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芬兰与赫尔辛基的萍水相逢

2017-12-27YoungsNotesYoungsNotes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赫尔辛基芬兰瑞典

W:YoungsNotes P:YoungsNotes

芬兰与赫尔辛基的萍水相逢

W:YoungsNotes P:YoungsNotes

结束了瑞典的行程,坐上开往芬兰的游轮。10点的样子,我们下船踏上芬兰的土地,顿感空气清新。

赫尔辛基在爱沙尼亚塔林北部约80公里处,距离西南的瑞典斯德哥尔摩约400公里,西距俄罗斯圣彼得堡约300公里。这三座城市与赫尔辛基的历史联系密切。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为了和汉萨同盟的城市塔林争夺贸易,于1550年在塔林对面的波罗的海海岸修建了这座城市。相比于其它在波罗的海沿岸繁荣的贸易中心来说,赫尔辛基的确是相形见绌。1748年建立的斯韦堡海军防御工事对抗了在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统领下的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压力,由此提升了赫尔辛基的地位。但直至1809年俄罗斯帝国于芬兰打败瑞典,合并了芬兰,成立了自治的芬兰大公国之后,赫尔辛基才正式开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城市。

海水如明镜一般倒映着历史,赫尔辛基最初由瑞典王国古斯塔夫一世创建,一来作为商业重镇,二来用来限制隔海相望的塔林。

关于这个城市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有种说法是在中世纪,来自瑞典的移民最先来到这里,而这些移民来自瑞典的一个村庄Halsingland,看起来像极了Helsinki。1819年之后,赫尔辛基作为官方名称首次记录在案。

1710年,瘟疫差点就将这个城市从地图上抹去。赫尔辛基真正得到发展是在19世纪之后,俄国击败瑞典得到了芬兰的控制权,之后随着芬兰堡的建立,整个城市的防御也更加稳固,也造就了如今的赫尔辛基。正是芬兰这种安静的不受外界打扰的感觉,让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感。

赫尔辛基的外来移民很少,外来人口占了城市人口的8%,随着外来人口新生儿的诞生,这个比例达到11%。相比于美国动不动就50%的外来移民率,赫尔辛基还是在极大程度上保护了本族文化的延续性。

芬兰人崇尚古朴,即使五星级酒店的自动玻璃门四边也要镶上雕花木条以示古老。地毯颜色黯淡,在赫尔辛基全市几乎找不出金碧辉煌的装饰,市中心还保留着用砖石砌成的旧路,有的酒店内也镶上了砖做成的清水墙样,装潢得像个砖窑。与其说他们崇尚古朴,不妨说不铺张浪费。芬兰法律规定,任何建筑,没有供暖设备一律不得施工建设。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一般建筑的窗户都非常大,以便采光,这就是为什么常见的北欧装修风格有很多落地窗设计。

沿着海边朝市中心走,便是露天市场,每天清晨,商贩们就云集在这里,小摊上出售各种新鲜瓜果蔬菜、鱼肉及鲜花,还有各种传统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芬兰生产的狐皮、貂皮、驯鹿皮以及各种皮毛制作的大衣、皮帽、围巾备受游客们的青睐。不过仅限夏天的露天市场,冬日的这里不能叫作市场,因为只有少数不畏严寒的商贩会坚持出摊。

01 赫尔辛基大教堂

我把芬兰的第一站选在赫尔辛基大教堂。芬兰教堂的选址和别国略有不同,往往都选在山坡或者高处。因为芬兰曾长期被瑞典和俄罗斯殖民,所以在建筑风格上也像是两个国家建筑的结合体。

这些白色的石柱现在看起来和周围的砖色格格不入,可是一个月以后,当雪白覆盖了整个城市的街道,它们就会悄然消失在城市的轮廓之中。广场正中的巨型圣诞树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到北欧之前我曾每天祈祷不要下雨,不要下雪,但到了芬兰后,我特别希望这里是白雪茫茫的一片,感觉只有皑皑白雪才符合赫尔辛基童话般的样子。

由于赫尔辛基大教堂以白色为主,在旧时候,出海的水手看到教堂就代表离赫尔辛基越来越近了。所以,赫尔辛基又被称为“白都”。德国建筑设计师卡尔·恩格斯在1830年主持修建了赫尔辛基主教堂。但是在1840年时,恩格斯病死于赫尔辛基。1840年后,赫尔辛基大教堂剩下的工作由他的学生继续完成修建。在18年后,赫尔辛基大教堂举办了首次献堂典礼。

150年前,岩石切割工艺还没有现在这般纯熟。踩在脚下的每一块石板都大小不一,但却感觉踩着的是从前的历史,而不是固态的石体。坐在赫尔辛基大教堂的台阶上,有种难得的寂静。大教堂的中心,主穹顶周围围绕着四个绿色的小穹顶,充分体现了设计师对希腊建筑的崇拜。不同于基督教教堂的朴实平滑,天主教教堂的设计通常都比较华丽,崇尚古典主义之美。

从教堂所在的山上往下走,沿着中央大街穿过一片商业区。很多穿着考究的老人站在路边等待着有轨电车,这些运行了百年的交通工具,也许是他们对于成长的回忆吧。

02 西贝柳斯公园

进了公园就直奔雕塑去了。让·西贝柳斯以七部交响曲以及《芬兰颂》《卡累利阿组曲》和《忧郁圆舞曲》等巨作闻名于世。他曾经是,并且至今仍是芬兰有史以来最受推崇、知名度最高的作曲家。或许,史上再没有第二位作曲家,能够如此生动传神地用音符再现本民族的自然环境、历史传承和神话故事。除此之外,西贝柳斯的音乐还在芬兰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赫尔辛基的西贝柳斯纪念碑,是整座公园的亮点,也是最受游人喜爱的名胜之一。这座风格抽象的纪念碑于1967年揭幕,当时还引起了颇多争议。它的宗旨是捕捉西贝柳斯音乐的精髓。只要见过这座纪念碑,你就会赞同它的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整个雕塑由600根钢管建成,所有的钢管焊接在一起,个别有金属融化的感觉。从外面看整个雕塑呈扁平化,但如果来到雕塑的底端,向上仰望,所有的钢管呈现一种紧迫感,虽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却犹如音乐韵律般和谐。

03 岩石教堂

从公园走向岩石教堂大概二十多分钟后,我们还是选择乘车。公交车二十分钟一班,有准确的到达时间。

冷风中终于等来了巴士,走上一个小坡,岩石教堂那不起眼却又很特别的入口出现在眼前,我们走进去像是进入隧道一般。

岩石教堂又名坦佩利奥基奥教堂。 完成于1969年,是斯欧马拉聂兄弟的精心杰作,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立在岩石中的教堂。

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在教堂里演奏大提琴。悠扬的琴声响起,周围的人纷纷开始祷告。

一般教堂的内部往往装饰着各种雕塑,用极其奢华的木质家具去展示教会的奢华。但是这个教堂里一切都来自自然,设计师将原本深层的岩石筑成这座教堂的四壁,内壁保留着未经任何修饰的岩石的本来面貌,原始的色调给教堂增添了回归自然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朴实。顶部的墙体是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看似松散、杂乱,好像随时可能掉下来,但实际上,每一块石头都是精心选砌的。水滴从岩缝中渗出,顺着岩壁流入地下水道,增强了教堂内的音响效果。金碧辉煌的拱顶隐隐约约反射着下面的烛光,这是整个教堂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地方。

一百多根水泥柱子支撑着红色的圆形房顶,柱与柱之间有透明的玻璃相连,所以整个教堂的采光基本来自太阳光,比起精美大灯照射下昏黄的教堂,岩石教堂显得更为明亮。

即将登船返程,还有点不舍,初次见面后即将告别,一路上看到许多即将登船的游客似乎都曾在早晨擦肩而过。我们与这个城市也犹如跟船上的游人一般,擦肩而过,萍水相逢。再次看到viking line,我们的芬兰之行从这个码头开始,也在这里结束。一日的驻足或许不能真正了解这个民族,但是当之前阅读的故事,悄然从纸上跳跃而出,真实地出现在你眼前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猜你喜欢

赫尔辛基芬兰瑞典
狂欢节
瑞典没有“剩宴”
赫尔辛基环保交通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在芬兰坐火车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你好,赫尔辛基”(Moi Helsinki)文化商业活动在西单文化广场成功举行
古老的瑞典
深不见底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