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运用非物质文化繁荣群众文化

2017-12-24李丽芬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0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群众

李丽芬

如何运用非物质文化繁荣群众文化

李丽芬

群众文化是以群众为主导者、以社会文化娱乐为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精神层次的一种追求和向往,是传统文化形式的体现。在新形势下,要充分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繁荣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工作者一直潜心研究和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群众文化进行深入探讨。

群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群众文化起源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紧密联系,是一种人们在娱乐休闲、精神领域活动内容的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文化财富的积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互相依存,是人们表达情感与社会联系的表现形式。在我们儿时听到的神话故事和各种传说,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不断完善不断总结才形成的。在文字还没有产生之前,这些具有文学内涵的思想就逐步演变成了文化。我们小时候学的童谣儿歌,在不识字的时候,家长给我们讲述的各种童话故事和教会我们的行为准则,这些都是群众文化起源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

群众文化的基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文学的特点,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述成分,还涉及到不同地域风俗和生产技能等特征,这些都是形成群众文化基础的重要元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保护,能够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

群众文化的根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文化建设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并且在文化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的意识和理念。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基本上是来源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年代的文化内容经过多次提炼挖掘使之不断发展壮大形成当今的群众文化。比如很多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民间戏曲、秧歌、剪纸艺术等。群众文化的根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植根于群众文化的一种形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官享受和体验,还能够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毛泽东同志就曾经引用“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来激励鞭策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团结一致,推倒压在中国人身上的三座大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提高我国人民强烈的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上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引领着人们重视思想道德的建设,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格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群众文化。群众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中都占据重要的作用,在群众文化活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文化的动力和基础。群众文化要想在群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群众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并传扬,就会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繁荣,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背道而驰,那么群众文化就会衰败。从建国前到建国后每一个历史时期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导作用是分不开的。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继承与创新,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也昌盛繁荣起来。我们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以正确的保护和传扬,并要结合时代的信息观念,使广大的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创新与传扬,才能使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不断繁荣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纽带。群众文化要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表现出来,群众文化活动就是满足人民群众自身的精神需求和掌握文化内涵的一种活动。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活动具有文化娱乐、宣传引导、生活实用功能等内容。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是作为一种形式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和不同领域,基于这些层面文化的和谐,也创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和谐氛围,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大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真实的接近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到处都能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存在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各个角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纽带,人们可以从文化遗产中吸收到珍贵的文化底蕴,与传统文化相得益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使群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繁荣发展新时期群众文化

改变非遗传统观念,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随着对非遗传统观念的改变,可以把非遗推向市场,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扩大招商引资,使非遗能够发挥其价值。可以对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种进行专项研究,提高品种的档次和层次,并逐步向文化艺术方面转化,使非物质文化品种内涵提高,从而改变人们的文化消费理念,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真正的反映出来,促进文化和历史的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市场,是非遗传承发展的必经之路,采取这种途径将会获得更大的收益来发展群众文化事业。

重视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靠非遗传承人的保护而存在的,是通过声音形象和技艺表现的文化结构得到延续,要重视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激励政策。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相关优惠政策,对流传于民间的文化有针对性的继续创新发展,围绕民间特色展开民俗活动,也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群众能够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韵味,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拉近,并能以更高的艺术表现形态得到延续发展。在进行群众文化工作时,要注意对非遗人才的培养和保护,要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非遗文化活动,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

对非遗的传承,繁荣群众文化。政府要做好对当地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要结合当地及周边的民风民俗、民间艺术方面给予不断地创新,使其能够与时代接轨并展示非遗的精神内涵,并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让更多的群众能够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工作中,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质量,政府要建立展示非遗的平台,要把民间文化艺术和民间风俗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活动以景点或者成立博物馆向群众开放,这也是繁荣我国群众文化的最佳方法。通过参观活动对非遗图片、视频等资料的展览,为群众提供了我国古代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使非物质文化与现代的生活有机融合,起到了对非遗的传承和繁荣群众文化的作用。

通过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促进了群众文化的繁荣,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史文化,提高群众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和交流活动,在最大限度保持文化遗产原滋原味的同时,与时代接轨,促进了古老的传统艺术有了创新的发展机会和突破,不断总结方法、积累经验,进一步繁荣发展群众文化,使群众文化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生活行为方式,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自觉文化意识。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文化馆)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群众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与文化遗产相遇
多让群众咧嘴笑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