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作文教学要“放”
2017-12-25祝羽翩
祝羽翩
摘 要:在当下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如写越多越好、作文教学与课文学习割裂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宜精不宜多、巧用教材联系课文、作文联系生活、学生自批自改等方面入手,轻松实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轻负高效。
关键词: 作文教学;有效性;中学高效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1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96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下,新思想、新观点、新做法、新经验层出不不穷,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势头。在这势不可挡的改革大潮中,作文教学也应顺势而变,变得更直观、更高效,那么就得学会“放”。
一、“放”开固定思想——学生多写不一定好
很多人的观点是,学生一定要多写,多写就可以熟能生巧。对此我的观点是,其实学生多写并不一定有用,因为他们不会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集中、提炼、加工、组合、塑造。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人、事、景、物往往分布在不同的时空、层面上,能把这些东西组织在一起,才能写出好作文。而很多学生写作文往往是知识、现象和事情的堆积,而不知道其背后的意义和哲理。所以多写作文有意义吗?这些作文常写成流水账,没有有效性。
那么怎么实现作文写作的有效性呢?鲁迅先生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作文离不开“意思”,学生想不到“意思”,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
作文的“意思”也就是作文“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青春成长类、情感道德类、审美鉴赏类。根据这几类来布置作文,用不着每日每周写,就一个月写好一类,一类写好一篇。让作文作业精,而不是多,这才能做到轻负高效。
教学实践中一个班每周一篇,我正常批改和评讲,另一个班则三个月写好三篇作文,但我要求高,要写到、改到满意才行。结果是,期末考试中平时只写了三篇作文的班级高分率远远超过每周一篇的班级,写作文真的宜精不宜多。
二、“放”眼课文内容——词句内涵用到作文中去
我感觉学生一直把作文和课文完全割裂。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定体、谋篇、行文、修改的时候几乎从来没有想过课文中出现的思想光芒和好词好句都是可以在作文中体现的。好像学生默写了那么多的词语,读了那么多的课文,分析了那么多中心思想都只是用来做试卷上的题目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似乎割裂成完全独立的两块。学生作文里的词语运用还停留在小学阶段,每次写作都是不知如何表述,而课文中出现的那么多好词好句却束之高阁。这绝对是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缺陷。
那么怎么实现作文写作的有效性呢?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内容是可以和作文联系的。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提醒学生这些知识是可以用的,把这些知识讲透,让他们学会迁移,联系写的作文。学了用了才是真正的学会,不会用,那就是白学。学生学会联系课文中学过的词语句子,写作才能文思泉涌,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 “放”入真实生活——学生把自己写进去
作文写作还有一个弊端就是真实性不强,学生往往在作文里写的不是自己,写的都是别人,因为学生不敢、不能也不会写自己。学生作文越写越假,越写越僵化。学生只会写送伞、生病、考试失利,对身边在发生的事情却视若无睹。短腿、瞎眼、离婚、去世层出不穷,虚构完全没有下限。再这样发展下去,作文只会变成全员大雷同。所以我们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要让学生可以写自己,把生活写进去,一个全是别人的故事的作文永远不会感动人。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写自己,写自己的生活,真实的生活,这样才是有效的作文,而不是敷衍的空文。如果学生一直封闭自己不愿意展示自己,写出来就是一堆没有生命的东西,这样的作文也不会真正有效果。
那么怎么实现作文写作的有效性呢?好的作品都是源于生活,如果不把生活放到作文中去,或者脱离现有的生活,根本写不出撼动人心的东西。初中课本里的佳作,哪一篇不是生活中真实情感的体现,哪一篇作者没把自己放进去,例如鲁迅的《社戏》《故乡》,都是作者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放进去的产物。作文要有效,必须是自己真实的感想或所见所闻。
四、 “放”手批改权利——学生主动修改作文
一般作文批改大多都是教师自己批改好,然后大致讲评一下就行了。古人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些话说明一个道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长期以来不重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造成的结果是教师在改文中疲于奔命,束缚身心,而把学生摒弃在改文实践的大门之外,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客体。这样的作文批改必将给作文教学带来消极影响,比如学生看过评语就算了,这绝对是错误的,也是低效的。
教师要学会放手,放手让学生批改、修改作文。让他们学会评判一篇作文的好坏,学会自己主动来修改作文,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文章贵精,文不厌改。任何作品只有反复修改才能够完善,反复修改是一切创作的规律,又是一切创作的一段不可逾越的路程。学生不能依赖教师来改,应该学生自己修改,主动修改,学会修改。同时修改也不是只指个别词句的润饰,而是指通篇文章的升华。教学实例中,一个班每次写作文我都让他们自己改,另一个班则没有做要求。几次作文下来,明显感觉自己修改的那个班的作文质量要好很多。可见,修改是提高作文的一个有效方法,比写几篇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要想快速、有效地提高中学生作文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做到四“放”。同时,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更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实效写作的要求,不断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从客观世界和社会出发,概括、提炼,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参考文献:
[1] 張明.“文如其人”思想与中学作文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2(8):20-21.
[2] 李志文.关于作文教学的反思[J].考试(教研版).2007(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