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习是指向生命成长的过程
2017-12-25黄元国
摘要: 人类的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趋于“完成”的过程。大学学习是一种基于知识探索、不断完善自我的精神探险,是激活学生智慧生命的过程。大学学习的有效性不仅与学习方法有关,也与学生认识层次有关,与对学习环境的适应有关。大学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内在的品性,提升学生学习思维品质,在学“问”中学习,在反思中提升自身,在学习规范与学习自由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以促进学生知识生命、智慧生命、精神生命的内在统一。
关键词:大学学习;问习;深层学习;知识生命;智慧生命;精神生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7)06-0017-05
收稿日期:2017-04-20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动力机制及实施路径研究”(DIA160323)。
作者简介:黄元国(1971-),男,湖南临武人,教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等方向的研究。
人类的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趋于“完成”的生命过程。教育是一种启悟人生智慧的活动,“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1]。大学教育是一种建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大学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习,成长”[2],“学生生命的成长,特别是精神生命的成长是一个思考人生,内化知识,创造思想的过程。”[3]因此,大学学习是一种基于知识探索、不断完善自我的精神探险,是激活智慧生命的过程。大学学习的“待完成性”决定了大学学习的探究性、发展性与创造性。本文从探讨学习与大学学习的内涵入手,对当今大学学习缺乏“生命成长指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大学学习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改进当今大学教学实践,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品质。
一、学习与大学学习
学习,一般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4]。雅斯贝尔斯认为,“学习是德行的保存。学习只是一个人整个认识历程中的一瞬间,这一认识历程真正的进展在于个人经验与自我深刻反省的同时并进,……因为一切认识都在于经验与思考的结合,所以二者缺一不可,认识的广度被经验的广度所制约,同时也决定于这个经验被反省思考的程度。”[5]
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提升的过程。杜威认为,学习的实质只是一种特别注重语言(口头的或印成文字的)所提供的材料的反省思维活动。思维是探究、调查、熟思、探索和钻研,以求发现新事物或对已知事物有所理解,思维就是疑问。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承,也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在教师设定的问题情境中去发现、探索未知的领域,从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训练自己的思维[6]。
学习是一种提升生命境界的过程。佐藤学认为,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建构客体与自我、未知与已知以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认知性、文化性实践活动。“‘学习这一实践,是建构客体之关系与意义的认知性、文化性实践,同时是建构教室中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政治性实践,也是建构自身内部关系的伦理性、存在性实践。”[7]
人类的学习是一种生成性的学习,生成是学习中的一个基本认知过程。在威特罗克看来,“生成是指学生设置新模式和解释或者使用、修改旧模式和解释,把新信息组织进一个牢固的整体,这个整体会弄清楚新信息并且使之与他们的经驗和知识相一致。”[8]
海德格尔认为,学习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与个体相融合的过程。在人类演进的历史长河中,人类需要不断地学习,个体才得以生存,种群生命才得以延续。海德格尔说:“什么叫学习?当人们着手他所从事的每一事情,以便使自己与从本质上向他吐露的东西相一致时,那么人们是在学习。”[9]
可见,人类在漫长的生命演进中,不管是朝向外界的索求,还是面向内心的追问,学习始终伴随人类自身。在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之后,人类需要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是一种保全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活动;是一种经验习得基础上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创造的过程。
那么,什么是大学学习呢?大学学习是激发个体内在智慧生命的过程。生命是一种进程,对智慧生命的追求是人类前行的内在动力。智慧生命是人类提升自身的基础。与以模仿为主的幼儿学习不同,也与注重已有经验积累的中小学学习不同,大学学习是一种在前人学术积累基础上的一次精神探险。大学学习更加注重知识的建构性,更加注重知识的整合能力,更加注重学习方法与思维的训练。幼儿学习与中小学学习主要通过行为模仿、知识理解达成对知识生命的初步体认。大学学习则需大学生经由知识内化、体悟反思,达成为人为学的智慧生命。大学生须学会智慧地生存,经由自己的学习,能批判性地思考前人留下的精神遗产,能理性地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找到人生坐标,确立自身努力的方向,领悟生存的智慧,学会与人好好生活在一起,活出丰盛的人生。大学生经由知识生命的滋养,智慧生命的启悟,达成心智健全、品性高贵的精神生命境界。
大学学习是个体生命不断发展、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包括与个人的过去与现在、新与旧的融合,它始于个人兴趣,但又超越了个人兴趣,是一种发展性学习。发展性学习意味着大学生需要具有整体性思维,能从整体性和时间性视角去考虑学习过程[10]。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与学习适应正相关,尤其是毅力、爱学习、好奇、希望、正直、感恩这些积极人格品质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相关程度较高[11]。大学学习不仅是个体经验的不断积累,同时,也是个体经由对象性世界对知识及其背后价值意蕴展开探究的过程,是促成学生养成追求卓越学习品质的过程。
大学学习与中小学学习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大学学习含蕴着很强的质疑、探究精神,大学学习是学在“问”中,“问”在学中。“学在‘问中”是指学生所学的知识、所养成的实践能力许多是在提问及解问的过程中形成的,也就是学问是在“问”中学到的。“‘问在学中”是指问题源于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提炼,问题本身就是学习的对象,问题情境的设置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的探究、思考。教师应鼓励学生学“问”,学“问”的过程就是做学问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讲,大学学习不仅是一种“研习”(研磨中不断习得),更是一种“问习”(问疑中学习)[12]。endprint
大学学习也是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是一种凸显主体性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探索的发现学习[12](p167)。大学生应养成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在不断追索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升创造性品质,丰富自身的内在生命,从而不断超越自己。大学教师应从激发学生思维的立场更新课程设计的理念,从引发学生思考的角度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拓宽学术视野,敢于质疑前人的学术成果,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大学学习缺乏生命成长的意蕴
当今国内大学生的学习普遍存在学习投入不足,学习方法单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成效不高等问题。厦门大学史秋衡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大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大学生的学习观、对课堂教学环境的体验和感知、学习方式和学习收获还存在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13]。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课题组在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中发现,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各个维度都会对学习收获产生积极影响[14]。笔者认为,大学生学习效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是受大学生学习观,大学生学习投入度,大学教师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1.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目标不明确
大学生入学后,过早被送入专业胡同,禁锢了学生发展方向。许多大学生缺乏对人生的价值追问,过着平庸的大学生活,缺乏对于卓越的价值追求,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并非在乐学、勤学的氛围中学习,而只是盲目地追随大流,随遇而安。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内在动机就被极大弱化,上课经常逃课,课后更不会就课堂内容展开进一步学习,学习成效明显偏低。
2.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不足,学习成效不高
大学生活稍纵即逝,许多大学生却浑然不知,耗费非常宝贵的美好时光。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投入不足的问题。厦门大学史秋衡课题组调查发现,“‘211院校学生中有45.4%的学生都是等到考前再突击学习;40.5%的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没有认真听讲,35.7%的学生对‘我至今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表示‘基本同意以上”[13](p109-121)。笔者也曾对所任教班级62名学生做过有关学习投入的调查,每周课外学习在4小时以上的为37人,占59.6%;在8小时以上的为12人,仅占19.3%。
史秋衡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还有相当多的高校学生持记忆知识的学习观,使用表层的学习方式,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质量。课题组还发现,如果学生具有外在的学习动机,没有掌握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缺乏反思能力,考试导向强,他们的学习收获相应就会比较少;反之,如果学生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能够主动思考和恰当管理自己的时间,他们就会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而认为学习是记忆知识的学生则倾向于采取表层的学习方式,并得到较少的学习收获[13](p109-121)。
3.大学生缺乏探索精神,学习方法单一
许多大学生对于求知浅尝辄止,缺乏深入探究的兴趣和动力,学习方法单一,而且停留于浅层学习。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与学习方法有关,而学习方法关键并不在于学生没有找到与教学风格之间的契合度,而在于学习方法会随着學习情景感知的改变而改变。
澳大利亚学者迈克尔·普洛瑟和基思·特里格维尔等研究发现,“在系统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的方法有着质的不同;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同和学生对学习情景的感知与他们的先有学习经验有关;不同的教学(学习)环境引发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他们的学习结果有着实质性(不仅是试验中证明的)关联性。比如,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无意寻求,他们就不可能获得理解”[15]。哥特堡大学研究小组研究发现,学生学习采用的方法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深层学习法”(a deep approach),另一类是“表层学习法”(a surface approach)。“深层学习法”以理解思想和探询意义为目的,学生对学习有一种内在的兴趣,并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他们采用能够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学习策略,学习中关注的是各个论据的意义、要旨或相互关系,懂得意义是通过词语、文本或者公式来传达的。使用“表层学习法”的学生把学习看做是来自外界的一种强制性任务,因而试图去应付这些要求。他们的学习动机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工具性,把学习重点放在互不关联的部分,把相互关联的部分分割开来(比如原理和例子分割开来),对学习十分专注但对学习目的、学习策略不作任何思考,把学习重点放在词语、文本或者公式本身[15](p119)。
三、大学学习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途径
1.明确大学学习的目标,确立大学学习的生命价值
与中小学生在模仿中成长不同,大学生需要明确大学学习目标,确立大学学习的生命价值,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是激扬学生生命,提高学习质量的基础。诚如怀特海所言,“自我发展才是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而这种发展往往发生在16岁到30岁之间”[1](p1)。大学之旅乃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旅程,不仅是知识之旅,更是智慧之旅,精神之旅。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就职演说中,对北大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师友”,这其实也是大学学习的三大目标。所谓“抱定宗旨”,就是求学不为做官而来,不为求厚禄而来,当“为求学而来”,只有“宗旨既定,自趋正轨。”[16]所谓砥砺德行,就是学习当“束身自爱”,不能“同乎流俗”。按照德国学者鲍尔生的说法,就是要将自己塑造成“内在的人”,即能独立思考,心灵高贵,能力突出,且能适度地运用自由的人。大学生通过大学学习,达到“掌握较大生活领域的独立的科学知识,培养德才兼备的性格特征”[17]的目标。所谓“敬爱师友”,就是师友之间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同学之间“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勛”[16](p326)。“诸君即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16](p326)。endprint
清华大学钱颖一教授也认为,本科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大学生需要朝三个方面努力:一是知识学习,二是思维训练,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训练,三是品格塑造[18]。知识学习的过程是理解知识内涵,历练知识生命的过程;思维训练的过程是学会静思、深思、凝思、反思,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启悟人生智慧的过程;品格塑造的过程是释放心灵、向书本学习、向师友求教、向社会学习的过程,是静化心灵、砥砺品行、提升生命境界、熔铸精神生命的过程。
所以,大学学习应注重意义生成。生命存在的价值由生命的意义来呈现。怀特海认为,现实世界的“存在”是由它的“生成”所构成的,“生成”包括创造性生成、发展性生成和实践性生成三个含义。“生成”的核心在于发展和超越,所以生成、变化比存在更重要[19]。因此,大学教师一方面应引导学生重塑价值教育,在达成学生知识生命、智慧生命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精神生命的丰盈与完善,使他们既能仰望星空,又能“守望心灵”,促成学生知识生命、智慧生命、精神生命的内在统一[20]。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构建适切的学习目标激发學生积极投入学习。学习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重点应从公民素养、责任心、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去考虑。
2.在学“问”中求学问,追索学“问”人生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求学是大学生的使命。大学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但是,掌握学习之道,是所有大学生应有的义务,是大学生追索生命意义的有效路径。大学学习不能就书本论书本,就知识论知识,需要在学“问”中求学问,追索学“问”人生。
中小学阶段,学生更多是在“学答”,学习回答问题。而学会问问题,即学“问”,远比回答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更为基础。学“问”是大学生知识积累的基础,是大学生做学问的基础。“大学四年,学生就是带着问题,在学习、思考中成长、进步。”[2](p1-6)因此,学“问”也是培养大学生卓越的学习品质的基础。学“问”会使人更有学问,更聪明,更有创造性①。学“问”的过程是释疑解惑的过程,不仅释知识之疑,解知识之惑,也释人生之疑,解人生之惑。学“问”的过程也是转识成智的过程,是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的过程。“大学期间最有价值的学习经历就是了解自己,了解他人”[21]。大学生需要敞开心扉,学会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在对话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升华对生命的领悟,“大学教育必须让师生在身处民主、平等、尊重、宽容和爱的氛围中,通过对话的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教学、价值和人生意义。”[22]
学“问”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过程。无论什么创造,都是始于发问,始于对问题的探究、思考、质疑。在大学课堂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问”,持之以恒,就会形成好问、善问的学习品质。这些都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
3.张弛有度,掌握学习规范与学习自由的平衡
大学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学生学习自由与学习规范基础之上的教学。学习自由是学生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而学习规范是养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大学学习应张弛有度,在学习规范与学习自由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如何掌握学习规范与学习自由的平衡?一是大学生须正确行使学习自由。学习自由是学生的权利,学习自由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顺序的安排,学习资源的利用等方面。二是大学生应遵守学习规范,避免滥用学习自由。学习规范主要体现在学生作为一个公民对国家法律、社会道德与社会规则的严格遵守与认真履行上;体现在作为一个学生对学校教务、学工等职能部门制定的具体学习及生活要求的遵守上;体现在作为一个学术入门者对学术规范的遵守上。三是大学学习目标设定不能机械地围绕着规定的考试转,否则,学习只会变成一种纯粹的知识复制,对自身独立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没有益处,也会制约创造力的发挥。
大学学习应指向大学生生命本身。大学生应抱着勤思、敏学、善疑的心境去融入大学生活,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品质和思维品质;在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成为学习潜能的内在激发者,成为智慧生命的探索者、践行者;在不断追求崇高的境界中走向卓越的心智生活,一种趋向美好的幸福生活,不断丰富和提升自身的智慧生命与精神生命。
参考文献
[1] [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66,1.
[2] 刘献君.论大学学习[J].江苏高教,2016(5):1-6.
[3] 闫守轩.论教育的生命意识[J].教育科学,2009(3)14-18.
[4] 林崇德.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56-63.
[5]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89-121.
[6] [美]杜威(Dewey,J.).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16.
[7] [日]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14.
[8] 马向真.论威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2):73-81.
[9] 转引自张华.学习哲学论[J].全球教育展望,2010(6):13-17.
[10] [美]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美国高校人事协会,全美学生人事管理协会.有效合作关系:共享学习的责任[J].陈琼英,译.院校决策参考,2012(4):38-48.
[11] 毛晋平,杨丽.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及其与学习适应的关系[J].大学教育科学,2012(4):38-42.
[12] 黄元国.大学卓越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60,167.endprint
[13] 史秋衡,郭建鹏.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2(2):109-121.
[14] 王纾.研究型大学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2009年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8):24-31.
[15] [澳]迈克尔·普洛瑟,基思·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潘红,陈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9.
[16]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A).杨东平.大学精神[C].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324-326.
[17] [德]弗里德里希·包爾生.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M].张弛,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65.
[18] 钱颖一.大学的改革,第一卷?学校篇[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220-221.
[19] 宗秋荣.“过程思维与学校教育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J].教育研究,2008(5):109-110.
[20] 黄元国.论责任伦理视域下大学教师的责任担当[J].伦理学研究,2016(3):111-114.
[21] [美]L·迪·芬克.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M].胡美馨,刘颖,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35.
[22] 胡弼成,陈小伟.对话—理解: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J].教育研究,2010(8):49-52.
Abstract: Human learning activity is essentially a process of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mselves, enriching oneself, and tending to "accomplish". University study is a kind of spiritual explor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exploration and self perfection. It is also a process of activating students' wisdom life. The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learning is not only related to learning methods, but also related to students' cognition level and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With an aim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rinsic qualities and enhancing their thinking ability, the university study encourages students to learn by asking "questions", to make progress through reflection, and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learning norms and learning freedom so as to help students internally unite their knowledge life, wisdom life and spiritual life.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y; learning by asking questions; a deep approach; knowledge life; wisdom life; spiritual life
(责任编辑 李震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