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如何强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建议
2017-12-25
施工企业如何强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建议
文/周慰通,广西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工程招标投标等相关制度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以及人民群众对于建设质量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过你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在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诸多挑战,更是对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强化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
1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导致部分施工企业盲目揽任务,甚至不惜以赔本的代价来中标,有些施工企业在施工之前没有做好成本预算工作,施工过程中也并未采取有效的成本管理手段,导致企业无效成本大量增加,不仅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还危及到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此可见,新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对于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2 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2.1 建筑市场不够规范
近十几年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比较快,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建筑行业起步比较晚,目前还未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与体系,建筑市场不够规范,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工程招标投标阶段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行政干预比较多,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以及部门分割等现象较为普遍;包括虚假招标和暗箱操作等在内的违法违纪行为屡禁不止;对工程立项缺乏严格的审批,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则来制约业主行为,致使拖欠工程款、索要回扣以及压级压价等现象常有发生;同时,我国建筑行业还未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导致施工队伍发展出现失控现象,供需关系失衡,致使施工企业之间出现恶性竞争。
2.2 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不少施工企业在造价管理方面往往只围绕事后的成本核算以及简单的成本分析来进行,并未在事前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预测与决策,事中成本控制以及事后成本考核也较为缺乏,使得事前、事中与事后成本管理出现脱节现象。还有的施工企业则是在工程完工之后才能准确反映其工程造价的实际情况,这种造价管理方法对于施工过程当中所出现的大量数据信息并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收集、传递以及处理和储存,导致相关的成本信息无法发挥有效作用,更不能及时发现造价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调整,导致施工成本大大增加。除此之外,一些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本身素质就比较低,对于价值工程、经济数学模型等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并不能很好的运用,成本管理手段极其落后。
2.3 缺乏完善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首先,我国尚未制定系统化的、完善的、全面的成本管理法规,相关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同时,法律政策的实施还缺乏有力的监督,导致企业的成本行为没有约束。其次,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将成本报表作为内部报表,并未要求企业将其报送到相关部门,使得国家对于企业成本管理的行为的调控失去了信息来源。第三,相关部门在检查和批评等针对施工企业的活动当中,更注重利税指标,成本指标很少被纳入到考核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国内许多施工企业不注重成本指标,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也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2.4 工程造价管理意识薄弱
国内一些施工企业在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中往往更注重“节约”,认为造价管理其实就是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并将其作为衡量成本管理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过于强调减少开支和消耗,不但影响了工程质量,还给企业的信誉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同时,企业不注重“节流”部分的管理,尤其是工程索赔管理更是容易被忽略。
3 施工企业强化工程造价管理的策略
3.1 建立健全成本调控体系
首先,国家应制定全面的、系统化的、完善的与成本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和结果。其次,借助市场、财政在以及税收、价格等多种经济调控手段来对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第三,国家财政部门应制定与建筑施工行业相符的切实可行的会计核算办法,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的成本核算进行规范化管理,明确施工企业须向相关部门报送成本报表,并将成本指标纳入到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以及采取评价指标当中。
3.2 做好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的成本管理工作
在工程总价承包的情况下,则成本越低,施工企业的盈利越高。为此,我们可从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这三个方面来加强成本管理。
(1)加强人工费的控制。在工程全部费用当中,人工费大约占了20%左右。人工费的控制可从用工数量与单价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施工企业应该按照经审核之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来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科学合理的安排生产计划,以免发生窝工现象。同时,注重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教育工作,规范施工作业人员的施工流程,以免出现因施工人员不规范操作,致使返工或是质量不达标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增加施工成本。另一方面,选择实力强且价格合理的劳务分包队伍,这对于减少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及施工安全有重要意义。
(2)加强材料费的控制。在建筑工程总造价中材料费大约占了60%到70%左右,对材料费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材料费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价格与数量这两个方面。一方面,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过程中应深入市场调查,货币三家,以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针对采购量比较大的材料还能通过招标方式进行采购,或是直接从厂家进货;为减少现场库存积压,针对零星材料可进行代储代销;在班组领料及配比发料方面必须严格规范化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材料浪费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应积极改进施工技术,推广和使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
(3)加强机械费的控制。合理编制机械使用计划,对机械设备的进场和退场时间必须合理安排,以减少施工过程中机械台班停滞数量。同时,注重对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注重对机械设备的保养,从而有效减少经常性维修或是大修需要的开支。
3.3 重视对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最为集中的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投资浪费的情况,为此,施工企业必须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管理以及工程变更和投资管理。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确保施工设计方案的合理、正确,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技术上可行且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2)强化签证制度的管理。很多情况下,施工过程中都会出现工程变更,为此施工企业必须强化签证制度的管理,委派专人对设计变更以及现场联系单及时签证,技术人员应积极配合造价工程师的工作。另外,签证必须达到量化要求,确保工程签证单表述清晰,比如机械挖土方应注明是反铲还是正铲,否则一字之差却会使综合单价相差30%以上。签证内容应该和实际相符,造价工程师还须深入现场,及时收集和积累工程造价资料,从而为工程结算提供有利的参考资料。
(3)强化索赔管理,这是双方争议最大,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因此,施工企业应善于收集各种有利于自身的施工证据,包括设计变更、不可抗力等签证工作,及时有效、合理的提出索赔方案,力求在总结算时总体索赔成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其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投资,强化工程造价管理,才能真正获得长远、健康、稳定的发展。针对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施工企业自身都需要重视这一问题,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采取宏观的经济手段,规范建筑市场到施工企业自身注重人工费、材料费以及机械设备等各方面的管理来达到工程造价管理目标,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朱彪.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J].四川建筑,2016,36(05):207-208+210.
[2]吴君.建设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3,(09):89.
[3]魏保平.建设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J].现代商业,2013,(03):81-82.
周慰通(1970—),男,在职研究生,经济师,主要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