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审计风险的变化与控制对策

2017-12-25齐桂芳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大连分所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事务所会计师审计工作

文/齐桂芳,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大连分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渐完善,各类经济组织的业务活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与盈利能力的不确定因素也明显增多。同时,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企业破产、兼并和重组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承担的风险也不断增大。加上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社会上对审计人员法律责任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审计风险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面临且无法逃避的问题。

1 审计风险概述

目前,对于审计风险的定义,国内外审计界的专业和学者都给出多种不同表述。审计风险特征指的使审计风险区别于其他风险的本质区别和自身性质。按照性质的不同,审计风险的形成主要有客观与主观原因。

1.1 审计风险的定义

根据国际审计第25号准则《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指的是由于审计师对财务资料的误报,而提出不适当审计意见的风险。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则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于存在实质性错误陈述或重大错误陈述的财务报表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1.2 审计风险的特征分析

必然性:审计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借助于各种途径和手段进行降低。只要判断存在,就有正确判断和错误判断、判断被接受或被拒绝的区别,也就有风险存在。由于审计工作所具有的判断性质,使得审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

潜在性: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和风险定义存在一致性,也就是说它只有一种可能性,潜在地隐藏于审计工作过程中。只有公众要求审计人员需要为其工作失误或判断失误承担责任,并且需要就造成的损失加以赔偿时,潜在的审计风险就会形成事实上的损失。

可控性: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固有风险、检查风险和控制风险。其中审计人员能够对控制风险与固有风险作出评估,但却无法实施有效控制。而检查风险是唯一能够进行评估和控制的风险。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预先设定的总体审计风险水平,这个水平只能通过加强对检查风险的控制来实现。

单项补偿性:在同一审计过程中,三大审计风险往往是同时存在的。检查风险与控制风险能够对固有风险进行补偿,检查风险能够有效降低控制风险。

2 新形势下审计风险的变化趋势

2.1 审计风险进一步扩大

作为一种建立于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基础上的新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不断兴起,使得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审计工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对审计技术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不断地开拓创新,涌现出了许多新业务和新问题,加上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使得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风险也远大于以前。

2.2 计算机环境下面临的审计风险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计算机网络化,实现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在传统的手工会计环境下,会计经济业务都是在纸上进行记录,根据会计处理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原始与记账凭证、会计报表,这些重要的书面数据间的关系都是审计人员掌握的勾稽关系,如果这些数据被修改,能够准备辨别出是否存在修改的线索与痕迹,而在计算机环境下,即便数据被修改,也无法找出任何的线索。

3 新形势下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

尽管审计难度不断增加,审计风险不断扩大,但是只要我们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地技术措施,寻求理论的突破,用制度进行规范,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如果在执业过程中不规范自身职业行为,那么就会导致审计结果的随意性,无法保证审计质量。目前,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准则、独立审计准则都是审计人员的从业基本准则,是他们在开展审计工作中的规范与指南。

质量是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根本和生命线,只有确保审计工作质量,才能增加事务所的收入,才能获得长远发展。而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进行实质性测试的力度,必须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在进行审计工作前,应对客户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初步评价。审计结束后,事务所方面还应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由承办负责人复核、部门负责人进行重点审查、事务所负责人择要检查的控制,检查审计从业人员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工作,有没有严格遵守执业规划等相关内容。

3.1 加强被审计单位选择把关

大量的审计失败案例表面,审计风险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背景,被审计单位自身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素质以及管理方式都会使企业面临审计风险。应当要求客户具有良好的信誉,那么出现舞弊或差错的可能性就会小,审计风险中的固有风险也会有效降低,否则即便是审计人员不断扩大审计测试规模,也无法确保能够将总体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范围以内,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在选择委托单位时,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状况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

3.2 健全审计风险基金与保险制度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会计丑闻相继被曝光,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例也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很多注册会计师失误所基本上都建立了提取风险基金制度,但是事务所规模不一致,业务量也存在大小差异,对于风险基金的积累也是不一样的,一旦因法律诉讼而需要作出大量经济赔偿,很多时候无法有效承担经济赔偿,因此,就需要建立审计风险基金与保险制度。

3.3 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控制的对策

第一,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网络的开放性与虚拟性大大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这就需要提高对风险洞察力,提高识别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增强管理当局防范舞弊风险的能力。因此,在承接业务时,事务所应当对被审计单位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系统和交易事项进行风险评估。

第二,选择正确的审计方法与技术。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采取实时处理,纸质的审计线索较少、输入和输出对不上,那么就需要采用计算机审计方法。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再利用检查结果合理确定抽查的方法、范围和重点。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又能降低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

第三,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审计人员应当综合学习审计风险控制相关的理论与知识,对审计工作的风险性和责任性产生足够的认识,并保持思想上的警惕性。从审计立项开始,直到获得审计结论,并出具审计报告,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各个环节的风险。

第四,开发适用的审计软件,为审计工作提供有效辅助。近年来,在网络系统已经融入了多种现代化技术,作为审计人员,应当能够及时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特点,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善于结合网络技术特点选择恰当的审计技术,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计算机审计软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出具错误审计报告的可能性,把审计风险降低至最低水平。

4 结束语

结合以上论述,要想确保审计职业界不会因为审计风险为畏首畏尾,寻求利益和责任的相互平衡点,就必须采取道德约束和制度安排相结合的管理手段。人是审计活动起点与归宿,其中,道德主要是对人们的行为加以调整,而制度则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管束。审计风险往往在人类意志之外保持独立,但也仅是可能的风险,其对审计人员造成实际损失有一个不断显化的过程,在此情况下,由于机会主义的行为心理存在,导致注册会计师往往会对审计风险持漠视态度。所以,必须在约定约束的基础之上,配以道德规劝的有效引导,并将其确立为审计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与防范审计风险。

[1] 朱晓培.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问题研究[D].南京审计学院,2015.

[2] 刘亚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5(38):210-211.

[3] 汪立行.加强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探索与研究[J].审计与理财,2015(5):46-47.

[3] 刘亚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5(38):210-211.

[4]丁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防范对策浅谈[J].中国经贸,2016(23).

[5]舒文泉,陈昕.关于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策略探讨[J].价值工程,2017,36(32).

猜你喜欢

事务所会计师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的思考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2019年度综合评价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信息
北京博贤律师事务所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