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意识在高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培养
2017-12-25
责任意识在高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培养
文/王丽娟,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学院
本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对高职学生目前责任意识状况进行分析,指出从专业课的讲授中渗入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为例,论述了四种培养学生责任心的途径。
责任意识;高职;钢筋混凝土
1 培养责任心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中强调,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升髙职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与历史使命感,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就要求高职教巧主体在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同时,也需要提升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强化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
2 目前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状况
调查显示,随着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日趋明显,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漠视甚至遗弃社会责任之风悄然滋长,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高职生的责任意识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3],主要表现在:
2.1 过渡重视自我
现在很多高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多年累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另外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很多高职生的整体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由原先的注重社会价值转为注重自我价值,盲目夸大自我价值,注重个人发展、个人利益,忽视社会利益和整体利益。
2.2 看重个人前途轻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部分高职生对个人前途更加担忧,更加关心自己的前途命运,关注自身发展和现实的利益,他们不关心别人,不关心同学,不关心父母,不关心集体和社会。
2.3 不关心社会需要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高职生在追求金钱的同时,放弃了对事业、对学业、对做人的追求,他们的就业选择以工资多少为主要标准,没有集体和社会意识。在部分学生的心目中,金钱同人的尊严人格同等重要,甚至高于一切。
2.4 注重自我意识轻社会责任意识
随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职生对崇敬的人的思想道德标准也有了颠覆性的改变,他们不再满足于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圣人、最美丽的人、最可爱的人,而是注重追求成为现代社会竞争的强人和能人,这种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膨胀,使得许多高职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减弱。
3 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责任意识的培养
3.1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在工程师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它应用了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的内容,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它是高职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树立工程理念,也对日后更好地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职工程类学生来说,他们以后从事的工作大多与铁路、桥梁、隧道等大型工程相关,而这些是关乎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足够的责任认知和教育,来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3.2 责任意识在教学中的培养途径
(1)联系工程实际,培养责任意识
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与安全责任联系起来。例如在讲授钢筋配筋计算时,算出的钢筋截面面积即能够知道钢筋的根数,这里要求学生计算认真,不能有错误,以免发生配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少筋或是超筋的情况,在实际施工时就会造成承载力的不足,出现安全隐患,影响群众的生命安全。需要专业教师把安全责任意识渗透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2)利用实例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过程中引入工程质量事故和工程安全事故的实际例子,并全面分析失败案例的发生原因,以及对社会和人类带来的损失。这样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就能引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入任务
在授课过程中,分小组进行某一项任务。例如在讲授梁中有哪些钢筋,以及钢筋的直径、间距、布置等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按照不同的钢筋分组动手做出钢筋骨架的模型。即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同学之间分工、责任的落实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4)到企业参观
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资源,把学生带到企业中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责任意识。例如在讲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让学生现场参观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不仅能够加深施工工艺的理解,通过看到施工人员的严谨的工作态度,也能增强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工程意识。
4 结论
通过在教学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推进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以上这些都是通过专业教师的课程设计与组织,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对专业教师的自身专业知识、自身工程意识、自身实践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因此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培养学习的责任意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今后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中国高等教育,2010(15):5.
[2]郑静.广东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及对策硏究[J]广西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5,6(10).
[3]兰微 许云峰.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39.
王丽娟(1979.10—),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职工程类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