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问题研究
2017-12-26邓竹君
邓竹君,辛 丹,李 倩,张 丽
(齐齐哈尔医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医学类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问题研究
邓竹君,辛 丹,李 倩,张 丽
(齐齐哈尔医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高校留学生教育是我国与国外高校进行交流合作的沟通桥梁,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就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而言,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发,加快了我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国家实施的“留学中国计划”,使中国成为外国留学生选择留学的主要国家之一。国家对留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视,使得医学类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快速发展的医学留学生规模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和管理中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调研医学类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医学类高校留学生人才培养的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医学类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
一、医学类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问题
(一)留学生生源基础薄弱
医学类高校的留学生入学门槛比较低,留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相应的生源质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具体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医学类留学生的相关医学基础知识不够,难以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导致下一步的临床见习和实习受到影响;其次,很多医学类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对汉语学习重视度不够,而目前很多医学类高校是汉语授课,语言的障碍势必影响留学生对医学类专业知识的理解。在面对这些基础比较差的留学生时,部分医学类高校使用一些特殊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保证留学生可以按时毕业。不过这样一来和国内的学生相比,留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时,课程数量和学分要求就会参差不齐。
(二)双语教学师资水平不高
近些年来,医学类高校里留学生的本科生、硕士甚至博士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师资专业配置与留学生多元需求存在矛盾。留学生大多只经过一年的短期汉语学习,用汉语听课及撰写论文都有很大的难度。医学类高校的指导教师对留学生培养缺乏一定的语言准备,一些高校缺乏双语教学的专业课教师,这样一来,教学质量不佳,医学类专业课对留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兴趣。
(三)留学生管理存在难度
从医学类高校的整体生源国看,亚洲、非洲和中东国家和地区的数量比较集中,他们在文化、经济、历史背景、宗教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而这些差异同中国文化背景的碰撞会导致留学生心理、思想或情绪的反差等变化,如“文化休克”现象的产生,造成了留学生管理的难度加大。学习环境来看,很多来华留学生目前在边缘化状态,因留学生住宿、学习和生活上比较独立,所以很难快速融入到高校内学习状态和语言环境里,他们只是在上课时和中国的老师学生进行接触,所以长期以来封闭在个人或同国籍学生生活圈内。然而,医学理论的学习是互动探讨的过程,尤其对于外国留学生,他们除了学习医学类专业以外,还要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制约了他们主动或被动接受学习的兴趣。
(四)制约扩大留学生规模的瓶颈
在近些年来,由于教育部对于留学生招生指标的增加,医学类高校里的留学生越来越多,我国留学生住宿相关标准远远高于国内学生的住宿条件,这样一来医学类高校就会面临住宿困难。政府批准建造留学生公寓楼困难重重,留学生宿舍改造问题迫在眉睫,建造或改造过程中需花费大量资金,但是学校缺乏这一方面的经费预算,所以住宿紧张问题也成为制约扩大留学生规模的瓶颈。
二、医学类高校留学生培养的对策
(一)改进宣传手段和内容
通过与资质优秀机构相结合,不断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提高宣传品质,提高宣传的质量,改变传统的宣传手段和内容,为医学类高校来华留学生做好宣传工作。另外,要落实好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会议精神,借助一些网络和媒体平台以及有关人员出国访问的机会,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步伐的推动,和国外的大学以及一些留学中介机构进行交流,使其可以在当地进行良好的宣传。
(二)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医学类大学
通过不断创新医学类高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医学类大学的水平,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来华留学生。在进行学习实践中,要强化办学优势,不断突出办学特色,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大“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开明办学”力度,彰显国际教育的优势和鲜明特色,为医学类高校国际化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三)加大宣传经费投入力度
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可以全面提高留学生宣传工作水平,和医学类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教学投入相比,宣传经费投入力度远远不够,导致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限制。所以,不仅要提高自身高校师资水平和教育资源建设水平,同时,加大医学类高校宣传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也是势在必行。
(四)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
目前,医学类高校的留学生学习程度良莠不齐,设法提高留学生汉语学习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对他们掌握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有更好的效果。医学类高校通过设置留学生专项奖学金,让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可以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同时,健全年度评审制度,对那些学习不努力、成绩又差的学生,停发或取消其奖学金的享受资格。
(五)大力引进双语教学优秀人才,培育国际水准的师资队伍
通过引入一些双语能力优秀的教师,进一步发挥医学类学科带头人的资源作用,不断引进一些留学人员和海归专家,通过他们来医学类高校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育水平,对解决留学生在医学类高校学习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要发挥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部门资源的作用,选择一些有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以访问学者、攻读学位等多种形式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学习交流或合作研究。但再优秀的师资队伍也要结合合理的教育培养计划和国际化医学课程的建设,通过结合医学类高校办学专业特色和留学生自身的知识背景合理制订留学生教育培养方案,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克服中外学生的客观差异,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受全球的中国热和汉语热的影响,来我国学习医学类相关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受我国政府奖学金得影响,欧洲、非洲、中亚等国家学生来华留学数量有所增加。但由于地域差异,经济差异和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留学生生源综合素质存在很大差异。医学类高校教师认为教授留学生课程困难重重:首先是留学生汉语不过关,其次是留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因此,同样课程,教师教外国留学生要比教中国学生付出的更多。所以,要克服中外学生的客观差异,克服语言、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等多重困难,拓宽他们认知中国文化和语言的渠道,例如组织开展“留动中国”、“中外大学生文化节”、“社区志愿者活动”、“汉语书写大赛”、“太极拳”比赛和共度“中秋佳节”、“端午节”等多元文化交流活动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全面的提高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弱化留学生“文化休克”和文化冲突等现象。
(七)正确认识、客观面对现实
现在的很多医学类高校存在一种狭隘意识,认为中国学生都是经历高考选拔上来的,留学生的入学选拔为什么不能提供像中国学生一样大的生源选择空间。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医学类高校和其他高校一样,有自主性的同时也有制约性,保证自身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学习氛围,自然会吸纳更优秀的生源。特色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应用,如我院本科教育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和“三早教育”对于留学生的培养同样适用,收效良好。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客观面对现实,不断提高医学类高校的教育和管理的整体水平,才有利于医学类高校留学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结论
事实上,留学生的需求是开展工作的基础,留学生的生活情感需求是教育和管理的突破口,而留学生在学业上的追求是医学类高校教师不断追求的动力。与此同时,很多现实因素往往是受地域所限或制约的,如何发挥本地的特色和优势,弥补弱点和不足,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要想提高我国医学类大学留学生的教育发展水平,就要将其看成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发挥医学类大学的学科特色,参与国际教育合作与市场竞争,是今后未来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留学生教育事业可以更好促进我国和国内外其他大学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实现教育的国际化。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医学类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措施,不断加大宣传和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师资和教育理念,同时还要从思想上改变看法,克服客观差异,正确解决矛盾,从而提高我国医学类高校来华留学生整体教育和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任忠红.浅谈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5).
[2]任巧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3]谷海玲.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4]赵宝辉,等.浅谈留学生的住宿管理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01,(6).
[5]胥懋云,李淑婷.关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学生招生的探讨[J].新余高专学报,2007,(6):85-86.
[6]王苏春,王勇,唐德才.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经验对我国留学生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9,(9):146-147.
[7]蒙有华.当前我国留学生教育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思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5,(12):78-79.
[8]孔繁敏.文化的多元交融与竞争[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9,(16):99-100.
[责任编辑 柯 黎]
G648.9
A
1673-291X(2017)23-0063-02
2017-04-18
齐齐哈尔医学院2016年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支架式教学方法在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QYJY20160023)
邓竹君(1987-),女,黑龙江依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留学生教育、人才培养、留学生管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