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与诗意的远方
2017-12-27本刊编辑部
文/本刊编辑部
卷首语
全域旅游与诗意的远方
文/本刊编辑部
生活宽裕了,便想要与亲朋好友一同出去走走,看看美丽风景,品品自然风韵——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想法或行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等等箴言都在倡导着人们有时间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去旅行,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体会诗意的远方。
而人们出去旅游观光,确实也最直接、最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旅游市场。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景色秀丽的大好河山、享誉世界的特色美食……都是中国最为令人称道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已在不少景区被推广开来,一度呈现出了“全域旅游热”的壮观景象,不少景区使尽“浑身解数”大力发展本地区的全域旅游以最大化吸引游客。而殊不知,原来还稍有特色的旅游介质,却在这一过程中“泯然众人矣”。
简单来说,全域旅游就是“旅游+”,将本地一切可调动的资源都集中到旅游业中来,改变过去旅游业“一枝独秀”的状态,推动旅游业态的全面发展。
那么,该如何发展全域旅游呢?——多元融合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拉长“全域旅游”的景深。“旅游+”不仅仅是简单的“1+1”,而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比如,在重点行业,旅游可以“+服务业”“+交通”“+养老”“+工业”,改变生活方式;在热点领域,旅游可以“+扶贫”“+创业”,实现重点突破等等。
真正意义上的“全域旅游”所追求的,已不再停留于旅游人次的增长层面上,而是旅游质量的全面提升,是旅游之于人们生活质量提升方面的意义。而景区开发者如果“照猫画虎”,片面地理解和推广全域旅游,则无异于将其本真的意义“抹杀”掉了。
前不久,听朋友分享一次去旅游的经历——其进到景区,买了门票后就被工作人员指引着上了一辆摆渡车。每人收费10元,全家一次就花费了50元,而如果不坐则要在景点里走上半个小时。其沿途无非就是修建中的道路,两边没有什么风景可看。
朋友的经历不禁让人思考,全域旅游就是“圈”个地扩大景区范围,然后“坐收门票之利”吗?
当然,也有不少景区借助于全域旅游的理念将本地旅游业发展得很好,国家先后推出的两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就是最好的明证。
须知,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来发展当地旅游产业,仍然需要转换一种思维模式,与当地的特色特质相结合最为关键。笔者认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导下,旅游开发者应因地制宜、因特色施策,而不应一味地开发、盲目地照搬照抄过往的经验而使景区失去“天然的美好”。
“这一个”,你最美!众里寻他千百度,那“诗意的远方”原在特色“匠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