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课异构评价的指标体系

2017-12-27周佳杰

考试周刊 2017年50期
关键词:异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周佳杰

摘要:同课异构是一种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地理课程评价是新课改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同课异构制定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课堂的教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根据课程评价原则以及地理核心素养理念制定出同课异构教学评价的9项指标和30个要点。

关键词:地理课程;同课异构;评价

当前,“同课异构”活动在教学研究中出现得越来越多,同课异构可以让教学研究者或同行了解到每个教师在对同一教学内容或知识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自己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和学生学情等因素构思出具有个性的可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的实质是一种教研活动,它可以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的优缺點,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质量,促使教师更深入地研究学生和教材,进而因材施教。同时,在新时期课程改革中着重强调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根据时代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各个学科都分别制定出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评价,才能使其在地理课堂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地理课程评价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环节,因此,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同课异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行性等原则。根据原则以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和教学实践可将地理教师同课异构教学评价项目归纳为9项指标30个评价要点。其内容如下:

一、 教学目标

(一) 目标制定的合理性。要符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符合教材内容特点。

(二) 目标落实的程度和效果。因势利导,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并估测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 目标设计的可行性。教学目标的表述要详细、准确,可观察、可测量。对于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概念清楚。

二、 教学内容

(一) 地理基础知识科学、准确。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能够准确揭示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宏观地解释地理规律。

(二) 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根据地理核心素养把握教学内容在相应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三) 地理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的读图、识图、视图、画图等训练;地理综合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地理学科育人价值观的渗透。

(四) 举实例解真理。所列举的生活实际例子要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结合本地区区域特征或具代表性的生动形象的实际案例揭示地理规律,凸显知识的应用性。

三、 教学过程

(一) 教师教学活动有序推进。设计的教学内容结构合理,具有逻辑性。

(二) 教学过程的调控有效程度。根据当堂活动中得到的反馈信息能及时对教学进程、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三) 师生互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提问、探究并及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丰富并对学生学习活动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恰当。教学方法的选择遵循地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二) 教学方法的启发性。教学过程中是否调动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诱导学生合作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方式,利用地理思维处理问题,体会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

(三) 地图、地理图表、地理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直观性强,运用娴熟。

(四) 板画、板书设计合理规范。教师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的同时能熟练准确地绘制板画,布局安排合理,板书内容有条理,概括性强,字迹准确公整,没有地理知识的错误。

五、 教学语言与教态

(一) 语言准确、清晰、有效,有逻辑性。教学中语言表述准确、条理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对于地理知识的表述没有科学性错误。

(二) 语音适中、语调快慢适度,有语言表达技巧。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调整语音语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三) 教态自然大方。

六、 学生活动

(一) 学生课堂质疑的质量和有效次数。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是否能积极保持质疑状态及时反馈问题,适时提出质疑以及有效次数。

(二)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和次数。根据学习内容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活动,活动的次数与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相符合。

(三)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积极参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七、 课堂气氛

(一) 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学生人格受到尊重;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肯定;学生的质疑问难得到鼓励;学生学习进程张弛有度。

(二) 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互动积极平等。

八、 教学效果

(一)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否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地理核心素养、价值观等的目的以及达到的程度。

(二) 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情况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学习质量检测及课后作业的完成程度;根据地理学科的性质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三) 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表示一定程度的认可;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给予积极的回应。

(四) 面向全体和个人。满足大多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同时满足特殊需要的学生

九、 其他

教师教学的组织能力;地理教师知识的广泛程度;教学态度;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杨新.新编地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异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异构醇醚在超浓缩洗衣液中的应用探索
overlay SDN实现异构兼容的关键技术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LTE异构网技术与组网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