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秀山土家族高腔山歌研究

2017-12-25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高腔秀山山歌

秀山土家族高腔山歌研究

文/李昕祎,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秀山土家族高腔山歌大多是秀山地区土家族人民在山间田野劳作时所唱歌曲,山歌的历史极为悠久,唱法繁多,旋律朴实动人,歌唱内容多源于生活。本文以秀山土家族聚居地区流传的高腔山歌为研究对象,将从民族音乐学、音乐史学的角度对秀山土家族高腔山歌进行研究。

秀山民歌;土家族;高腔山歌

1 秀山土家族高腔山歌的产生

1.1 地理环境影响因素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处于巴渝东南部、武陵山脉中段、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为川渝东南首要门户 。秀山地形地貌在周边地区绝无仅有,它由“一顶、两山、三盖、四水、五坝”构成。秀山县是土家族人民的聚居区,多以农耕生产为主,高腔山歌正是土家族人民在日常劳作时所唱的这类歌曲。

秀山奇特秀丽的地形地貌,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以及优渥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为土家族高腔山歌在秀山提供了良好的发育环境 。

1.2 社会文化影响因素

秀山县土家族的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大自然中,依靠着这片优渥的自然资源生活繁衍,在精神世界里,更多依赖着超自然力量的保护,从而形成了“多神文化”。秀山县土家族祖先所演唱的山歌音乐,都是发自真实的内心用来展现祖先们的情感、信仰和美好愿望,通过演唱山歌的形式来祈求神灵庇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3 语言背景影响因素

先秦时期古蜀语还并非古汉语下的方言。中古时期,巴渝地区属于巴音方言区,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则属于蜀音方言区。现如今,成都与重庆所使用的语言被划分为同一个方言区,而位于巴渝地区东南部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则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受到周边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使用的语言具有巴渝方言的韵律。

土家族人民喜好将日常语言中使用的音调韵律运用到歌唱中,而在田野山间劳作,用于传递信息时使用的语言,更是言简意赅。同时,它与秀山地区带有浓郁巴渝风情的语言也息息相关。

2 秀山土家族高腔山歌的艺术特征

2.1 曲调

受到巴渝方言与土家族语言结合的影响,山歌常常采用大三、小三度音向上的旋法,构成歌词的旋律,使得邻音之间为大、小三度,并使得一头一尾的音形成纯五度的音程关系。

还常采用以大二、大三度音向上或向下的旋法来构成旋律,使得首尾音为纯四度的音程关系。

还使用五度音调为核心的旋律,首尾的音为纯五度,中间的音与前后的音形成大二度和纯四度的关系。旋律发展又以向上大二度级进或者向上方四度、五度的大跳为发展手法进行。

2.2 歌词

山歌的歌词来源于山间田野的人们在进行某类社会活动时所用的语言,朴素简略,表达直接,通俗易懂,并多用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塑造心中的艺术形象。

词体的结构常用七言句式组成,有先四后三的形式,也有先三后三结构的六言句式在七言句式之前使用,五言句体较为少见,且多依附于其他句式,或以变体的形式出现。

2.3 衬词

山歌中衬词的使用十分广泛,具有巴渝地区的语言发声的特性,如“嗬嗬依”“嗬哟”“哟欧”“啰”“嘛”等,它们围绕在语句之前或之后,无实际语义,但加入旋律唱词后有很强的表达效果,使秀山土家族人民有着更加强烈的归属感。

2.4 唱腔

(1)“波音”腔的运用。是在演唱时固定某一音,围绕着此音上由上及下的颤动,便产生各种音程而形成波音,这类波音常用于长音行腔里。

(2)“咩咩”腔的运用。是指演唱者表演过程之中,在演唱的同时声带发出同一频率的持续振动,因与山羊的声音相似,故为此命名。

(3)“窄音”的运用。又称之为“尖音”,运用吊嗓子的方法,发出的声音很响亮。

(4)“满口音”的运用。是指演唱者用真声贯穿全曲演唱。

2.5 曲式结构

山歌大多使用单乐段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一句体、二句体、三句体等多句体组成,常以单一的音乐形象陈述,集中表现一个完整的内容。由于山歌的形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又有二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以及多段体结构等,它们各段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3 秀山土家族高腔山歌的美学价值

高腔山歌是巴渝历史文化经过几千年来积累沉淀结出的硕果,其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西南地区颇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它是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形式最具特色、内容最丰富的宝藏之一。

它演绎着巴渝的文化,展现出这片土地巨大的包容性和婀娜多姿、豪放不羁的民俗风情,旋律多样,节奏自由,演唱方式多种多样,它真实的反映出了秀山土家族人民辛勤劳动、淳朴生活、奔放感情、嫉恶心声、美好追求的感受。

山歌演唱者们耕植于多姿多彩的民间声乐艺术的沃壤当中。他们代表着秀山民歌一种独特的演唱风格。因为秀山土家族高腔山歌源于生活,源于这片肥沃的土地,它向我们展现了秀山县的山水风光、乡音乡情、民风民俗,朴实真挚,意趣浓厚。

[1]宋大能.民间歌曲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2]周青青.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3]柯杨.民间歌谣[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4]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M]. 北京:中国ISBN出版社,1994.

[5]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化委员会.秀山民歌集[M].2016.

[6]毛羁龙.湖南山歌中的高腔唱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7]韩锺恩.音乐美学基本问题[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2):88-96.

[8]史新民.叫啸以兴哀——鄂西高腔山歌巡礼[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2):33-37.

[9]王明.谈高腔山歌的高[J].中国音乐,1992.

[10]翁葵.壮族高腔调民歌唱法初探[J]. 艺术探索,1998.

指导教师:齐江

猜你喜欢

高腔秀山山歌
高腔·忆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北仍村的味道(外一首)
瓯剧高腔与南戏渊源关系考
《高腔》小说意象叙事与美学意蕴分析
三百山山歌
岳西高腔的发展历史述略
苗山歌
秀山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