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共享”本质

2017-12-25李金龙

中国报道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共享小张店里

李金龙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某种现存的需求突然被放大才是创业机会的真相。

过去两年多时间,共享经济很热,时至2017年年底,共享前缀的诸多创业项目开始出现倒闭潮。与此同时,共享书店、共享雨伞、共享台球杆甚至共享篮球等新概念依然层出不穷。真的什么都能共享?风口过后,共享企业该如何发展?准确把握并最终回答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搞清楚“共享”的本质是什么。

2010年,小张来北京旅游,决定骑自行车来个胡同一日游。于是,他先在网上查到自行车租赁店;然后跑到店里,交付押金后把车骑走;傍晚小张把自行车骑到店里归还,用现金支付了费用。

2016年,小张再次来到北京,依旧决定骑自行车游胡同。结果他发现:身边到处都是自行车,只需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骑走。归还也不需要回到原地,基本上想停哪里就哪里。锁上自行车,他用手机支付了0.5元。

正当要离开的时候,小张在车座上瞥见了一个新鲜的名词:共享单车。共享?正琢磨时,他发现自己刚刚停下的那辆自行车被骑走了。这就是共享?6年前的自行车不也是如此吗?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共享单车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自行车租赁。同样都是遵守从产生用车需求,接下来找车、取车、用车、还车和支付租金这个基本流程,变化了的是这一流程下的具体应用背景。与以往的租赁相比,现在的租赁应用于移动互联网这个基础上,虽然租赁的流程和本质都没有变,但是对于用户而言,成本和效率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首先,之前是店里取店里还,现在却是随处取随处还。租赁的空间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幅降低。其次,之前要到店里交证件付押金,每到一个新的商家,这样的流程都要重新走一遍。现在却通过手机在几分钟内完成所有的事情,整个租赁的效率空前提高。所以,共享是假,租赁是真。既然如此,又该如何来判断这些租赁项目的输赢和前景呢?一看需求和供给,二看收入和支出。前者决定这个市场存不存在,后者决定市场内的具体玩家能不能生存,前者又同时决定后者。

再以共享单车为例,共享单车的需求非常大,因此其租赁的规模经济市场是存在的。想在这个市场内生存就需要供应端格局的存在,同时还要看收入和支出。由于租赁生意不存在边際成本递减的优点,因此满足庞大的需求必然需要同样庞大成本的供应端支出。在激烈竞争的状态下,为了获得用户的粘性,入不敷出是必然。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谁能拿到资金并保持供应端的规模和更新谁就可以笑到最后。

判断共享充电宝之类的项目,也同样可以用此办法。给手机充电的需求谁都有,但是恰好在吃饭时遇到手机电量不足而需要充电的需求就小太多了,而且还受到用户自带充电宝的挤压。因此,严格意义上的规模市场就不存在。

因此,不要围绕着共享去创新,因为很多共享是假象。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某种现存的需求突然被放大才是创业机会的真相。

猜你喜欢

共享小张店里
巧妙的奉承
有缘人
门店里谁最辛苦?
帽子店里的风波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僵持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谁逗谁
今天忙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