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博弈是“变和”而非“零和”(观察及)

2017-12-27丁一凡

环球时报 2017-12-27
关键词:修昔底英法斯巴达

丁一凡

随着最近美国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出笼,人们发现美国把中国当作战略对手来评论的次数比前几次报告多了一些。而且,该报告还将中国称作“修正主义大国”,表示中国会致力于修改现有国际秩序。于是,中美关系未来有可能掉进“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再度甚嚣尘上。

其实,用“修昔底德陷阱”来形容当今的中美关系,本身就是对历史的一种误读。

虽然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用恐惧一词,形容斯巴达率领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对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崛起时的困惑,但真正导致这两个同盟之间开打的原因还是利益,而绝非仅仅是心理上的恐惧。雅典对其他城邦收税,引起后者的反抗,且若继续下去,势必造成斯巴达的损失。所以,斯巴达不惜与雅典决一死战。可见,两者之间是“零和博弈”。

后来,一些国际关系理论家又用这个典故,往德国与英国的关系上套。他们认为,19世纪德国统一后迅速崛起,引起英国的恐惧,于是便处处给德国设置障碍,最终让其忍无可忍,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把这种情景形容为另一例“修昔底德陷阱”。其实,德国崛起时,全球基本已被英法等国瓜分。德国觉得发展空间不够,便要与英法争夺“生存空间”,这也是一场“零和博弈”。

然而,历史上也有崛起大国没有与守成大国发生大规模冲突的例子,比如美国和英国。美国崛起后,除了“柿子捡软的捏”,打了衰败的西班牙帝国一顿,抢了一些领土外,并没有 与英法争夺殖民地,而是选择开放市场、自由贸易,与其他欧洲列强共谋发展。这就创造出一种“变和博弈”(variable-sumgame)逻辑:美国本身的市场给英法等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无论是投资还是贸易,英国、法国都能从美国那里得到更多好处。反过来,美国还给英国和法国提供投资和必需的产品。在“变和博弈”中,博弈各方的利益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对抗、冲突就失去了基础。

崛起中的中国不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抢地盘,而是在世界自由贸易的框架内,快速发展起来,这也是一种变和博弈的过程。中国的迅速发展不仅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出口市场和投资市场,中国资本还进入美国、欧洲,给它们创造了就业机会和发展动力。近几年,美国那些知名大企业在中国市场上赚的钱远超它们的美国市场。在这种背景下,某些美国的战略家声称,“中国的双赢就是中国赢了一回,又赢了一回”。这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又能是什么?

其实,在“变和博弈”中,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更应该用竞合(Comp⁃eration)一词来形容,它是由竞争(Competition)和合作(Cooperation)两个词组合而成。中美在科技发展上、在经济增长上,都有一种竞争的意思,但是一种和平的竞争。而在全球和地区问题上,中美既有许多合作,又有许多共同利益,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合作。其实,中美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未必不是好事。为什么两国都发展市场经济?这是因为市场会带来竞争,而竞争是拉动效益、推动创新的机制。中美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竞争,会激发两国不断创新、提高效益的积极性,会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认清这种“变和博弈”背后的逻辑,知道如何控制这种和平竞争,不使它变成对抗与冲突的理由。▲

(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亿阳讲席教授)

猜你喜欢

修昔底英法斯巴达
斯巴达和雅典
修昔底德啊,你真该遭雷劈!
“修昔底德陷阱”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试论二战期间英法合谋祸水西引
横眉与俯首
横眉与俯首
本期导读
本 期 导 读
修昔底德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