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中的930公里巨龙
2017-12-26莫桑
莫桑
对于行走于沙漠中的驼盐商队来说,肯特敖包是茫茫大漠的一处路标,更是一块被神灵祝福过的福地,每当行经此地,商人们都会虔心祈祷。
临白段为典型的“四无地区”——无水、无电、无通讯信号、无人烟,且每年8级以上大风、沙风暴、扬沙天气长达82~142天,要在这样的沙漠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施工人员称“犹如在月球表面施工”。
库木塔格沙漠的环境极其恶劣,在唐代,库木塔格沙漠就被人们称为“大患鬼魅碛”,唐玄奘去往天竺取经途中经过此地时,差点殒命。
在京新高速公路长达2768公里的路程中,建设难度最高、风光最独特的,当属临白段。
临白段,从内蒙古临河市至内蒙古与甘肃交界的白疙瘩,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先后穿过了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全长930公里,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从天空往下看,这段公路犹如一条在茫茫黄色大漠中的黑色巨龙,逶迤腾飞,而与这条巨龙相伴的,是尘封已久的历史、绝美的大漠风光,还有那些神秘的故事传说……
乌兰布和沙漠的驼盐古道充满生气的腾格里沙漠
穿过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平原,京新高速公路开始进入乌兰布和沙漠。在蒙语中,乌兰布和意为“红色的公牛”,形容的是这片沙漠中黄沙肆虐时的疯狂。然而,在2000多年前,这里却是一片沃野。据南北朝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记载:在西汉时期,乌兰布和地区设置有“临戎”“三封”“窳浑”“沃野”四县,其间河流、湖泊纵横,农牧业十分发达。汉代史学家班固曾称赞当时的盛景为:“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不过,仅过了约千年,这里就成为了荒漠。宋朝使者王延德在出使高昌(今吐鲁番)的旅行记录《高昌行记》中,曾记载了当时这一地区的情况:“沙深三尺,马不能行,行者皆乘橐驼,不育五谷……”而时至今日,这片地区远不止“沙深三尺”,早已变成了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黄沙疯狂肆虐的浩瀚沙漠。
尽管乌兰布和沙漠“性格狂躁”,但人们却在其中开辟出了一条繁盛一时的驼盐古道。驼盐古道的起点位于沙漠西南边缘的吉兰泰盐湖,终点为巴音木仁黄河渡口。在清朝时期,这条古道每年的运盐量达2.5万吨,无数驼队在这荒凉的大漠中行进,驼铃声经久不息。1958年,吉兰泰盐湖通了公路,这条繁华了几百年的驼盐古道才逐渐落寂下来,然而,这条古道留给乌兰布和沙漠的印记却始终没有磨灭。
在这条驼盐古道上,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用梭梭柴堆砌的敖包——肯特敖包,敖包的底座半径为9米,高2.7米。据说,这座敖包的来源与成吉思汗密切相关:成吉思汗仙逝后,臣子用五色骏马拉着载有成吉思汗灵柩的勒勒车,前往肯特山安葬,当勒勒车行经此地时,忽深陷于地下,众人竭尽全力都不能使其脱困,大家不禁悲痛大哭,齐跪于灵柩前。这时,队伍中的萨满拾来梭梭柴,点燃篝火,开始诵经祈祷,就在此时,勒勒车忽然动了起来,出了深坑。人们相信是神灵的力量使得勒勒车得以前行,于是,他们便在萨满燃烧篝火的地方,用梭梭柴堆起了一座敖包,并命名为“肯特敖包”。对于行走于沙漠中的驼盐商队来说,这座敖包是茫茫大漠的一处路标,更是一块被神灵祝福过的福地,每当行经此地,商人们都会虔心祈祷,希冀一路顺利。
京新高速公路穿过乌兰布和沙漠之后,便进入了腾格里沙漠。在腾格里沙漠中,流动沙丘占了93%,腾格里在蒙语中意为“天”,指的就是这里的流沙如无边无际的天空。不过,在腾格里沙漠内,却分布着多达422个大小湖盆,其中的251个湖盆有积水,湖盆内部有沼泽、草甸、盐生等多种植物,在沙漠中形成了星罗棋布的“绿洲”。千百年来,人们逐“湖盆”而居,散布在这茫茫的沙漠里,让这被视为“生命禁区”的沙漠竟充满了烟火气。
腾格里沙漠的生气远不止于此,在沙漠腹地,还有一个形如中国地图的湖泊——月亮湖,湖泊一半为淡水,一半为咸水。每到候鸟迁徙的季节,成群结队的白天鹅便会飞来此地。每到那时,天空湛蓝如洗,湖水碧波荡漾,湖中天鹅嬉戏,让人恍惚之间不禁疑惑:自己到底是身处大漠,还是回到了江南水乡?
世界上相对海拔最高的沙山沙漠中神秘的“听经泉”
在京新高速公路的臨白段,最后穿越的沙漠是巴丹吉林沙漠,其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世界第四大沙漠。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中,密集分布着众多高大的沙山,其中就有一座闻名于全世界的沙山——必鲁图沙山。必鲁图沙山海拔约1611米,其峰相对高度约500米,是世界上相对海拔最高的沙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沙漠中的珠穆朗玛峰”。
登上必鲁图沙山,巴丹吉林沙漠的景观尽收眼底。周围绵延起伏的沙丘,如大海汹涌的波涛,散发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的雄浑和决绝,而在漫漫黄沙中突然出现的蓝色湖泊,又让这片荒漠如江南女子般柔美。据勘察,目前在巴丹吉林沙漠中已探明的湖泊有144个,这些湖泊给养了沙漠中的生命,更蕴藏了无数令人神往的故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