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速度 广度 深度

2017-12-26钟时

中国经贸 2017年24期
关键词:试验区谈判贸易

钟时

2017年3月,国务院批复辽宁、浙江、河南、湖北等7个自贸试验区成立,自贸试验区阵容增加至11个,实现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引领开放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大决策,在自贸区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实现了创新与突破,丰富了十八大以来党的治国理政实践,为中国今后一个时期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努力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自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4年在全国两会期间谈及自贸区建设问题。

“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要自觉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改革,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在2017年3月2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自贸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自由贸易试验区,承载着中国进一步以开放促改革的使命,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自贸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一方面,中国通过自贸区建设,探索改革开放路径,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构建外向型发展经济体制;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多边及双边贸易协定安排,主动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接、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努力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2013年8月,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中国(上海)实施范围;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6年8月,国务院决定设立第三批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7年3月,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版图中,中国的自贸区建设既有速度,又有广度,更有深度。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南至北、由东至西的“1+3+7”11个自贸区协调发展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开放创新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14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上,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明确了指导思想:“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更要谋势,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上海自贸区取得的经验,比作“试验田上试验培育出的种子”,并强调要把这些种子在更大范围内播种扩散,尽快开花结果,对试验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彼时,上海自贸区挂牌刚满一年,自贸区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今11个自贸试验区梯度发展,逐渐成长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

2016年,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大自贸区共实现税收收入4090.55亿元,远远高于全国同口径税收增速。

截至2017年4月,上海自贸区累计吸收合同外资6880亿元,广东、福建和天津3个自贸区累计吸收合同外资11357亿元,4个自贸区吸引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外资。

“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是自贸区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不到4年时间里,自贸试验区用两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外资,取得的100多项试点经验均已复制推广到全国。

“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記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掷地有声。他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同时也勉励上海要“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

如今,展示开放中国、促进自由贸易,自贸区成为重要抓手。未来,中国11个自贸试验区将形成各具特色、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

稳步推进

4年来,中国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有效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制度创新有序推进、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初步形成。

中国境内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广州自贸区构建了跨境电子商务实验体系,商品检验检疫由23天缩短到只有16分钟,实现了源头可诉、去向可查。福建自贸区货物进出申报时间由原来的4个小时,减少到只有5分钟到10分钟,船舶进出境申报时间由原来的36小时,减少到只有2.5个小时。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由人民币业务拓展到外币,截至2016年9月底,累计设立自由贸易账户6万多个,涉及115个国家和地区,2.7万家境内外企业。广东、天津、福建试点推出了公募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产品,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银税互动诚信小微企业贷款免除担保措施。

制度创新成效逐步显现。以上海自贸区为例,一方面,基本形成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有重点地扩大外资准入限制,实施《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提出的54条扩大开放措施,融资租赁、工程设计、旅行社、认证检测等累计落地超过1800个外资项目;另一方面,基本形成了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率先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汇集整合了贸易监管和通关作业全流程,货物申报数据由135项合并为103项,运输工具(船舶)申报数据由1112项整合为388项,上海口岸货物申报80%以上、船舶申报99%已通过“单一窗口”办理。endprint

以点带面

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外签署了14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东盟、新加坡、新西兰、智利、秘鲁、韩国、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初步搭建起周边的自由贸易平台和全球自由贸易网络。中国与22个自贸伙伴间的货物贸易额占到中国对外货币贸易总额的38%,换句话说,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贸易是在优惠关税下与自贸伙伴开展的。2016年,中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共推进8个自贸区谈判,启动5个自贸区进程,涉及30个国家和地区。从2016年的整體情况来看,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可以用“纵深推进”、“主动作为”、“优化升级”、“深度参与”四大关键词来概括。

“纵深推进”是指中国周边自贸区建设向纵深推进。2016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进入关键阶段,推动各方进一步缩小分歧,为尽早完成谈判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中韩自贸协定加快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取得积极进展。

“主动作为”是指中国积极开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局面。中国通过贸易部长会议、部长级会议充分准备,推动领导人会议批准亚太自贸区集体战略研究报告,并发表《亚太自贸区利马宣言》,把实现亚太自贸区作为下一阶段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提出了系列举措,向实质性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同时,推进亚太贸易互联互通达到新高度,制订《亚太供应链互联互通第二期行动计划》,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绿色供应链等网络建设初见成效。加快贸易增加值统计数据库建设,促进发展中成员参与全球价值链,形成以全球价值链全面统领贸易投资合作的良好局面。

“优化升级”是指中国自贸区全球布局并全面优化升级。2016年11月,中国宣布与智利、新西兰和秘鲁启动双边自贸区升级谈判或升级联合研究,扩展了双边自贸内涵。同年9月,中国与加拿大启动自贸区“探索性研究”。此外,中国还与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斐济联合开展加快推进自贸可行性研究,形成了以点带面的格局。

“深度参与”是指中国着力打造新兴市场命运共同体。2016年,中国推动金砖国家第六次贸易部长会议批准了《服务贸易合作框架》《中小企业合作框架》《“单一窗口”合作框架》《标准化合作框架》等成果文件,全面推进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等新领域合作。稳步推进大图们倡议合作向独立国际组织法律过渡,引领东北亚贸易投资合作方向,推动贸易便利化、电子商务、投资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务实合作。以大湄公河经济走廊论坛为抓手,大力推进次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和合作,打造跨境产业链和边境经济带。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框架下,引领《亚太跨境无纸贸易便利化框架协定》完成谈判。

经贸合作

2016年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的重要一年。来自商务部的有关数据显示,这一年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双向投资均取得较快发展。2016年1月至11月,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达8489亿美元,占同期外贸总额的25.7%,其中出口5234亿美元,进口3255亿美元。2016年1月至11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004亿美元,同比增长40.1%。同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2472家,同比增长27.3%,实际利用外资63亿美元。

在这一背景下,2016年,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接不断加强。一方面,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把自贸区建设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2016年1月,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宣布重启自贸区谈判并原则上实质性结束货物贸易谈判。2016年,中国正式启动与以色列的自贸区谈判,恢复与斯里兰卡的自贸区谈判,积极推进中国—马尔代夫、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第二阶段谈判等。2016年,中国启动了与尼泊尔、孟加拉、毛里求斯的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迄今,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的25国已经建立或正在商建自贸区,占比近40%。这一年,中国完成与东盟的自贸区升级谈判、与格鲁吉亚的自贸谈判,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定谈判,努力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另一方面,通过打造产业集群式“走出去”平台,大力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载体作用,推动制造业和配套服务业企业“走出去”。目前,我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建设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0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超过10亿美元的税收和超过16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中国—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正在加快推进建设,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到这些园区投资设厂。

结 语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自贸区在服务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实现了高水平的相互开放、相互交流、相互助力,为一大批企业带来了实惠、拓展了发展空间。实践证明,加快自贸区建设方向正确、路子对头、战略成果显著。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诸多论述进一步强调了中国建设开放型经济的立场。对于自贸区这一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报告的进一步肯定也让其未来看点十足。自贸区建设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的开放水平,从而利好中国经济,也将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的开放融合。

4年来,中国自贸区建设逐步推进,其辐射带动引领作用日益增强,自贸伙伴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进口来源地和投资合作对象。同时,自贸区建设为中国拓展了发展新空间、形成了战略新布局,不但推动了边境后开放取得新突破、丰富了“一带一路”建设新内容,更引领了全球自贸区发展的新方向,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正在从饱含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中受益。endprint

猜你喜欢

试验区谈判贸易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俄乌第五轮谈判
哲理漫画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中国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商务部表示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