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

2017-12-25李江辉王英敏山东协和学院山东聊城市医药技工学校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大学生发展

文/李江辉 王英敏,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聊城市医药技工学校

引言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成为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动力,也是释放人才红利与实现个人梦想的重要契合点。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机遇。“互联网+”因创业投入成本低,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成为众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试金石。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从供需两端发力,实现稳增长、扩消费、强优势、补短板、降成本、提效益。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以解决在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1 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第一,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产资源、生产关系、价值观、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创新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势必是一个勇于创新的引领者。另外,面对严峻就业压力形势,创业是拓展就业渠道的有力途径,通过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使其更多的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矛盾的良性互通。第二,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创业精神的内核就是创新,管理学家德克鲁认为:“创业就是要标新立异打破已有的秩序,按照新的要求重新组织。”我们的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也就是需要通过不间断的成功创业案例,带动社会价值的创造。同时,要将创业精神、成功创业、创新成果等一系列的流程进行固化,使其成为维持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活动。创业活动的开拓性决定了创业精神的核心,因为创业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活动,它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因此,创业就是创新的过程,创新就需要在过程中实现新突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就是创业精神的培养过程。

2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途径

2.1 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1)捕捉机会的能力。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多种的市场选择,对于机会正确的甄别和取舍是创新创业者实现企业发展的机遇。但同时,错误地认识和抓住“机会”对于企业来说可能会成为致命的打击,尤其对于实力尚弱的企业。对于机会的正确识别要求大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一定的阅历、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只有具备对机会极其敏感的能力并敢于决断的人,才能够不捕捉到创业的机会,成为合格的创新创业者。(2)突出创新能力。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大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大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让大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2.2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强化创新创业意识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并且在教学计划中、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通过适当的设计,创新创业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机会的洞察力、对风险的容忍力、对失败的适应力,还有创新创业中的重要技能,例如自信、团队协作、开放思维、宽容错误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可开设为《创新创业学原理》、《网上创业》、《创新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大学生创业实训指导》、《商业模式研究》等。

2.3 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投入

(1)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应分为两部分:一是校内的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基地。校内的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基地可以设为创业团队办公室、创业团队讨论室、项目推介室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提供项目初期的试运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创新创业企业孵化基地。校外基地由学院跟企业孵化器共同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市场化运作的一个平台。它将成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孵化,正式推向市场建立创新创业企业,并根据国家政策法规扶持创新创业企业成长。(2)创新创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是通过专业化的软件资源和高仿真的硬件环境,再加上专业化的课程设计,促进高校创业的教育的发展和创业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技能。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实践的训练平台,嵌入创新创业管理模型以及结合企业决策博弈理论,通过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创新创业运营管理过程,让学生充分拓展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

3 结束语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使其毕业后自主创业,这不但可以解决自身的打工问题,还能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人就业。因此,高等教育不断改革的目的必然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有着重要地位,高等院校应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变以往传统教育的不足,改变部分学生对创业的错误的、不积极的观点,通过不断的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思想。

[1]任泽中.资源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与发展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6.

[2]代旭辉.大学生创新思维培育与知识产权保护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2:236-237.

[3]吕慧静,林利迈,李款.基于温商精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路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20-21.

[4]毛文学.高职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205:77-79.

[5]杨燕群.创业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2:57-59.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大学生发展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