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一个讲道德的市场吗
2017-12-27崔鹏
崔鹏
资本市场应该有道德吗?现在这很可能是个敏感话题。但我怀疑它根本不是问题。
这个话题是由中国某个以幼儿园为主业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最近爆出了一些不良事件,在美国市场股价暴跌后又出现暴涨而引出的。很多人因为这家“不道德”的公司股价反弹而诅咒资本市场,认为它就是不道德的温床。
应该怎么看待这种认知呢?从理论上说,这有点像用跳高运动员的成绩来衡量跳远运动员—不在一个维度上,所以这种评价有点无从说起。
评价一个市场,我们最好用是否“有效”这个标准。做到市场有效,最关键的要素是它是否足够大,另外交易成本是否足够低。
扯谎和强买强卖的确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市场监管者和参与者惩罚这类行为并不是因为它不道德;同样,如果把自己的资产无偿送给别人从世俗来看其实是一种美德,但市场监管者和参与者同样会惩罚这种行为,因为它影响了市场的有效性。
更绝对一点,只有社会人的行为才需要用美德或者不道德来评价,公司根本用不上这些标签。
也许我们不要那么古板,按照新的经济学理论,我们应该把人性维度加到对市场的评价中去。即便这样,对市场加以道德评价,也不公平。
实际上,市场如何如何只是一种俗称,而真正起作用的是市场上的参与者,他们用自己的投资作为质押来投票,充分表达意见。
当然,舆论也是广泛意义下市场的一部分,舆论参与者也在参与这个市场。但是由于只动嘴的人付出的成本只是时间,而真正的押注者付出的除了时间还有金钱,所以市场规则认为,押注者的发言权更大,他们更有资格决定惩罚或者奖励谁。这类似于赌场上押得多就赢得多。这是公平的。如果輿论参与者要获取更大的意见表达权,一种选择是为了成为VIP而买票,也就是付钱。
一般状态下,道德市场论者是没有发言权的,只有在极端情况下他们才会占上风。比如市场被认为有可能崩溃的时候,你还记得2008年吗?道德派占了上风,在他们的要求下,市场管理者动用强权来惩罚那些做空的“坏蛋”。而这么做是有代价的—通常是撕毁已有的契约。
为了大家好,道德论者占上风的时候还是越少越好。
另外,你知道那些成功的投资者有什么秘诀吗?其中之一就是投资那些曾经被认为有道德污点的公司(我并不是说,前边提到的那家以幼儿园为主业的公司属于此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被认为有这种污点的公司有可能在市场上便宜的价格卖出,而这件“缺德事”并不会影响公司长远的运营状况。
沃伦·巴菲特投资的运通公司就有过这种状况,它曾经因为牵扯到一桩诈骗事件中而面临股价危机,但后来运通公司运营得很好,巴菲特也因此赚了不少钱。
中国内地市场也类似,你还记得曾经被三聚氰胺牵扯的公司吗?当时两个最大的乳业公司也牵扯其中。如果一位投资者在那个阶段投资了这两家公司,这些年他的投资收益将很不错。起码比投资那家未涉及案件的乳业上市公司的收益要好很多。
这里还有一个程序性的东西可以和大家分享。那就是很多市场并不像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有涨跌停板制度。所以很多出了问题的公司的股价在问题暴露出来之后会出现剧烈下跌,然后出现一定的反弹,然后再下跌……就像物理实验里一个阻尼状态的弹性小球一样。这种现象说明市场对信息的反应往往是错误(过度)的,但这样的错误并不是道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