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传统文化的隐喻性书写
2017-12-26高璐
高璐
从古至今,傳统文化一直作为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生存的根基。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研究也被不少文人学者所津津乐道。尤其是当代社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大众的道德意识、个人价值被提上日程。而作为支撑人们行动力量的传统文化,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聚起来并作为重要话题越来越频繁地作为主题性话语出现于作品中。其中不乏很多优秀作家作品。张炜就是其中的一位。张炜出生于胶东半岛,在传统文化浸润下长大,深深迷恋胶东半岛的乡土风情。作为传统文化的守卫者,继《你在高原》之后,凭借最新力作《独药师》继续用诗意的语言书写传统文化,反思时代剧变下的传统文化。
一、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文化传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此起彼伏,西方文化也借此迅速传入中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后,从制度到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向西方学习的意见。在此之际,西方文学思潮被纷纷效仿,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人纷纷扬起了新文学的大旗,白话文运动兴起,文学形式创新,与“尊孔复古”派形成了两股相互抗衡的力量。但是,当时的中国亟需“新”来进步,因此,继续泥古就成了一股逆流,最终淹没在历史的河流中。随着时代变化,我们不难发现:中西文化各有其精华与糟粕。中西医就是如此。
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生物化学技术日益进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制造医疗仪器,用于医疗卫生愈发普遍。西医药效学的概念就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①。通过实验研究药物的组成、性质、作用、吸收,通过观察分布、代谢、排泄等用于治疗。科学家通过研制药物,制作出药片、药水,确定用药剂量,用于临床使用。专业医生接受医学理论的学习,进行开刀手术等专业操作,使人体免除病痛的折磨。这一系列操作都讲求精确、精准以及科学家的理性严谨精神。这是西方打开中国大门之前,中医所不具备的。
中国传统的中医药理最初在先秦出现,《黄帝内经》是这一理论的重要著作。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沈括运用中医理论详解药物的《梦溪笔谈·药议》。明清时期,李时珍为代表的中医药理更为丰富。他终生亲身实践,遍访各地尝草药,历时二十七年最终编成了《本草纲目》。《本草纲目》里每一种草药都有其药效、药理。这些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医学典籍,也是“独药师”这种方士得以立身的依据。但是一旦统治者出现诸如“长生不老”的念头,中医走向极端,伴随着神秘莫测的神话传说,就会出现“起炉炼丹”“长生丹丸”等。这未免不是文化糟粕的东西。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发现西方文化有很多不适用于中国的方面。因此,在借鉴西方文化的同时,更要向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积极有益的成分,这也是当代中国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而张炜在这里将视野放在胶东半岛,西方文化最先冲击与古代方士最集中的地域,更加剧了中西方文化传统的碰撞,向我们展现了各自的医学传统。
二、诗意叙事中的传统笔法
小说《独药师》的语言具有一种诗意飞扬的美感。他将细腻的情感融于养生、革命与爱情中,在虚实相生中,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追随。
《独药师》中作者虚构出一些情节,将神秘的方士、童颜鹤发的养生家、浪漫的爱情故事、紧张的半岛局势揉入历史中,在胶东半岛这样一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区域,书写乱世中的坚守。受到胶东半岛地域文化的影响,融合了大量地方传说与奇人异事。如“徐市(福)为秦王采长生不老药一去不归,携走三千童男童女”②,养生似乎也成了一件亟需的事情。大量方士集中在这一片地域,以季府为首,沉迷丹丸的炼制、养生术的探索中。如果只有养生,故事不会跌宕起伏,于是养生中首先遇到了爱情的试炼。例如“四周静到了极点。我突然想到这是一个星空清澈之夜,于是伏到了窗前。果然,紫蓝色的天空缀满星星,弦乐如启。我微眯双目去迎接无边的清辉,与广漠的天穹呼吸相接。来自空阔的微凉进入体内,与无时不在的周流混而为一。远处是季府阁楼下的那片菊芋花,我能听到此刻它们洒下的点点露滴。一夜少有的香甜睡眠,而且获得了一个清晰的梦。梦中两朵菊芋花,它们先是并蒂,然后一边一朵盖住了我的眼睛。”③梦境即心境,爱情的清晰也使心境变得清晰,最终可以达到“遥思”之境。诗意的语言,抒情的笔调让此刻变得平静而温馨。当画面转到革命上,如描写徐竟的“干瘪螳螂”似的身体,用了工笔细描的方法,当提到“革命”二字时,身体的震颤描写的十分细致。将各自的追求用诗意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养生,还是革命与爱情,都在坚守中熠熠生辉。
小说虽充满神秘色彩,虚构了不少情节,但张炜声称里面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季践的养子徐竟这个人原型叫徐镜心,人们经常提到“南黄北徐”,“徐”就是徐竟,而“黄”就是黄兴。文中的革命党人王保鹤,原型叫王叔鹤,在中国同盟会任要职。半岛上的麒麟医院,原本叫“怀麟医院”,是半岛有记录的较早的西方医院。麒麟医院里面的艾琳,原名叫艾达,是对医学有着贡献的人。麒麟医院的院长伊普特这个人物,同样也有其人。小说是由篇首的楔子、小说章节以及篇末的管家手记构成的。楔子和管家手记的叙事更符合史实的叙述,事件清晰,而这些更增添了小说的真实性。然而不同于传统的历史叙事手法,将历史客观叙述出来,像在制作一本历史年表。作者采用了这样一种新历史叙事的手法,不仅反映了胶东半岛的一段历史,一群在革命中做出贡献的人,也带有作者的历史反思。这种历史沉重感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文化思考与精神审视。
三、人物形象背后的传统文化
《独药师》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管是养生大师邱琪芝、“独药师”传人季昨非还是革命党人徐竟,都在向我们传达出人物形象背后所赋予的文化内涵。
(一)儒家文化
张炜十分信奉儒家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儒学就占据历史一席之地。自春秋以来,孔子创立儒家学说,重视现世事功、提倡入世思想。对于自身修养、道德理性也十分推崇。其中心思想不外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而其最为核心的是“仁”。作为养生世家的季府,凭借一味“独药”而有着至高地位的独药师,一直被当做各派养生家的主心骨而存在。邱琪芝在生命垂危之际也道出了季府的存在在养生家心中的地位,为救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徐竟为中华之崛起献出生命;季践将丹丸给革命者等等。这些都是舍小我而成就大我,只为“仁”。我们说古代帝王施行仁政,是以民为本;而独药师发明药丸,以求生命延续。这里的“仁”看似不同,实则又都是为了一种理想。而细究季昨非为革命党人徐竟研制丹丸,季践拯救革命党人性命,徐竟为中国人民解放奋力拼搏,归根到底,也是为民。季昨非修正父之过是为“孝”,为哥哥徐竟制药是为“悌”,徐竟为国献身是为“忠”。从邱琪芝与季昨非的对话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养生不仅仅是让生命延续,更是一种道义:钻研术法、种族相惜、心存善念,而“善”便是底色,缺失这一味药,独药师也不复存在。合此种种是为“仁”。而“仁义”二字正是儒家文化的核心。endprint
张炜从小就生活在山东半岛,从张炜的作品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这片土地一直是他创作的源泉,从《古船》,到《九月寓言》,再到《你在高原》,这片土地也是浸润着济世思想的儒家文化的地域。从作品中徐竟、王保鹤来看,为革命奔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奔忙,不惜牺牲小我而取大我的精神,又何尝不是“仁义”的写照。而文中也出现违背仁义道德之徒,如康永德、康非。在《管家手记》中有这样一则:“康永德父子与青州龙旗军骑兵队袭击北马镇东郊,因出逃镇民与民军混杂,残杀无数。”除此之外,康永德亦对养生邪术颇感兴趣,也因此,邱琪芝弟子小景,激烈之士得以进入康府报仇,最终一代养生大师邱琪芝为救其中弹身亡。我们看到强烈的道义感,强烈的正义感,那种杀身成仁的儒家精神的显现。
(二)道家文化
“儒家的理想,是把仁爱精神由亲人推广到所有人,推及宇宙万物,主张把人的精神提扬到超脱寻常的人与我、物与我之分别‘天人合一之境”④。道家文化主张任性自然,追求个性自由发展,无为便是有为。张炜的多部作品都可以看出这一文化。如《古船》中的隋抱朴、隋见素的起名就来自《道德经》,取义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能不忆蜀葵》的淳于就显现了道家追求的自然人性,喜怒哀乐一切顺乎自然;《家族》里面的宁缬等人,生命顺着自然的纹理拼命向上生长。这种人物性格,人物生长的环境以及处事态度顺应了道家文化。在这部小说中,道家文化的主要承载者是邱琪芝,他对季昨非的指导,采用的就是“吐纳、餐饮、膳食和遥思”几类。而季昨非一开始对养生的积极追求到后来对自然人性的追求,无不体现出道家思想对人性的解放。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⑤人的生命和道、天、地同等重要,所以人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养生术也是为了寻求延续自己的生命之道,视生命为贵。乱世要养生,珍视生命一直是道家所推崇的,在他们眼中,长生是自然的,假若生命突然中断,这才是违背了养生家的原则。“生命总是从柔软开始,以僵硬告终。”⑥柔软的东西更能适应世间万物。身和心若都能像水一样,人的生命也会自然流淌。“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⑦是心之柔;“骨弱筋柔而握固”⑧,是身之柔。“为师的对你也是一样,先要去掉你的‘刚倔。”在这里,是一脉相承的,和“吐纳、餐饮、膳食和遥思”是冥合的。这是道家文化。
在乱世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顺乎自然,让个性自由发展,顺着生命的纹理呼吸、饮食、行走,一切不强求,和自然共生存。这种环境下长养的人极少会有大喜大悲,平淡是主色。而季昨非不是这样一种人,他要养生的目标是家族继承的,试炼也是耽于色欲,只有最后的出走才是一种解放。他注定是追随自己内心才能活出自我的人。这是道家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三)齐文化
“齐文化是一种飞翔的文化,浪漫的文化,幻想的文化。儒家文化会让我理性的审视自己,而齐文化将把我引向很远。”⑨张炜对古齐国东部相距不远的半岛齐文化颇感兴趣。张炜在这里长大,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他的《九月寓言》就描写了很多浪漫而又自由的故事,王安忆更是解读说这是“跑”与“停”的故事。不管他走的有多远,齐文化带给他的骨子里的自由浪漫是抹不掉的。比如季昨非骨子里面的追求自由。张炜在融合这些文化的同时,深深扎根的是传统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要扎根于一片土地,随着时代的更替,风云变幻,每一种文化所起的作用又是不同的。散落在岛上的传统文化就是那一片沃土,每一种文化在这片土里都会使得这个地域有更多的故事。浪漫的、自由的、传奇的等等,这些标签都是这个地域的宝藏。文中的养生家邱琪芝也好,季昨非也好,各地的方士也好都寻求长生不老之药,这是神秘的。但是这长生不老药到底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正是这样才造成了独藥师的神秘与独特。不得不说,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传说、神话都让小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不管人物身上被赋予了多少文化含义,人物身上都有一个共通性:那就是倔强。倔强的人物是带着顽强的意志支撑下去的,他们会按照自己生活的轨道行驶。不妥协,不懦弱。在和平时期,可以走既定的路;在乱世之中,可以在经历磨难后,找到自己的新路。这种心灵的坚守,不只是文化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张炜通过小说《独药师》,向我们传达的不仅仅是虚构的养生、革命与爱情故事,更重要的是存在于这些故事背后的那片土地。只有对土地爱得深沉者,才能将视线注目于此,并乐此不疲。我们在通过人物来细审传统文化时,不但惊叹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被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所吸引:那种不屈服的、顽强向上的宛如夏季烈日下的向阳花,追随着内心的方向昂扬。当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时代在进步的同时,总有一些东西和行走的方向背道而驰。而透过《独药师》,我们再一次从故事背后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以及做“倔强”的自己。
注释:
①王志亮,隋玲娟:《护理药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页。
②张炜:《海边的风》,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年,第150页。
③张炜:《独药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第158页。
④王万顺:《张炜诗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225页。
⑤老聃,李泽伟:《老子·第二十五章》,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5页。
⑥兰喜并:《老子解读》,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60页。
⑦庄子,安继民,高秀昌:《庄子·大宗师》,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92页。
⑧老耽,魏亚:《道德经·第五十五章》,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第184页。
⑨张炜:《书院的思与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50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