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2017-12-27赵义
赵义
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对话会的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黨的责任”。
12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
2017年底的这次对话会可以说是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首次重大的“主场外交”活动。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借助这次对话会,中国的执政党再一次发出了中国声音,再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中国方案
先回到今年年初。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演讲,回应了世界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重大问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中国方案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当今世界,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在《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面对这种局势时人类的选择,精炼的概括为两种:“一种是,人们为了争权夺利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这很可能带来灾难性危机。另一种是,人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这就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的选择显然是第二种。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来说是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
显然,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代,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势必要超越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逻辑。超越,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必须要有新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贯穿新理念和方式方法的是所有人对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比如,安全问题,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不安全之上,别国面临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发展问题,不能再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一套逻辑,不能再采取尔虞我诈、以邻为壑的老一套办法;文明和谐共处问题,需要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对地球家园,要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
在过去5年里,中国推动人类命运体从理念变为行动,进行了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包括先不限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合作平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通过《创新增长蓝图》,首次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并制定了行动计划。积极推动和加快落实《巴黎协定》,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者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中国已经在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行重于言。国际大变革当中“中国因素”的日益凸显,现在也只是刚刚开始。
不“输出”中国模式
正是因为中国因素的凸显,国际社会难免也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对此不必讳言,其实也不让人感到奇怪。历史没有终结,历史也不会终结,那么习惯于零和博弈思维的一些人,总是会提出到底是哪种模式胜出的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我们也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一些西方国家人士之所以习惯性提出模式输出问题,背后是有这样一个理念,就是他们觉得,把自己国家实践过的制度模式推广到全世界,也会同样带来繁荣。这种做法,其实已经被现实证明“制造的问题可能比解决的问题更多更大”。中国当然不会再重蹈覆辙。
如果能以平常心来看待,那么很容易看清楚,中国因素的凸显首先是一个客观事实,是一个已经发生的客观历史进程。国际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发挥作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依靠、对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
中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而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不改肯定是不行的。中国进入新时代,内涵之一就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那么,中国的方案是什么,就是中国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也是世界切实关心的问题。
中国提出中国方案,不仅是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解决国内问题的需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并且,这也有文化上的缘由。中国自古就有天下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
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一提“天下情怀”,很多人就会想到朝贡体系。其实,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天下情怀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不能和具体的制度体系的“上层建筑”直接划等号。世界上有生命力的文明,普遍都有世界情怀、理想主义成分。今天讲天下情怀,当然需要有新的制度体系与之配套,不是走老路。天下情怀对应的是全球问题、全球治理日益关键的现实,完全可以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后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
政党的独特作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变革肯定是深层次的。诸多重大问题,都需要各个国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不会有现成的答案摆在那里。比如,国际争端,能不能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和强制性行动双轨并举,获得更好的解决?一个国家谋求自己的安全,是不是可以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子?文明之间,能否走出“冲突论”,真正实现“和而不同”?能不能合理管制资本逐利,让市场变得更有道德?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到底怎么解决?
这个清单还可以列举很多。归结起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句空话,实际上是要破解那些困扰了国与国之间和一国内部治理很长时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矛盾和问题。
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政党扮演着一个特别的角色。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政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组织方式,本身就是在政治参与日益广泛的过程中出现的,凝聚共识、整合不同利益,包括执政后推行自己的治国理政纲领等等,政党的作用的确不可替代。
比如说,历史学家指出过一个普遍现象,即经济快速发展使社会变革成为必需,经济发展易获支持,而社会变革常遭抵制。经济发展,只要是帕累托改进,比较容易落实,不会有多少人反对。但社会变革,涉及到深层次的理念、习惯、利益调整等等,做起来就困难得多。而政党就具有社会动员的独特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倡议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机制化,使之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政治对话平台。”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机制化,必将会大大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