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专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25王琪

学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专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

王琪

摘 要:现代教学理念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发挥其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要求下新的教学方法大量被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其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转变学生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学生的协作意识,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实现全体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中专;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0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12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新课改下实施探究教学的重要方法,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完成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的任务的过程中来获得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就能够把相对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趣味化,且指导方向明确,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参与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小组成员互相配合、紧密协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也能够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一举多得。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一)以任务为主线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是课堂的主线。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明确而有趣,要遵循实践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且最好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信息检索时,可以把查找平时的学习资料作为任务;在Word教学中,可以把制作一张课程表、一幅板报作为任务等等。

(二)以教师为主导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当的责任更大,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怎样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任务成果的评价者的角色。教师通过分析教材和学生,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创设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进而制定任务。毕竟有些问题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知识积累问题,可能在完成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难点和困难,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最后教师要积极组织任务成果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激励学生参与,继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以学生为主體

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迸发出各自的创造力,在协作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生置于一定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任务引起他们的注意,通过分析任务发现问题,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资料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学生完成任务时,通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自主思考,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事实证明,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能适应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任务驱动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由“学会信息技术”向“会学信息技术”转变。在深刻认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础上,如何才能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专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自如呢?我们可以从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习者特征入手进行分析。

(一)中专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者对学习者应当取得的学习成果和最终达到的行为目标的明确表述,是指导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明确整个单元以及每一课时所需学习掌握的知识点,辨别知识点的类型,弄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后面的任务设计中统筹兼顾。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怎样,教学目标是否实现,都依赖于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又都是以自己的认知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活动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学习者特征的把握是任务设计的基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分析学习者的特征主要包括三方面:

1.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及认知特征,如学生喜欢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哪些内容存在偏爱或误解等。

2.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判断其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基础。

3.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分析新知,结合了解到的学生学习基础预测,保证教学的针对性。

(三)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任务设计,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只有明确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设计贯穿课堂的任务。任务设计时要从具体的教学目标出发,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使任务在呈现后能转化为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基础,这样才能够保证实效。

此外,任务设计还要具有适度性和可操作性。综合考虑中专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和上机条件,笔者认为以课时为单位设计任务更为可行。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学习环境和学习基础,注意机房布置和学生机器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在一课时中呈现一个较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避免纸上谈兵。

以上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设计方法,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实际运用这种方法能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初步建立学生的协作意识,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实现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钟卫铭.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困惑与探讨[J].职业,2010(36):163.

猜你喜欢

中专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械士官大专“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