新观念,形成一股从党政到群众,从群众到子女,从教师到学生的“全民一体化”的教育模式,进一步“以法治校,以德治教”,推动基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进而推动农村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仁青当智.新世纪藏族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3):27-28.

猜你喜欢

一体化
国有企业信息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关于服装局部工艺制作的教学方案设计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电气设备控制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