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推进生态保护的基本路径探析

2017-12-26赵久将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4期
关键词:功能区探析常态

◎赵久将

新常态下推进生态保护的基本路径探析

◎赵久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距离我国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逐渐的拉近,生态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已经将其纳入到小康社会的建设内容当中。本文将对在新常态下推进生态保护的基本路径进行分析。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对于生态管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的转折以及新常态情况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规划。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的背景下,更应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对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注程度,对新常态下推进生态保护的基本路径进行探析。

遵循新常态发展规律,合理设计生态保护路径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和政府针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在进行的转型和升级,创新性的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模式,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模式与生态环境的质量具有较大的联系,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例如生产、流通、分配等经济行为势必会产生污染物的排放,从而给生态环境质量带来严重的污染。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增长的换挡时期,应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树立长远的发展目光,遵循新生态发展规律,合理设计生态环境保护路径。

针对上述情况,我国政府将推动生态保护单要素向“优化结构、提升功能、保证质量”的综合生态管理方式上转变,坚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资源承载力为前提,经济发展不逾越生态保护的红线,进行生态环境的分区管理制度,打破以往进行生态保护中的弊端,走科学生态保护之路。

加强政策创新,提升生态过程的调控能力

在政府制定的生态保护政策方面,应注重创新意识,积极开展生态保护的资产评估,深化生态补偿政策,加强政府对于生态保护的宏观政策调控,在生态补偿政策的基础上建立生态保护政策体系,切实的解决以往生态保护中存在的“标准不一、方式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明确各有关部门对于生态保护的责任问题,理清社会中各相关对象的利益关系,从而使各相关部门明确职责,确保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还应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共同发展的原则,对于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在自然恢复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进行人工干预,积极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大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脆弱区和敏感区,应合理控制该地区的人口规模和开发强度,有效的降低生态压力,对生态系统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例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

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由于我国以往的经济建设主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国民逐渐意识到进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国家和政府应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建设,为生物多样性营造“大本营”。例如建立健全林木、野生花卉、微生物等资源保护体系,重视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实现“陆海统筹”保护的目标。同时,选取典型区域进行试点建设,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的研究,实施减贫模式,推崇“绿色财富”理念,从而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落到实处。(王夏晖,陆军,饶胜.新常态下推进生态保护的基本路径探析[J].环境保护,2015,01:29-31.)

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方面。要想进行全面的生态保护工作,还应提升自然保护区以及生态功能区等地的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注重生态功能区的地位,不能因发展经济而使生态保护的地位发生动摇,还应采取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洪水调蓄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现象得到有效的缓解。此外,还应严格控制开发力度,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资源特色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同发展。

建立生态安全评估体系,提升生态保护的监控能力

建立生态安全评估体系。建立生态安全评估体系应坚持以质量评估为基础,依托生态风险评估建立出与国家要求和当代发展现状相符合的生态安全评估体系。首先,评估体系的建立应围绕着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以及功能,对山水林田等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控,有利于为生态安全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数据基础。其次,应积极完善国家生态安全预警机制,针对我国进行的规划建设做出全国性的安全预警体系,尤其是对我国进行的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密切监控。最后,对生态评估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将生态质量评估与生态风险评估、生态安全评估等相结合,从而建立出完整的生态评估体系,并且在我国设立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等重点区域进行评估示范活动。

严格规定资源开发活动监管和生态环境的准入。我国进行的生态保护工作还应充分借助“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监控体系,加强对自然保护区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监控工作,对此类区域中自然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进行密切的监控。同时,严格规定资源开发活动监管和生态环境的准入,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点功能区的发展进行严格的监督,并且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实现生态环境监督的精细化管理。(徐成龙.环境规制下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目前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逐渐增加,为了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政策,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可以采取加强政策创新以及建立生态安全评估体系的方式,提升生态过程的调控能力以及生态保护的监控能力,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同发展。(翟乐. 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对自然中心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D]. 西北大学 2016)

(作者单位:西藏昌都市环境保护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猜你喜欢

功能区探析常态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VR阅读探析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HTTPS探析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及污染物总量控制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需要解决好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