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家银行开启科技金融新应用

2017-12-27廖贝妮

中国商界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人脸识别京津冀

多家银行开启科技金融新应用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行业的风起,越来越多的商业化应用也浮出水面。近期,多家银行开启了人脸识别新应用。9月12日,中国农业银行在两台自动取款机上线“刷脸取款”。据悉,农行总行已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推广该应用,将为全国24064家分支机构、30089台柜员机、10万个ATM机安装人脸识别系统。9月6日,汇丰中国宣布推出手机银行人脸识别功能,汇丰手机银行客户可以进行每日累计不超过人民币5万元的小额移动支付。向新收款人进行小额移动转账时,通过不易复制的人脸识别技术与动态验证码等手段的结合使用,使资金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汇丰由此成为了首家启用该新技术的外资银行。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国内银行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招商银行已在全国106个城市的近千台ATM机上实现了“刷脸取款”的功能。此外,招行也用人脸识别来管理风险,例如,在申请流程中,闪电贷的人脸识别系统可以有效防止伪冒欺诈。交通银行的自助发卡机、民生银行的VTM均已将人脸识别系统引入到自助设备中。

点 评

如今,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平均能够达到约98%,在技术驱动下,人脸识别正在加速商用化落地进程,并成功应用到零售、交通、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达约51亿元。

2015年12月,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提供个人银行账户开立服务时,有条件的银行可探索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其他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作为核验开户申请人身份信息的辅助手段”。至此,人脸识别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得到了“正式名分”。目前,银行业主要在自助终端、移动金融、后台管理三大版块开发人脸识别新应用。在自助终端版块,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在自助终端上实现自助开卡、业务变更、密码重置等个人业务,压缩业务流程;在移动金融版块,用户可借助于移动设备摄像头进行人脸身份核查,便于直销银行、远程贷款、大客户上门等服务的高效完成;在后台管理版块,银行通过人脸识别可实现内部员工系统登录与授权管理,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强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能作为核验存款人身份信息的主要手段”,商业银行应在积极探索人脸识别等生物技术的同时,注意风险防范,加强新技术与密码、动态验证码等传统手段的结合使用。

(廖贝妮)

多地出台政策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

9月5日,为进一步规范北京地区房地产市场金融秩序、巩固前期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北京市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银行个人贷款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情况检查的通知》,要求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自查,重点检查"房抵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

同日,湖北省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谨慎投资房地产的通知》。通知指出,考虑到省出资企业经营房地产的户数较多,投资规模大,增幅快,且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高、资金成本高、盈利空间收窄、后续资金紧张等问题,需防范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通知要求,省出资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对房地产新增投资持谨慎原则,严控风险;省出资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所有在建、在售房地产要加快建设进度、销售进度,确保资金尽快回笼,降低杠杆。

南昌市住房保障与房地产管理局日前印发《关于市区“限房价、竞地价”商品住宅项目销售管理(试行)的通知》,明确自今年10月1日起,对“限房价、竞地价”方式出让用地开发建设的商品住宅(含商住)项目,在商品住宅销售及转让过程中,采取限房价、限对象、限转让等“三限”措施。“三限房”应优先满足南昌市户籍在市区无自有住房的成年市民购房需求,并限购一套;开发企业不得采取打包销售、集体购房等方式销售,不得自留。同时,“三限房”自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之日起,5年内不得转让。通过继承方式取得的“三限房”,须达到转让限制时限后方可转让。

点 评

自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以来,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普遍抑制,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各界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预期总体回归理性。但在此过程中,部分城市政策执行力松动,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等违规开展房地产相关业务等情况有所抬头,引发了政府及舆论的关注。从近期部分城市采取的举措来看,均旨在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防止调控效果反弹,表明政府层面态度仍然较为坚决,建立调控长效机制、强化房屋居住属性的立场未发生改变。具体来看,北京市旨在从金融角度规范房地产市场融资;湖北省旨在促进国有房地产企业降杠杆减负债防风险;南昌市旨在规范保障性住房市场管理,体现了因城因时因势施策的调控策略。此外,为了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不排除后续其他城市从不同层面跟进加码调控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应主动适应新常态下的房地产市场运行逻辑,严格执行房地产金融政策,加强消费类贷款审核,防止消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坚决禁止“首付贷”“房抵贷”等违规操作;密切关注房地产企业负债状况、资金压力和轻资产转型动态,积极关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中的业务机会,适时调整业务重点,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加强房地产市场风险监测与防控体系建设,保持稳健经营。

(董运佳)

去产能效应持续释放钢铁行业上半年业绩“翻身”

2017 年上半年,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需求继续维持稳中向上态势。从近期钢铁企业的中报数据来看,行业盈利丰厚态势确定。2017年上半年,除*ST重钢继续亏损外,其余上市钢铁企业净利润均为正。行业平均毛利率同比上升1.88个百分点至11.68%,净利润率同比上升4.33个百分点至3.40%,平均期间费用率同比下滑2.58个百分点至7.18%。环比来看,二季度行业平均毛利率环比上升1.67个百分点至12.40%,平均净利润率环比上升1.51个百分点至4.02%,整体盈利水平在一季度基础上得到了持续改善。

作为钢铁行业的龙头,宝钢股份半年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699.3亿元,同比增长了59.4%;净利润为61.7亿元,同比提高了64.9%,继续蝉联上市钢企盈利榜首位。钢铁行业两大央企整合后的宝武集团同样交出了一份“1+1>2”的成绩单,2017年上半年,宝武集团累计实现利润86.6亿元,经营性利润继续保持行业第一;粗钢产量同比增加11.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利润同比增加一倍。本轮钢铁行业的整体回暖让曾经连年亏损的*ST华菱也交出了难得的盈利成绩单,据该公司公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9.6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亏损9.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的韶钢松山,也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最好业绩。

点 评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成效逐步显现,突出表现在钢铁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改善、行业销售利润率有效提升。一方面,自去年以来,钢材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以直径20MM螺纹钢为例,其当前的价格为每吨3829元,比去年下半年上涨了30.8%,成为钢铁企业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一些公司通过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在继续原主业的基础上发挥出上下游协同效应,提高了盈利能力。预计下半年,供给侧改革将继续发挥效应,随着PPP及各项重大工程项目的推进,钢铁行业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释放,钢价反弹有望延续。

尽管当前钢铁行业取得了较为突出的业绩,但未来5年,焦炭、铁矿、汽车、机械、造船等上下游行业经营风险或将继续走高,钢贸、中小钢企所处环境有待继续观望,钢铁行业的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仍然不容忽视。建议商业银行对钢铁行业实行“有退有进”的信贷结构调整和业务发展策略,严格防控产能过剩引发的融资风险;围绕盘活资产,适时、适度发展业务,以“商行+投行+其他金融服务”创新模式加大对龙头钢铁企业集团的兼并重组,以及“走出去”项目的金融支持;积极拓展供应链融资和低风险业务,提高资产运营能力,防范信贷风险扩散。

(郭晓蓓)

京津冀环保突围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将加速

当前,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特别是大气污染问题突出,已经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重大“短板”。今年以来,环保部不断加码绿色督查,4月,环保部抽调5600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京津冀大气污染强化督查;8月,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及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共同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宣布派出102个巡查组进驻京津冀28城及所属县,自2017年9月15日至2018年1月4日进行为期4个月的日常化巡查工作。方案要求,钢铁、焦化、建材等多个行业在采暖季将错峰生产,且除了保障供暖等民生任务外,水泥、砖瓦窑、陶瓷等建材行业采暖季将全部实施停产。

此次京津冀的环保突围战,堪称史上规模最大、惩治力度最强。为应对“浓雾围城”、“十面霾伏”,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京津冀三地发展阶段不一,产业结构也不相同,自身具备环境治理的能力亦层次不一,从区域视角看,京津冀产业结构偏重、钢铁等产能过剩既是结构调整的“痛点”,又是环境治理的“难点”。此次京津冀的环保突围将倒逼绿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培育与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变产业结构偏重局面,弥补高端产业发展不足的缺陷。

点 评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三周年,也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目标的收官之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三地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移升级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但是伴随工业经济和消费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仍是产能过剩、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灾区。京津冀区域大气治理虽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压力仍旧存在,其已成为制约三地协同发展的重要掣肘,并与京津冀产业发展极差较大、衔接较弱等问题共同形成了发展的叠加压力,亟待破局。此次环保突围战在进一步激化矛盾的同时,也将加速助推三地绿色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未来,在政策驱动效应、科技创新协同示范效应的引导下,京津冀钢铁、能源、化工、水泥等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化改造将进一步提速,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低污染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将成为新的发展引擎,共同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链有机衔接的发展格局,助推京津冀区域战略目标的实现。

商业银行应积极把握京津冀绿色产业转型升级业务机会:一是在倾斜更多的资本投向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的同时,有效抑制过剩产能的金融投资;二是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的供给端创新,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创新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以满足绿色产业升级的综合性金融需求。在此过程中,应关注技术创新不确定风险、政策驱动不足风险以及产业竞争加剧等风险。

(温恬)

猜你喜欢

人脸识别京津冀
人脸识别 等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一种人脸识别的校园安防智能识别系统设计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概述
智能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사라져가는 석탄 연료와 베이징의‘푸른 하늘’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