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路上 云南共青团干了这四件事儿

2017-12-26

青年与社会 2017年34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共青团云南

开年之初,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唐源赴江苏省昆山市,看望在昆山市联涛电子公司打工的滇籍青年代表,询问他们在异乡工作生活中的收获、困难和对今后的想法,为滇籍务工青年带去寒冬里最温暖的家乡问候;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水泄乡乐把村竹林里,24岁的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马演光和他的同事们娴熟地用凿子打开竹子,酒正从一节节的竹筒中流淌出来,目前,已形成产业的“君子醉”竹子酒供不应求,为村民们增收致富增添了新的渠道;8月初,怒江团州委依托“青骑兵”——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以“青务工”为目标,走村入户,精准识别,宣传动员,积极组织一批贫困村青年劳动力到珠三角务工就业,脱贫致富;这一年,“希望之星”受助学子杨丽艳安静地坐在云南师范大学的教室里专心求学,如果没有“希望之星”助学项目,家庭接连遭受意外重创的杨丽艳很可能已经早早离开了学校……点滴细节勾勒出了云南共青团在助力我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中,出实招、见真效。坚持围绕“能力素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扶贫关爱”四项工程,通过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的方式,以省青联、省青企协、省青基会等组织为中坚,逐步构建起了云南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效机制。

团组织助力 青年人干事“很得劲”

24岁的大理小伙子马演光做出来的酒有些特别,他的酒是从竹林里凿出来的。

马演光祖祖辈辈都以做酒为生,他看到酒店、吧台上堆满各式各样的酒,就梦想着让“家庭式”的小作坊走向更大的市场。他进行了一次次试验,先是将酒注入竹子中进行窖藏,竹子死了;他又将竹子砍了,将酒装进竹子去发酵,酒坏了……最终,在大理州农科院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他终于研制出了竹子酒,取得了国家“竹香保健酒及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会呼吸的酒、有生命的酒、永平竹子酒”慢慢变得小有名气,在昆明、大理、保山等地十分畅销,北京、上海的订单也翩翩而来。去年,销售了7000多桶,营业额达100万元。马演光成为今年最年轻的第三届“大理青年创业州长奖提名奖”获得者。

目前,马演光带领村民成立鼎峰龙竹酒业有限公司,取得了两个国家注册商标,有职工20多人。在大理州团委的帮助下,马演光的公司接入互联网基因,成立合作社,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合作伙伴的创新之路,帮助周边三个村委会,近30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脱贫致富、奔向小康。

近年来,全省各级团组织根据各类青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实施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努力帮助青年提升能力素质,打牢脱贫致富基础。

针对农村青年,以开展“领头雁”培养计划为统揽,2015年以来开展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班453期,培训4.6万人次,培训新型农民5500人,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800人;开展“两后生”培训115期,培训近2万人次;与商务部门、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实施“百县千企万人”“百县千村万名英才”等青年电商项目,培训青年2万余人,培育优秀青年电子商务企业1000多家,建成县级青年电商孵化中心13个,成功举办首届全省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大赛。

针对在校大学生,广泛开设“KAB”创业教育课程;成立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升级打造45个“MM创新孵化基地”、5个“校园咖啡场”众创空间;组织605个团队11.7万名学生广泛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平台。

针对城市青年,新建各级见习基地100余家,征集青年见习岗位1万余个,帮助1.3万余人次青年上岗见习。

2015年以来全省共青团系统共扶持创业青年3.2万人、小微企业1.01万户,协助金融机构发放贷款27亿元。针对有一定长业发展基础的农村贫困地区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这就是云南共青团干的第一件事儿。

“三招”搞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

全省各级团组织瞄准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青少年在普通话交流、汉语表达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广泛整合团内外资源,深入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2016年以来共开展培训25期,培训6000余人次,拓展创新干起了第二件事儿。

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这件事上,全省各级团组织颇费心思,“出招”不俗,收效明显。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第一招:“团干部+志愿者+社工”工作模式。依托西部计划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等组建志愿服务队,深入少數民族聚居村寨开展普通话培训、政策宣讲等活动,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开口难”“开口羞”等问题。比如,云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从2015年开始定点在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服务,目前已下派2批共12名研究生,在支教之余广泛开展汉语言培训,为当地普通话普及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第二招:通过社会化动员,组织云南青基会“金果爱心”“好声音广播主持人”等公益志愿团队深入曲靖、红河、怒江等地开展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实现社会力量与精准帮扶的有效对接。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第三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怒江州、迪庆州、临沧市的基诺族、布朗族、傈僳族、独龙族等9个直过民族和藏族生产生活习惯、文化差异,投入资金55万元开展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志愿服务,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

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出实招

2016年8月,在元阳团县委书记张秘带领下,144个离开家乡的贫困青年终于到了昆山,但把他们在昆山安置下来依然费了不少周折。

从元阳县到昆山市的路上,张秘的心一直揪着。在团县委培训班开班之前,很多青年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虽然团县委与两家公司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但最后能不能招聘成功,还需要笔试和面试。

他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第一家公司的招聘题目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实在太难了,而且由于第一次面试,很多青年非常紧张。最后,有一半以上的人被淘汰了。endprint

由于他们中大多是三三两两结伴而来,初到昆山不愿意和同伴分开,因此有的人即使通过了面试也不愿意留在公司。为了能让大家安心工作,张秘又带着他们到另一家企业面试。幸运的是,这一次,所有的青年都通过了面试。跟着团县委一起走出家乡的144名贫困青年都有了工作。

在这144人中,45岁的高志忠是一名特殊的成员。他是元阳县逢春岭乡蔓过村党总支书记。蔓过村是一个贫困村,“地里种不出什么东西,待在家乡难脱贫。但是大家胆子小,不敢出去看看,作为村干部,我先出来看看,如果能赚钱能脱贫,我就带着村里人一起出来。”他说。

到了昆山后,他工作认真,学到的技术都仔细记在笔记本上;生活中,他还承担着照顾其他人的任务。第一个月,他拿到了3000多元的工资,当天,他就给村里人打电话,把他在昆山的情况告诉了乡亲,“团县委带着大家出来打工,安排得妥妥当当”。

顺利让贫困人口在发达地区找到工作还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共青团云南省委从云南省外出务工人员少数民族多、文化程度低、适应城市环境能力弱的客观现实出发,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桥梁纽带作用,与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妇联在上海市、深圳市共建两个驻外 “云南娘家人服务站(省级)”,并自上而下建立以省级服务站位指导,州(市)级服务分站为骨干,县(市、区)级服务点为支撑,各级联络员为基础的服务云南省外出务工人员工资体系,切实做好云南省外出务工青年的思想引领、联系、服务、维权、培训等工作,让外出务工人员“出得去”“留得下”“能致富”。

这第三件事——针对劳动力富余的贫困地区实施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程,云南共青团同样干的实实在在。2016年以来,全省各级团组织在劳动力富余贫困地区深入实施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程,通过鼓励引导青年外出务工,帮助贫困青年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共培训青年20.17万人,帮助12万人转移就业。

青春路 我们共呵护

今年的高考中,大理州弥渡县红岩镇潘阳村受助学子杨丽艳被云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录取。

杨丽艳小时候靠着父母务农和务工完全可以维持全家生活的开支,在15岁那年,父亲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家里顶梁柱的倒下给全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父亲去世的一个月后,哥哥晚上出门办事遭遇车祸,把相撞的人伤得十分严重,为了赔偿巨额的医药费,让全家特别犯愁。还好在亲戚的支持下,解决了事情,但是家里落下了巨额债务。母亲为了撑起这个家,尽快还清家里的债务,一边务农,一边到餐馆做保洁员。看到母亲的辛酸,她虽不忍心但却无能为力,只能好好读书。尽快成长起来,为这个家庭付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她说:“我愿化作南飞的大雁,在飞过的天空中留下感激的痕迹,我愿化作大海中的鲸鱼,在波涛汹涌的浪花中留下对您的谢意。”她的乐观积极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深深的打动了捐赠人,因此获得了2017希望之星的项目资助。

云南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希望之星培养计划中,针对筛选受助对象,组织基层团委、地州青基会、公益服务中心进行踏查摸底,了解贫困学子尤其是建档立卡户、农村留守儿童、孤儿的生活现状,按照每人40000元结对资助标准,广泛开展劝募行动,向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人士推广项目。最终确认来自全省大理、临沧等9个州(市)的16名品学兼优、家庭面临严重经济压力的大学新生获得2017云南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希望之星”培养计划资助。

“希望之星”不止改变了一个杨丽艳的人生走向,在云南青基会和捐赠方的时刻关注和跟踪培养下,更多的“杨丽艳”逐步在改变、在成长,品行端正、勤奋学习、争先创优,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他们为南博会、商洽会提供志愿服务以及云南警官学院李琛为G20峰会提供安保志愿服务,厦门大学和松瑶参与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等。

据悉,“希望之星”培养计划是云南青基会继2006年连续开展云南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公益活动以来资助模式从面到点的积极创新,是“爱心圆梦大学”公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青基会自2014年开始实施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的积极响应,4年来已总共培养资助了69名“希望之星”,覆盖全省16个州(市)、51个县(市、区),涵盖拉祜族、佤族、阿昌族、布朗族、壮族、傈僳族、纳西族、哈尼族、怒族、苗族、白族、回族和彝族等13个少数民族。每名“希望之星”在大学期间品学兼优的情况下,分学年总共获得40000元的资助,基本可以解决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排除他们因家庭经济困难阻碍自己求知道路的后顾之忧。

针对因学致贫青少年、留守儿童实施扶贫关爱工程是云南共青团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做的第四件事,力求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省青联、省青企协积极号召委员、会员参与公益,专门拿出近千个岗位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举办各种爱心活动,“一对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省青基会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持續打造“希望工程”这一全国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公益品牌。今年截止到9月份,共援建希望小学21所,为全省农村小学捐建升级服务项目29个。累计资助大、中、小学生共计3515名,其中:小学生1973名,初中生461名,高中生976名,大学生105名,累计拨付资助善款为2398314.52元,组织31所170名希望小学乡村教师共15期参加全国希望工程教师培训,爱心励志基金扶持青年农户78户,扶持资金78万元。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共青团云南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