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2017-12-25李彤
李彤
摘 要: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做好音乐教育工作成为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然而上好音乐欣赏课又是重中之重,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从听唱结合、听赏结合、听想结合等方面入手,多方位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切实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育;欣赏课;感受与体验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2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139
在小学课程标准中,音乐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具体的要求,即通过学生在音乐课堂的赏析与学习,培养学生知晓基本的音乐常识、学会赏析音乐,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但是就现实来看,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还停留在“好听与不好听”的阶段,这就需要我们这些音乐“引导者”做好“指引”工作,让学生把“耳朵竖起来”,打开这扇充满无限想象的音乐大门。
一、欣赏音乐要做到“听唱结合”
在平常的音乐课堂上,音乐欣赏基本都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引导学生听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增强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音乐思维被调动起来,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才能够大大提升。
例如,学生在学习钢琴独奏曲《月光》时,主题音乐十分鲜明。德彪西《月光》乐曲由三部分组成,我们先学习了这首钢琴曲的第一乐段主题音乐。第一段速度徐缓而富有感情,描绘月色幽静的景色;第二乐段通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感受,即清风轻摇着树枝,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这无形中与第一段行程对比,学生的理解就会深刻一些,在学生学习了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后,再来分析整首乐曲的结构布局,就变得简单多了。
二、欣赏音乐要做到“听赏结合”
音乐在我们视觉领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利用图片、视频等影像资源能让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音乐,而且从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来看,直观的视觉印象往往给学生思想的冲击更大,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欣赏课《喜洋洋》这一课时,我请学生先欣赏了民乐合奏的视频。首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主要的是还能更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还增长了乐理知识。在其他的音乐欣赏课中,我也引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这样能使音乐在学生的脑海里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对于更好地理解、欣赏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欣赏音乐要做到“听想结合”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现代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音乐课程也不例外。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据此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来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和感悟,对音乐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评价,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意识。
例如,在欣赏《彼得与狼》的时候,我们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他发挥了各种管弦乐器的特征,以自然音响的模拟和性格化音调的刻画,来描绘童话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动态。每种乐器表达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比如曲目中分别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塑造了小鸟、鸭子、小猫的形象。长笛音色甜美,高音轻快活泼,人们把它比作乐队中的女高音,在这首乐曲中长笛的高音区清脆、透亮的音色,模仿小鸟的叫声,快速的华彩乐段,正好符合小鸟灵活好动的形象。双簧管的音色柔和、清幽,最适合表现田园风光旋律,由双簧管的扁哨发出的嘎嘎声可以使学生联想到鸭子的扁嘴巴,同时在节奏上和音调上也形象地刻画了鸭子的蹒跚步伐。单簧管的音色光辉华丽,表现力极为丰满,善于演奏流畅、快速的乐曲。这里用单簧管低音区的跳跃奏法描写小猫在捕捉猎物和行动时的那种机警的神态。我们通过倾听旋律,小鸟在树枝上蹦来蹦去的场景、鸭子笨拙地摇摇摆摆地走路的模样、小猫轻轻地靠近小鸟的场景,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学生倾听着音乐,享受着音乐带来的美好,仿佛自己置身于童话里、音乐中。
在音乐的世界里,充满了梦幻的色彩。而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本身就是善于思维和想象的,教师可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把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结合,引导学生去思考、想象。当然,因为年龄段的局限性,很多时候要想达到预设效果是需要教师来精心准备教学流程,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所涵盖的内容、音乐形象本身的理解,让学生的思维得以释放,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表达,真正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音乐想象的翅膀一起飞翔。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音乐是一门艺术课程,小学音乐课是需要教师精心结合学生实际预设课堂教学的,要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流程,多种角度、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要从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教学活动,以生为本,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樣学生才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吕萍.童趣动画片辅助小学音乐课的可行性探究——基于《新音乐课程标准》十大基本理念[J].北方音乐,2011(12):111.
[2] 廉颖华.中小学开放式音乐课外活动建模[J].大众文艺(理论),2009(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