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是这样炼成的
2017-12-26陈文静吴秀娟赖斯捷
陈文静+吴秀娟+赖斯捷
“雨借风雷惊寰宇,花凭馥郁漫三湘。”地处湖南经济新的“增长极”———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的中心地带雨花区,是长沙市教育体量最大的区域,更是长沙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区。
近年来,雨花区以打造一流教师队伍为抓手,不断提升雨花优质教育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让优质成为每所学校的基因,使“校校成优校、师师做良师、生生皆成才”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牵住“牛鼻子”,让校长书记“专”起来
早在2007年,雨花区在长沙市率先举行全区“校长示范课”比赛,同时还硬性规定,校长、书记和行政人员必须上课。
这个“传统”的策划者正是时任雨花区教育局副局长的王青春。曾在农村高中担任10年高三历史老师、编写过24本教学用书,其论文还被国家核心期刊收录……长时间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的王青春很看重学校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他一直秉持这样的理念:“在教育界,‘教而优则仕的很多,但我始终认为,校长应当成为教育家,而不是行政官员。学校的中心工作在课堂。作为一名优秀的校长,不仅要常听课,还要会评课,会上课,上好课。”
“校长书记表率工程”,就是雨花区鼓勵校长、书记“上讲台”,推动教育课改,引领教育发展的生动实践。
“校长书记表率工程”中,全区44名中小学校长、书记和幼儿园园长自主申报,共开设16场讲座、28堂公开课,涉及语文、数学、综合、教育管理等10多个学科,并接受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打分评奖。
一批优秀的校长、书记凭借自身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良好的综合素养,从管理者变成一线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从容踏上讲台———长郡雨外校长刘翔贵理性清晰,用《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畅谈了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困惑与思考;明德洞井中学校长彭本良精神抖擞,慷慨激昂,兼以朗诵、演唱的形式,再现“龙马精神”的生命气场;砂子塘小学校长孟毅踏上讲台,讲授经典童话《金色的脚印》,他的课堂轻松又不失温暖,一个充满爱意的故事在学生面前缓缓铺开;圭塘小学校长刘志慧的课堂收放自如,贴近童心,她在活泼轻快的课堂氛围中,既体现了语文课的本真味道,又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成长……
2015年9月,王青春回归教育战线,走上雨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岗位。“一个卓越的校长,既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更要能高屋建瓴,理论引导。”经过长期深入的思考,王青春又率先在全区举办“校长书记讲堂”,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开讲,“我的新学期”“经营好教育的后方”“核心素养”“特色发展大家谈”等都成为讲堂交流的主题。校长书记们个个登台分享经验。他们的发言中,有基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有对教师角色定位的诠释,有指向学生快乐成长的实践,有对教育美好明天的展望……
在“核心素养”那一期讲堂,跳马小学校长周应文是唯一一位来自农村学校的校长。面对这么多优秀的同行,周应文心里有些紧张。一上台,他提着两罐辣椒说起了开场白:“这是我们跳马小学的孩子制作的辣椒酱,请大家品尝……”接着,周应文介绍了学校“辣椒的旅行”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辣椒制作方法,并将制作辣椒酱的图片以及成品带到学校,分班分组展示,共同研讨;学校成立了辣椒制作研究小组,探讨不同风味辣椒的做法以及辣椒酱的包装、商标设计,等等。发言一结束,整个会场都轰动了,大家纷纷表示要去跳马小学交流学习。
“这是我第一次站在这么多教育大咖们面前发言,没想到还产生了好的效果。”周应文笑着告诉记者,得益于“校长书记讲堂”这个大平台,他这个小小的农村学校校长一下子成了雨花教育界的“名人”,也更让自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作为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我一直在思考,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如何打造出学校的特色,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现在,周应文一直思考的问题有了答案———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正以“辣椒文化”为切入点打造学校特色,开发校本教材,打造实践基地,让核心素养通过课程、课堂、基地、活动等载体真正落地。
从“校长示范课”到“校长书记表率工程”,再到“校长书记讲堂”,雨花区用10年时间实施的“校长—名校长—教育家”培养战略,让越来越多的校长感受到,只有树立起校长的专业尊严,不断汲取专业发展的力量,才能真正让校长在管理上有底气。很快,一批名校长随之脱颖而出:砂子塘泰禹小学校长李臻成为长沙市首批名校长工作室的首席名校长;稻田中学校长梁志军、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翔贵、长塘里小学校长肖陈慧等人被评为雨花区首届名校长……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教育管理者队伍能力的提升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不断涌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校长肩负的职责不再局限于学校的日常管理,而是要‘做校长该做的事,说校长该说的话,从学校的管理者转变为学校建设发展的引领者。”王青春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年新增的学校如雨后春笋。为了让教育管理团队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雨花区还开办了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
杨松林是砂子塘小学副校长,也是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的学员。今年10月,杨松林与其他51名学员一道去杭州进行体验学习,回来后感受颇深:“这次我们去杭州观摩了5所知名学校,聆听了8个主题讲座,遇见了6位知名校长,促使我进一步思考当好校长的三要素,那就是‘要有战略眼光‘做到科学施策‘进行精细管理……”
目前,雨花区正通过实施干部任期制、轮岗交流制和“能上能下”制度“盘活”全区学校管理层,通过提升核心力量的实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每年,区教育局班子成员均会带队,分组深入各中小学、幼儿园和二级机构开展年度班子考察和民主推荐工作,通过民主测评和后备干部推荐的方式,统筹全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彻底打破了传统用人机制的禁锢,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关键。endprint
砂子塘小学则是雨花区用好、用活人才的一个典型样本。
2000年以来,随着雨花区优质教育的推进,砂子塘小学由“一所学校”发展为“一校三址”下的“十校一园”的教育集团。随着学校的迅速发展与扩张,不少人在质疑:砂子塘教育品牌的含金量会不会因此降低?教育教学质量会不会因此下降?学校发展会不会因此受到阻碍……一时间,学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摊子大,调度难,管理方式跟不上;学校多,输出快,人才培养跟不上;事情杂,困难多,管理理念跟不上……
“当时我们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加速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为整个教育集团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砂子塘小学校长祝健群告诉记者,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砂子塘小学改变行政例会,构筑了“阳光管理轮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两年为一个周期,遴选一批热心管理、有教育理想的一线骨干教职工,走进学校管理团队“参政议政”。“能进能出,实战实培,因人设岗”的机制激活了整个教育集团人才培养的一池活水,成为学校发展的保鲜剂和催化剂。
新进教师曹海是该校“阳光管理轮训”第11期的学员。他坦言,“阳光管理轮训”是一个分享的“场”,让他这个普通教师从对学校管理的“隔岸观火”成长为“全程融合”,工作方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从最初的简单服从工作到有了自主工作的意识。
砂子塘小學党总支书记毛忠民说,“阳光管理轮训”通过行政例会这个“小窗口”来开阔“大视野”,借助“小空间”来承载“大容量”,先后有200多位教职工参与培训,不仅为管理者与教师提供了思想交流、思维碰撞、情感共融的场域,更提供了鲜活灵动的管理课程,实实在在为整个雨花区教育的发展汇聚教育智慧,创生教育能量。
“17年来,砂子塘小学先后为雨花区政府及区直部门输送了90名管理人才,其中为砂子塘教育集团输送了校级管理人才19人,学校中层干部21人,骨干教师15人……”这一连串的数字,让记者不得不由衷地感叹:“砂子塘小学的‘阳光管理轮训俨然成为雨花区教育人才的黄埔军校!”
升级“孵化器”,让骨干教师“活”起来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对于新进教师而言常常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上那头,其实只要厘清班级管理的脉络,同样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谈及班级管理的“秘诀”,长沙市一中雨花新华都学校学生处干事沈君智打开了话匣子,她正将自己的治班心得与全校的班主任进行分享。
这位在班级管理一线“奋战”了19年的“老班”,凭借着多年班级管理的智慧,捧回了2017年雨花区“名班主任”的荣誉称号。
今年教师节,雨花区推出“三名”“四优”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从本区教师队伍中遴选表彰一批“成长雨花、扎根雨花,成就雨花教育”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铸就“名教师”“名班主任”等雨花教育品牌,让名师的榜样力量在这里生根发芽。
“满足‘有学上的要求,主要靠新建学校;实现‘上好学的目标,则关键在优质的师资。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王青春说,“我们举办这样的评选活动就是为了立标杆、树榜样,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雨花教育事业。”
如何优化教师培养机制,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兼具教育情怀与专业素养,提升教育的“核心竞争力”?雨花教育人的一个重要做法是,把名师工作室升级为名师培养的“孵化器”,从而加快名师团队的培养步伐,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雨花区陈劲松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对教育科研的深入探求已成为工作室的常态。他们依照课程标准分学段、分板块、分课型进行系统研究;依托课题研究组织说题、解题、命题专项培训;依靠现代技术实施观课、微课、送课专项辅导……从7位专家型顾问到35位工作室学员,大家汇聚在这里,集思广益,探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的疑难问题,汲取团队智慧,并反观、审视自身课堂教学中的得失。
作为工作室的首席名师,长郡雨花外国语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陈劲松坦言,“人们都说,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但一群人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如同一盏明灯,让更多的同行者看到光亮,走向光明。”眼下,陈劲松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范围已从全区各校向全省各地州市扩展开来,甚至跨省交流到贵州遵义和广东惠州等地,成就了刘毅、程志伟、黄波、桂轶等一批青年骨干名师。
截至2017年,雨花区共创建国家级名师工作室1个,省、市、区三级名师工作室22个,市级特级教师农村工作站2个,名师团队成员100多名,所带学员达200多人。各级名师工作室通过送教助学、主题研讨、同课异构、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让他们从这里汲取专业成长的力量。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名师工作室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2016年,雨花区创新区级名师工作室的年度考核方式,将传统意义上的年度考核变成了同行间切磋交流的场域。工作室主持人汇报年度工作情况,工作室名师上一堂片段课、进行15分钟的微讲座,学员代表则进行同课异构展示,实现学段对接和学科沟通……各工作室都有相关代表参与每一场的考核。各路行家里手汇聚于此,学习借鉴“别人家”的好方法,反观自身的不足之处,以考核促交流,进而带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其实,名师工作室早已如一颗颗火种,在雨花教育的版图上播撒开来。受益的不仅有工作室学员,还有许多渴望专业成长的年轻人。
青年教师张石就是这样一位“旁听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闻雨花区刘炜伟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活动,便自告奋勇地前去“蹭课”。张石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研讨的内容是“微写作”,鼓励学生从模仿课文片段开始,进行随机、碎片化的写作训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