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成长力企业笑果文化:发现喜剧青春气质
2017-12-27薛少林
薛少林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对外公布的《2017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显示:在2017年16档播出量破10亿的网综节目中,有两档出自笑果文化。
从点击量突破10亿的现象级网综《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到迅速走红的新锐脱口秀演员李诞、池子,再到天图投资、华人文化等资本市场纷纷青睐,这些活跃于2017年各大媒体及社交网站的关键词均与一家新型文娱企业挂钩——笑果文化。
笑果文化成立于2014年,主要在喜剧脱口秀领域布局,先后推出《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冒犯家族》等多个产品。今年3月底,《吐槽大会》收官时共斩获15亿网播量。1个月之后,笑果文化赢得资本市场青睐。4月20日,笑果文化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1.2亿元,由黎瑞刚领导的华人文化领投。
5月24日,笑果文化宣布完成A+轮融资。此次的融资金额近亿元,由天图投资领投,跟投方为华人文化、南山资本、游素资本。数据显示,笑果文化融资已超过2亿元,公司估值为12亿元,较之前翻了10倍。
在笑果文化董事长叶烽看来,“自创立以来,笑果文化一直在为一个新行业搭建基础设施,如今已进入加速成长期。接下来笑果文化会埋头苦干,深耕头部内容,一步步验证最初的规划,跟行业一起成长。”
喜剧消费升级
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节奏加快,人们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各类社交媒体的出现,时间被碎片化,轻松愉快的解压方式成为这个时代人们的共同剛需,叶烽瞄准的正是人们对娱乐消费需求的升级。
“打造中国年轻态喜剧全产业链的综合运营平台,用年轻化的喜剧内容传递有人文情感内核的价值观念。”这是叶烽对笑果文化的定位,这里的“年轻态”代表着其对受众的洞察和对喜剧形式的创新。
从受众定位来看,笑果文化将目标受众锁定在年轻人群。但年轻与否并非绝对按年龄划分。“互联网拉平了代际和地域差别,不同年龄层的人对笑点的感知也被拉平,年轻意味着年轻的表达方式和生活状态。”在叶烽看来,年轻受众需要年轻态的内容表达方式,创作者所做的内容需要可以跨越地域、年龄的新喜剧。
相声、小品、二人转、滑稽戏……每个时代都会给人们留下属于自己的喜剧形式和笑点记忆,尽管形式多变,但逻辑不变,即艺术创作者们找到某个圈层人的共鸣点,进而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叶烽希望找到一种突破传统喜剧形式,更贴合年轻人需求的年轻态喜剧,他将目光锁定喜剧脱口秀。“在国外,这是一个高度流行、发达的行业,随着社交媒体、互联网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接受这种方式。”
在叶烽看来,脱口秀跟传统的围绕地域产生的喜剧形式(如东北二人转、北京相声、上海滑稽戏)不一样,其本身没有地域和年龄段的区分。同时,密集的笑点和相对高级的幽默表达也是脱口秀与其他喜剧形式相比的新鲜之处。
笑果文化所瞄准的这块新市场也受到了资本的青睐,王思聪在发布对笑果文化的Pre-A轮投资时曾这样说:“作为一个投资人,我认为《吐槽大会》是年轻人喜欢的喜剧表现形态,也是我看好的喜剧消费升级方向。”
对于叶烽而言,信心十足的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年轻态喜剧会是刚需;其次,我们是在用工业化流程做喜剧内容,可持续可复制,可以快速成长;此外,这个行业也有很深的壁垒。市场需求是确定且巨大的,我们做的事稀缺,但是靠谱。”
事实上,笑果文化并未将自己置身于喜剧市场的竞争,而是力求踩准消费升级的点。“消费升级是一个从娱乐方式,向文化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的过程。不管何种形式,最终争夺的都是受众的娱乐时间。如今,娱乐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界限越来越模式化,企业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和渠道触达同一批受众。未来,我们希望可以成为娱乐消费与生活消费的整合者。”叶烽如是说。
培育行业生态体系
笑果文化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内容制作公司,而是涉及脱口秀全产业链的公司,用叶烽的话来说:“是在用公司架构来做整个美国脱口秀市场在做的事。”而做行业的事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培养行业生态体系。
线下演出是脱口秀行业的根基。在欧美的行业规律下,线下演出应该是职业脱口秀人入行的第一步,想要打开国内脱口秀市场的大门需要走一条区别于传统模式的新路径。究其原因,叶烽认为,一方面当下的市场环境和传播环境已发生了很大改变,不会有太长时间等待一个行业的培育和成长;另一方面俱乐部脱口秀在国内比小剧场演出还要小众,影响力仍然很小。
“笑果文化要用线上头部综艺内容和线下活动互动互补,这是提高线下演出知名度和观众参与感的重要战略。我们的打法是从擅长的节目内容入手,先做出线上爆款才有可能让喜剧脱口秀被迅速传播开来,只有被更多人接受和认可才有机会建立整个生态体系。”这两年,叶烽及其团队通过一个个产品验证了最初的规划。
线上,通过《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冒犯家族》等头部内容形成产品矩阵,扩大喜剧脱口秀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线下,通过人才培养、剧场演出、俱乐部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为行业积累资源,最终实现线上线下打通,“最大的机遇在于根据不同需求和方式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为受众带来视、听、现场观赏等多种形式的全新娱乐消费体验。”
据叶烽介绍,今年笑果文化已在100多所高校做了线下活动,也在几十所高校建立了脱口秀俱乐部。“从校园俱乐部到城市俱乐部再到《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以及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冒犯家族》,喜剧脱口秀的生态体系正在逐步建成。”
战略是最初就确定的,但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战术调整。叶烽举例道,“我们原计划要在今年尝试线下剧场,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是希望可以再在线上培养一段时间,有充沛的资源、创造力量再去做线下剧场。”叶烽希望喜剧脱口秀的线下运作区别于传统的演出市场,“可以与生活方式进行结合,或者将线上线下打通,都是不错的思路。”
他进一步解释,“我们的线上节目在录制时可以当作一场剧院的现场演出来观看,这是非常独特的一种手段。同时,在做线下演出时,我们可以利用直播技术和平台,跟视频、音频直播等形式进行多样嫁接,这都是我们接下来会一一去验证的想法。这些尝试成功后都可以被复制,而复制的速度依然取决于源头的内容和资源。我们希望找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及有天分的人加入这个行业。”基于此,笑果文化在今年6月份成立了笑友文化,专注于喜剧脱口秀人才的培养,未来或许会从训练营拓展到喜剧职业培训。
年轻态喜剧创作方法论
叶烽的“线上爆款战略”无疑是成功的。《吐槽大会》第一季收获15亿的点击量,热议度不断攀升,成为2017年网综市场的爆款产品。阔别8个月,12月10日,《吐槽大会》第二季再度回归,迅速引爆各大媒体及社交圈。
一直以来,脱口秀节目的制作对于中国的制作团队而言存在诸多挑战,《吐槽大会》的火爆让脱口秀模式在国内的道路越走越顺。叶烽将其中的秘诀概括为工业化生产。此前,他曾带领团队到美国学习,向大卫·莱特曼秀和团队取经,看到了莱特曼庞大的编剧团队之后,他决定从基础开始搭建脱口秀行业。
首先是建立一个脱口秀编剧团队,同时还要搭建一套编剧体系。此外,在演员出镜表演之前,还要反复练习。如今,团队已逐渐摸索出一套从艺人筛选、创作团队搭建,到创作方法,再到创作规律的脱口秀节目制作模式。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叶烽感受到传统制作思维对行业的限制,“在传统制作思维下,制作人的目标是做好一档节目,但很难从节目出发,做艺人经纪、线下演出等全产业的发展,这也是笑果文化创办的初衷之一。”
当然,国外的模式必须经过本土化改造才能在中国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从美国版本的无下限互黑,到《吐槽大会》强调“吐槽是门手艺”,叶烽和团队通过更加本土化的改造使节目更具中国气质。
在对受众的分析方面,笑果文化基本都是通过真刀真枪的测试来完成的,线下演出就是其内测过程,通过观众的反应来测试段子质量,同时也是对演员和观众的测试,过程中要分清楚线上线下受欢迎的不同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取舍。
这两年,卫视平台和网络平台都在喜剧脱口秀节目发力,对于两个平台在内容创作上的异同,叶烽认为,内容制作的标准没有太大区别,但针对的人群不一样,要根据不同受众群进行不同题材的创作,“宝贵的是我们的编剧团队来自不同行业,有不同兴趣爱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创作的多样性和角度的多元化。”
关于如何保持内容的创新性,叶烽的思路是,“创意需要良好的激励机制,除了稿酬和绩效,笑果文化的核心人员还会有股权激励。同时也要保持对新人的选拔和培养。可喜的是,目前来看,我们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效率还挺高的。”
如今,随着《吐槽大会》首季的播出以及第二季的回归,观众会越来越发现自己喜欢的不仅是节目中的某一个段子,还有吐槽的气质:能够自嘲,承认自己的缺点,笑对别人对自己负面的评价,这或许就是节目希望通过自嘲与吐槽的方式让观众接受的人生态度。
在叶烽看来,“脱口秀高级的地方在于它將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经过内在转化融入幽默搞笑的段子当中,通过表达和受众产生共鸣,并教会受众直面真实的生活,同时与生活握手言和。”这种核心价值观是笑果文化作为顶层设计贯穿节目始终的,这也是节目的核心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