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活动性胃溃疡的疗效分析
2017-12-27张永成
张永成
【摘要】目的:针对惠有活动性胃溃疡患者行以雷贝拉唑和瑞巴派特,对比其所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在2013年3月到2017年5月期间我院接诊的患有活动性胃溃疡患者当中择取80名,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n=40),对参照组行以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实验组行以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药物治疗措施,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参照组但是没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在两组患者的慢性炎症反应以及活动炎症反应评分上,治疗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当中,对于患有活动性胃溃疡的患者行以雷贝拉唑同瑞巴派特联合的治疗措施,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瑞巴派特;雷贝拉唑;活动性胃溃疡
通常来说,胃溃疡是因胃粘膜被胃液所消化形成的越过黏膜基层的一种组织损伤型病变。在临床当中,消化性溃疡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发病概率也相对较高。幽门螺杆菌往往是导致胃部保护机制受损,继而诱发胃溃疡的常见因素。当前临床中大多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来对该病进行治疗干预,主要的治疗目的就是消灭幽门螺杆菌所带来的感染,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怎样避免胃溃疡的反复发作是一项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在2013年3月到2017年5月期间我院接诊的患有活动性胃溃疡患者当中择取80名,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n=40),实验组当中包括男性患者22名以及女性患者18名,年龄均在20岁到70岁之间,平均数是(56.12±3.11)岁;参照组当中包括男性患者21名以及女性患者19名,年龄均在21岁到71岁之间,平均数是(56.09±3.1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可以进行对照分析。
1.2方法
对参照组行以奥美拉唑进行治疗:(1)首周用药:每次取奥美拉唑20毫克,每天一次;每次取阿莫西林1克,每天两次;每次取克拉霉素0.5克,每天两次。(2)2周到8周期间:取消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仅使用奥美拉唑,用药方式和首周相同。
对实验组行以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进行治疗:(1)首周用药:每次取10毫克雷贝拉唑,每天一次;每次取阿莫西林1克,每天两次;每次取0.5克克拉霉素,每天两次;同时予以瑞巴派特,每次取100毫克,每天三次。(2)2周到8周期间:取消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仅使用雷贝拉唑以及瑞巴派特,用药方式和首周相同。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衡量标准如下:患者的溃疡面以及周边炎症均彻底消失或者存在轻微充血黏膜,且在内镜下确定分期是S1或者S2,认定有效;患者的溃疡面缩小幅度是原有溃疡面50%左右,且内镜下确定分期是H1或H2,认定好转;患者的溃疡面缩小幅度不足50%,且在内镜下确定分期是A1或者A2,认定无效。整体有效率为有效率和好转率的总和。除此之外,观察两组患者的炎症改善评分,评分范围为0分(正常)到3分(重度)。
2结果
经过不同的药物治疗措施,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参照组但是没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在两组患者的慢性炎症反应以及活动炎症反应评分上,治疗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数据参照表1。
3讨论
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经过不同的药物治疗措施,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慢性炎症反应以及活动炎症反应评分均好于参照组。该成果说明,在临床当中,对于患有活动性胃溃疡的患者行以雷贝拉唑同瑞巴派特联合的治疗措施,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一成果也在尚惺杰等人的著作当中得以证实,说明比较可靠。
雷贝拉唑属于苯丙咪唑衍生物当中的一种,是二代质子泵抑制类药物,它可以和H-KATP酶形成可逆性的结合,进而抑制胃酸的过度分泌,雷贝拉唑的起效速度相对较快,而且能够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对于Hp有非常理想的抑制性作用;同时,瑞巴派特属于能够对胃部黏膜进行保护,同时还能够避免炎性反应损伤的一种新型药物,它可以显著缓解Hp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形成的胃部黏膜受损,提升胃部粘液的糖蛋白复合物含量以及促进黏膜分泌,令表皮的生长因子以及受体表达显著提升。令损伤位置的单层上皮细胞大量增殖,令中性粒细胞有效激活,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令胃部黏膜防御能力显著提升,抑制继发性的损伤,针对上皮细胞破坏进行适当的削弱,激活基因表达,增加患者胃部黏膜的成熟细胞量,继而改善胃部溃疡黏膜的活动性炎症反应,这在本文的研究当中有一定的体现。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当中,对于患有活动性胃溃疡的患者行以雷貝拉唑同瑞巴派特联合的治疗措施,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对于患者的炎性症状改善效果也比较理想,值得进行更加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