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7-12-25阮琼赵晓玲陈仕斌张晓玲周丹张启东
阮琼+赵晓玲+陈仕斌+张晓玲+周丹+张启东
摘要:森林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夷陵区森林旅游资源丰富且森林旅游业发展迅速,在数量和质量以及市场化程度上已走在全省前列。本文从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夷陵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概况与特点,提出了促进夷陵区森林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建议;夷陵区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5-0076-03
近年来,夷陵区抢抓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创建机遇,坚持以山水为媒、自然为本、文化为魂、品牌为重,整合旅游资源,建设精品景区,优化旅游环境,推进旅游转型,以康养为主的森林旅游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1]。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区”、“中国最佳宜居宜游旅游名区”、“湖北省旅游强区”、“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县市区”。三峡人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目前旅游产业在数量和质量以及市场化程度上已走在全省前列,综合实力已跃居全省县市区首位,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区排行榜。
1森林旅游业发展概况
夷陵区森林旅游资源丰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林业自然保护区16 298 h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 %。全区已建成并对外开放18个景区和景点,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建成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湖北旅游名镇1个,旅游名村2个,发展星级农家乐505家(金牌农家乐5家)。全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8 000多人(有7人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间接从业人员40 000多人,官庄村、青龙村上榜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6年,全区森林旅游接待人次突破515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过49亿元,森林旅游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占全区县域国民生产总值的1006%(见表1)。
夷陵区地扼渝鄂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荆襄,东、南、西、北四面群山环抱,山巅密布。西塞国国家森林公园主峰圈椅淌高达1 9625 m,不仅是夷陵第一高峰,也是长江一级支流黄柏河西支和香溪河东支发源地,崇山峻岭深处深沟险壑纵横,现已成为三峡地区森林旅游观光、户外科考探险、影视外景拍摄、森林疗养休憩的最佳目的地。位于邓村乡区域范围的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川东鄂西“金三角”,平均海拔1 700 m,园内天柱峰是三峡地区最高峰,海拔2 008 m,云雾缥渺,人在山中有置身云上的感受,故名“三峡云顶”。
湖北林业科技第46卷第5期阮 琼,等:夷陵区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1.2水“秀”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水资源1788亿m3。境内秀峰林立、瀑布飞流。有气势如虹的“三峡第一瀑”白果树瀑布,有奔流不息的“空中长河”天河龙宫,有山环水绕的“水上乐园”古龙溪,有如诗如画的“暑天冰宫”情人泉原始地下河,还有穿越时空的“历史隧道”野人谷漂流、泉流飘悬的“四季瀑布”滴水岩,共同组成一幅跌宕起伏的山水画卷。
1.3物“华”
夷陵区物种丰富,堪称“天然动植物博物馆”。 有野生动物4纲29目82科29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纲17科41种,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纲17目40科76种;有植物2 500余种。西塞国国家森林公園更是珍稀动植物的王国,拥有珍稀植物和树种7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珙桐、水杉、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厚朴、鹅掌楸、香果树、连香树、青钱柳、樟树、楠木、水青树等。许多珍稀植物或独立成景,或成群落景致,成为公园一道道亮丽风景,更是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天堂,被誉为“绿色宝库、植物王国、动物乐园”。
1.4景“奇”
三峡人家“一肩挑两坝,一江携两溪”,以“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西塞国森林公园有千年刺叶栎群、千年榉树群、500年紫茎树群、500年云锦杜鹃群、300年以上古藤。圈椅淌湿地公园有海拔1 800 m以上乳状山峰48座,有48处大淌、96处小淌组成的绿色草甸、沼泽和溪沟。笔峰洞森林公园内笔峰洞溶洞群和百年古树群、万亩竹海令人神往。平均海拨1 200 m的百里荒是中国最大的南方草原,是张艺谋执导的《山楂树之恋》的主要拍摄地,拥有全国知名度最高的山楂树。白果树瀑布是华中最高瀑布,中亚楠木林是以楠木群为主体的康养休闲地。
2森林旅游业的特点
2.1旅游景点精品化
夷陵区现有国家森林公园2个(湖北西塞国国家森林公园、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1个(湖北夷陵圈椅淌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森林公园1个(笔峰洞森林公园)。已建成并对外开放的三峡人家、三峡大瀑布、西塞国森林公园、南津关大峡谷探险景区等12处以森林为载体的景区,其中:三峡人家为国家5A级景区,三峡大瀑布、金狮洞、三峡观坝为国家4A级景区,湖北西塞国国家森林公园、情人泉为3A级景区;建成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湖北旅游名镇1个,旅游名村2个,森林旅游成为全区旅游业的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
2.2配套设施完备化
以宜昌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为契机,推广森林旅游标准、配套森林旅游要素,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游览项目风格独具。一是旅游交通十分便捷,汉宜高铁、宜万高铁、荆宜高速、三峡翻坝高速、宜巴高速建成运营,翻坝铁路、宜张高速即将建成或开工,区内小鸦路、宜兴路、普百路等旅游公路加快提档升级,与国内外主要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距离大幅度缩短;二是景区公路沿线标识标牌建设规范,公共信息符号和自驾车指示标志系统完善;三是有序开展高、中、低端酒店和“森林人家”建设,形成覆盖各类群体的接待网络,目前全区森林旅游接待床位达到10 804张,接待餐位达到28 400个;四是大力开展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安全监控、手机导览和在线服务建设。
2.3旅游管理规范化
在旅游服务管理方面,一是完善旅游诚信体系建设,狠抓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实行明码标价,严惩欺客宰客行为;二是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增强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意识,西塞国森林公园被省旅游局评定为“5星级农家乐”;三是推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西塞国森林公园、百里荒景区等单位分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培训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同时,派人分赴国内各知名景区进行考察、交流和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理念和管理经验。夷陵区连续两年在全省游客满意度测评中位居县市区第一。
3存在的问题
3.1建设与管理资金短缺
夷陵区近年已批准建立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未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缺乏投资政策的有力扶持和引导,这就造成了景区的配套设施跟进不及时,公益性设施建设十分薄弱,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滞后,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不全,综合接待能力差,资源优势还远未转化为经济优势,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户外游憩的需求,已成为制约森林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3.2经营与管理水平低下
有的景区、景点经营管理体制不畅,对森林旅游设施建设没有长远规划,出现与景观环境不协调的现象;有的未对景区、景点的环境承受能力进行科学评估,缺乏严格保护、管理措施,破坏性经营、开发,使资源不堪重负,对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损害了其赖以存在的资源基础[2];有的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修建旅游设施,致使自然景观和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违反了生态旅游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环境的开发原则,导致森林旅游资源退化。
4对策与建议
树立全域旅游新理念,坚持景区游、乡村游两轮驱动,突出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推进建设标准化、配套人性化、景区智慧化、服务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努力把夷陵区打造成长江黄金旅游带的精品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示范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核心区,争创全国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4.1突出市场导向,培育新兴业态
全方位融合发展,森林景区游与乡村游两轮驱动,休闲体验游、观光度假游、健康养生游等多点发力,形成以三峡人家、森林公园等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多条乡村旅游线路为带动的全域旅游格局。
(1)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以景区游带动乡村游,推进旅游发展空间向农村拓展、旅游配套设施向农村延伸、旅游客源向农村分流,以旅助农、以农兴旅,实现农旅共赢。进一步美化乡村环境,创建一批全国、省级、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争创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区。
(2)培育开发康养休闲产品。打造符合休闲养生条件的旅游度假产品,延长旅游时间,扩大旅游消费。同时推进提档升级,建設精品景区,依托独有的山水资源禀赋,开发探险、漂流、采摘等休闲度假产品,让游客乐有所在。彰显桔都、茶乡、酒城、奇石之乡、版画之乡等特色优势,加快开发一批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商品,建设一批集参观与购物于一体的新景点。
4.2推进项目建设,改善旅游设施
在推进城乡基础建设一体化的进程中,坚持将每一处基础设施当作旅游设施来建,植入旅游元素,围绕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互联互通,增强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和舒适度[3]。对三峡人家、三峡大瀑布等基础条件较好的景区,强化功能配套,优化服务环境,对百里荒、太阳山、龙泉古镇等开发势头强劲的新兴景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一批新的旅游热点。对接三峡旅游新区,规划建设沿江环坝生态循环产业带,全力服务积极参与三峡大坝旅游圈、三峡国际游轮中心、三斗坪旅游客运港等全市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开发好“两坝一峡”核心旅游产品。按照生态夷陵建设意见,扎实推进“清水绿山、靓城洁村”等十大重点生态工程,由点到面加强生态旅游建设。
4.3严格规划引领,坚持保护第一
要科学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和管理,避免盲目开发,确保全区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始终坚持“生态立区”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的理念,健全森林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加强林地林木管理和林业项目管理。森林旅游景区的天然林实行网格化无缝隙管护,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力度,在各景区建立健全森林疫病监测网络,设立病虫害监测点和标准地,聘请村级兼职测报员。严格按照《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对景区33科48属523株古树名木建立档案,实行全方位监测保护。
参考文献
[1]樊星火.分析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J].工程技术,2017,1(9):1618.
[2] 吕高阳.山西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N].山西科技报,20170722(A07).
[3]张於倩,姜良.漠河县森林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23):1433614337,14340.
(责任编辑:唐 岚)第46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