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吸纳环境到自主学习宝宝的学习能力哪里来?
2017-12-24陈禾心理学教授编辑春苗设计侯宇
文/陈禾 心理学教授 编辑/春苗 设计/侯宇
陈禾经历/亲子教育专家、应用心理学教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顾问、陈禾亲子教育研究室主任。
许多妈妈都在担心宝宝有智力问题,例如:
1.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动个不停;
2.不能专心做一样事,不断转移目标;
3.记忆力差,记不住,刚会认的字转眼间就忘记;
4.不爱阅读,阅读时不认字,不跟着妈妈念;
5.做什么都慢,好像什么都不喜欢,玩玩具也一会儿换一个。
由于总是盯着宝宝的这些“弱点”,妈妈们越看就越不对劲,越想就越焦
智力差异从哪里来
每个正常出生的宝宝,智力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出生以后的短短3年里,由于成长环境不同,父母的育儿能力以及亲子互动的方式方法有别,宝宝之间的智力差异就逐渐明显。这是为什么?
宝宝学习能力是怎样养成的
● 在面对陌生事物或一项外来刺激的时候,会产生好奇心,进一步建立关注点。
●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引发探索求知的兴趣,想知道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 立即动手去接触,在观察中探索,动手进行体验,在体验中满足认知的欲望。
● 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停追问为什么,搞不懂时就需要动脑筋去解决。虑。有妈妈甚至问我:“我的宝宝是不是得了自闭症呀?怎么办呢?”或者相反:“这么动个不停,是不是多动症呀?我该怎么教育他?”
自闭症、多动症都是病,而且是先天性的脑科疾病,并不是谁要患上就患上的,而患上了也不是单凭“教育”就可以复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怀疑?关键是:这些妈妈不明白宝宝心智成长的自然规律,也不懂宝宝的学习特点,因此只是看着宝宝不如己意的一些表现,便着急起来。
事实上,从上述这些问题来看,宝宝并非智力障碍,只是缺乏学习能力。
● 天天就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这就是早期经验。
● 每项尝试都获得一次经验,先前的经验就是后来的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这就是学习能力。
0~3岁——发展学习能力的关键期
学习能力并不是妈妈用心教、宝宝努力学就可以获得的。从自然成长的角度来看,发展并提高宝宝的学习能力,0~3岁是个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妈妈必须要有作为,有规划地为宝宝创造经验积累的机会。这些作为,表现在3个方面:
10~3岁阶段的大脑神经网络优化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本体觉的刺激活动,促进神经回路的建立与统合,这是心智成长的奠基功夫,功夫做得恰到好处,宝宝的智能便会“天天看涨”。
2从“吸纳环境”到“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
宝宝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叫“吸收性心智”,这个能力,让宝宝看到什么便加以模仿,尽情吸纳。但随着自主意识的萌发,宝宝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看法,于是尝试按照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渐渐地学会掌握自己的学习方向。
3从“直觉思维”到“知觉思维”的发展
宝宝在纯粹吸纳环境的学习阶段,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切随性而为,什么行为都是直觉的表现。随着认知力的提高,思维能力渐渐提升,面对任何事物的时候,便有了简单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这个过程,便发展出知觉思维能力。
这3个方面的发展可以不分先后,同时进行,但却不是个别发展,而是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例如左右脑统合发展,加速了自主意识的发展,也推动了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了知觉思维的活跃。反过来,自主意识的发生,加强了探索求知的欲望,在锲而不舍的探索活动中,知觉思维越来越活跃,左右脑统合也在加速。
大脑神经网络的优化,我先前已经做过分析。事实上,妈妈在学习宝宝的成长规律时,渐渐就能掌握其中的诀窍,所以这里不再细说。
帮助宝宝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觉思维是一个大难题。我说的难,其实不是“难于教育”,刚好相反,由于对宝宝的爱与保护,妈妈往往过度关注宝宝的一切思想言行,于是无微不至地照顾。这个“无微不至”没有限度地发展,结果变成了处处干预,钳制了宝宝自由成长的机遇,妨碍了宝宝自主意识的萌发。宝宝的心智成长是否继续前进,关键就在妈妈一念之间。
吸收性心智的发展与转化
从襁褓时期开始,生活环境中存在的一切,包括环境布置、事物的静态动态表现、家人的言谈举止、妈妈和宝宝的互动和回应方式,宝宝看在眼里,便会进行模仿学习。这时的一切活动,都是“被动式体验”。被动式体验的结果,便是一概吸纳。
月龄6~24个月是宝宝的第一个“苏醒期”。苏醒,这里是说宝宝的生理发育和大脑神经发展已经达到某种成熟的程度时,在思想和行动上产生的自觉性冲动。这个时期的宝宝逐渐显露出以下一些阶段性发展的特点:
第一阶段
视觉和听觉功能逐渐完善,能坐起爬行移动身体,视野开阔了,于是面对眼前的新奇事物,总要弄清楚“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例如看到盒子,摸一摸,打开它,看看有什么?妈妈在厨房做什么?去看看。天天就这么折腾,忙个不停。
第二阶段
在认知能力逐渐加强下,宝宝开始了动手参与的欲望。看着妈妈在扫地,他也要扫;妈妈给他喂饭,他要自己吃。虽然手部小肌肉运动能力还不完善,什么事都搞得一塌糊涂,仍然乐此不疲。
第三阶段
在亲手体验下,宝宝开始关注“自己”。钻椅子脚、抛掷物品、舀水倒水、蹿上跳下、敲敲打打……这样折腾,宝宝其实没有目的,只是想试一试。就在这样折腾的过程中,宝宝初步认识了环境和物品的特点,认识了自己的能力,也体会到自己的肢体活动和空间的关系。
第四阶段
在寻找并发现自己的过程中,宝宝逐渐地建立了自信。于是,一场被认为“叛逆”的斗争开始了。妈妈要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不让做的,偏要做。其实这不是叛逆,他只是通过这种逆向思维,想进一步窥探自己的能力。
这四个阶段如果能够顺利度过,完成了自己的观察、体验的实验,宝宝逐渐对自己有了认识,也提高了认知能力,于是自主意识便逐渐形成。自主意识就是自主学习的基础。从这时候开始,宝宝的学习能力便会天天在提升。
相反,过度担心宝宝的“安全”和“不听话”的妈妈,处处给宝宝设置障碍,遏制了宝宝的探索兴趣,结果宝宝可能会继续听话,只做妈妈给他安排的事,于是,失去了发展学习能力的关键期。这一来,宝宝的心智成长滞后,许多不如人意的表现开始显露。这才是造成妈妈怀疑宝宝有智能障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