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容苟且
2017-12-25杨于泽
杨于泽
核心提示: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活着,注重生活的细节,这才是“生活的能力”。
有一种说法,认为世界上很多人失去了爱的能力,或曰“爱无能”。他们不会爱,也得不到爱。其实,很多人不仅仅失去了爱的能力,更是失去了生活的能力。
难道生活还需要特殊能力吗?只要有工作,能挣钱,就能养家活口,“活着”就不成问题。但生活能力不止于此,它要求我们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活着,注重生活的细节。若生活能力欠缺,日子就难言幸福。
我认识一位老画家,他夫人每周最多做两次饭,其余时间要么出去吃,要么把上顿剩余的饭菜拿出来加热再吃。这位画家在国内很有名,儿子旅居国外,家里收入当然不成问题。为何这样过日子?画家夫人坦言“懒得做饭”。
说到懒得做饭,很多独生子女更甚。我有多位朋友和同事的太太是独生女,丈夫们抱怨太太不做家务,吃饭就靠下馆子或者点外卖,家里厨房基本不用。更要命的是,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也认为,孩子不做家务很正常。
这种情况现在很普遍,很多人觉得小事一桩,不值得大惊小怪。如今服务业发达,只要有钱,餐餐上馆子未尝不可,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谈到的数百上千种美食,好像多数都是在馆子里解决而非自己下厨。但若是普通人家,每天下馆子一是吃不起,二是一不小心就被喂了地沟油,实在不算明智。
失去爱的能力,被认为是一种社会病态。爱是一种社会黏合剂,也是家庭的核心价值所在。美国思想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指出,爱意味着给予,意味着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认识爱的本质,是治疗“爱无能”的前提。
爱是人类生活的基石,种种“懒得”,其根源是人们缺乏关心和责任心,失去了爱自己和爱家人的能力。这种人既于人无所求,自然也懒得付出,生活当然就可以马马虎虎地过。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由这句话可以推导出各种说法,比如洗澡是为了舒服地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洗澡。这些说法都是对的,但如果拿来贬低吃饭、洗澡的重要性,那就大错特错。活着是为了干一番事业,但干事业是为了什么?最终还是指向人本身,指向生活本身。人必须活出条理,活出乐趣,人生方才值得一过。
香港艺人谢霆锋近几年醉心厨艺,去年还获颁“米其林之友”称号。其母狄波拉透露,如今谢霆锋负责料理家里所有的节日食物,而谢霆锋则认为,是厨艺拉近了他和家人的距离。
生活不容苟且,既指人格上不容蝇营狗苟,也指“活着”不容凑合。生活能力问题,本质是我們能不能对自己、对家人负责的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学校开设家政课,特别是日本把家庭饮食、衣着、园艺等教育列为大中小学必修课,目的就是培养人们生活的能力。生活能力关乎人本身,现在是需要我们好好重视的时候了。(支点杂志2017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