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中“起来”的语义问题探究

2017-12-23单曼曼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3期
关键词:词类语义

摘 要:“起来”在黄廖版的《现代汉语》中被归入了趋向动词一类,但在语言的发展中“起来”的搭配能力不断增强、用法不断地复杂化,这一分类并不符“起来”的大多数用法。本文在语法化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语料分析,对“起来”进行重新归类,以此探讨出“起来”的词类归属问题及不同词性的“起来”所表达的语义问题。

关键词:起来;词类;语义

作者简介:单曼曼,扬州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2

引言:

“起来”一词在语言的发展中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其搭配能力不断增强、用法不断地复杂化。如“我想起来了”,既可以理解为“我想起床了”,也可以理解为“我想起了某件事”,歧义根源在“起来”。仅此句就能分化出两个不同的“起来”,若简单的将其称为趋向动词容易混淆视听,有欠妥当。“在现代汉语里‘起来已分化为两类:一类还保留着动词的特点,可以作谓语和补语;另一类已经虚化,变成跟‘了‘着等类似的助词”。[1]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分化出不同的“起来”,根据其不同用法归为不同的类别,并说明不同的“起来”所表达的语法意义。

一、“起来”的词类问题

关于词类划分的标准问题,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张斌先生认为,划分词类意义是基础,句法功能是标准。[2]本文以张斌先生的观点为依据,在“起来”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句法功能(例句如下),将其分为起来1(动词)、起来2(趋向动词)、起来3(准助词)、起来4(助词)四类,起来1和起来2为实词,起来3和起来4为虚词。语法化内容的一个方面是实词逐渐虚化为没有实在意义的语法成分。这一分法也体现了“起来”由实到虚的语法化过程。

(一)实词“起来”

起来1

起来1是动词的用法,这是“起来”的基础用法。《现代汉语词典》将动词“起来”解释为:由躺而坐、由坐而站;起床;泛指兴起、奋起、升起等。如:

1)你赶紧起来,让老太太坐下。

2)明天不上班,你可以好好躺在床上不起来了。

3)群众起来了,事情就好办了。

例句中的“起来”能受到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如“不起来”;其后可带动态助词“了、过”,如“起来了”、“起来过”;也可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如“你到底起来不起来,上班马上就要迟到了”。1)2)中的“起来”分别表示由坐而站、由躺而坐。3)句中的“起来”指群众兴起,是一种比喻义。例句中的“起来”都符合动词的特点、用法,是动词起来1的用法。

起来2

趋向动词起来2与黄廖本中趋向动词的范围有所不同。黄廖本将“起来”这类词称为趋向动词,而本文所说的趋向动词仅指经常放在动词后作补语的这类“起来”(此动词必须表示位移性,既包括向上位移,也包括向左右的位移)。如:

4)同志们迅速站起来,向毛主席致敬。

5)喧嚣的人群把他抬起来了。

例句中的“起来”作动词“站、抬”的补语。4)中的“起来”表示同志们由坐到站动作的变化;5)中的“起来”表示他通过“抬”这一动作由下到上的运动变化。起来2前面的动词类似的还有“拔、升、飞、挂、举、提、蹦、站、坐、建立”等这些表示位移性的动词。起来1起来2用法变化体现了“起来”的语法化过程,从单独作谓语的起来1增加到作趋向补语的起来2。

(二)虚词“起来”

在语言的发展中,“起来”由基本的动词用法演变为作补语的趋向动词的用法、由空间域引申为时间域的非运动趋向的准助词用法,甚至演变出意义极虚的可作插入语的助词用法。潘允中所说:从明代开始,“起来”在动词后的用法大大丰富起来,并新兴起位于形容词、形容词词组和某些代词之后的用法。[3]这些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同时并存,这一变化正是“起来”语法化的见证。

起来3

准助词起来3已失去词汇意义且只能粘附在动词、形容词的后面作补语(其前面的动词必定是非位移性的)。前加形容詞体现了“起来”搭配范围的扩大,是语法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与起来1、起来2相比词义虚化,但又没有完全虚化为助词,有时从中还能看出其词汇义的痕迹。如:

6)假若打起来,我们必定吃很大的亏。

7)经历了那么多波折,她慢慢变得成熟起来。

8)这次会议很重要,你务必通知所有人立刻集中起来。

6)中的“起来”作动词的补语,这些动词只表示一个动作,加上“起来”表示动作的状态变化,暗含着由“没打到打的动作变化。7)是“起来”前加形容词的用法,表示新状态的开始。6)7)句中的“起来”有种“开始某事”的意思。前面可加副词“开始”、“渐渐”、“慢慢”、“一下子”等。8)中“起来”也作非位移性动词的补语,“集中”也只是表示一个动作,从其后的“起来”中能看出起来2的痕迹,“集中起来”表示由外向内的聚集。但起来3更多的是体现助词的用法,与动态助词“了”、“着”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有的学者将此其称为态助词、准态助词等。

起来4

起来4是“起来”最虚的用法。在句中起到连接或加强语气的作用,一般作插入语或引入一个话题,放到非位移性动词后面,起到连接结构关系的作用。故将此类用法称为助词。

9)现在算起来,我已经有十多年没回家乡看看了。

10)这件事要是真的做起来,还真有点困难。

例句中的“起来”没有陈述的对象,只是泛说,只起到一定的连接作用,但又不能省去,已完全虚化为助词。9)中的“算起来”为插入语,动词和“起来”的结合很紧密,中间不允许插入任何词语。类似的还有放句首的“听起来”、“论起来”、“说起来”等。10)中的“起来”与9)的用法有所不同,相同的是它也没有陈述的对象。与起来1、起来2、起来3相比语法化程度最高,故也将此归入起来4一类中。

起来1是基础用法,起来4是目前在现代汉语中最虚化的用法,起来1和起来4所占比重较小,起来3和起来4处于语法化的中间阶段,所占比重较大。虽然各家对“起来”的词性归属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但对其用法泛化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李琳(2005)对“起来”的语法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将其分为语法化第一阶段和语法化第二阶段,并对语法化的原因进行了说明。[4]

二、“起来”的语义问题

上章节根据语法化的演变过程将“起来”分为四个词类。本章节重点探究不同类别的“起来”所表达语法意义。

动词起来1在现代汉语中所占比重较小,也较容易理解。这里举一个例子对其进行分析。如:

11)她坐了一上午,中间就起来过一次。

句中的“起来”由“她”发出,表示由坐而站,暗含了从下到上的运动过程。无论是表示由躺到坐还是由坐而站,都表示在空间范围内“由下而上,由低到高”的位移趋向义。也即起来1表示趋向义。

起来2在现代汉语中所占比重较大,下面再举几个例句:

12)她一翻身坐了起来,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睛。

13)他的思想随着曼妙的歌声飞起来了。

12)指她随着“坐”做由下而上的运动,离开了某一参照点;13)中的“飞起来”也离开了参照点,但不表示实际运动趋向,是一种比喻用法。也即起来2表示空间范围内由下而上、由低到高的趋向义。起来2表示向上趋向义与前面的动词也有很大的关系,前面的动词表示一定的位移(包括是实际位移和比喻义位移),其后的“起来”表示趋向义。

实词起来1和起来2都表示空间范围内的向上趋向义。

虚词起来3和起来4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先看准助词起来3所表达的语义。如:

14)他们高兴地大声唱起来。

15)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公司逐渐发展起来了。

16)天渐渐地黑起来了,万家灯火渐渐亮起来了。

17)村民們联合起来将为非作歹的村支书告上了法庭。

18)他们一见面就拥抱起来了,说明感情甚好啊。

19)干了这碗心灵鸡汤,你工作的积极性就能调到起来。

以上是起来3的用法,但它们表达的语法意义并不完全相同。14)15)中的“唱起来”、“发展起来”,表示“唱”、“发展”这一动作的开始。动词只表示一个动作,其中蕴含的动作变化、开始并继续是表义的重点。而且这几个句子前都可加“开始”,句子的基本意义不会改变。16)句中的“起来”表示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表示“开始黑起来”,蕴含着新状态的开始并将持续下去的意思。至此“起来”由空间域发展为时间域,表示一种动作状态的开始。汪丽(2014)认为:时空概念的转化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手段,用表达空间概念的词语来表达时间概念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空间意义”表示人或物的具体位移,而“时间意义”表示一种趋势或状态的延续。[5]如“站起来”和“唱起来”,“站起来”表示空间范围内具体的位移,而“唱起来”凸显时间位移,表示开始义。我们将表达状态起始义的“起来”用起来3a表示。

17)、18)句表示已经联合、已经拥抱之义。“起来”表示动作的完成、已产生某种结果;19)句是一个假设句,要是你干了心灵鸡汤,结果就是你的积极性能调动起来,“起来”表示一种结果义。本文用起来3b表示动作完成、结果义。仔细观察17)、18)可发现其中的“联合起来”、“拥抱起来”表示由外而内、由四周到中间聚集的意思,从中可看出“起来”是由“从上而下、从低到高”趋向运动演变的痕迹。

准助词起来3表达的语法意义分为两类:起来3a表示状态起始义,起来3b完成、结果义。

20)论起来,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你是罪魁祸首。

21)这篇文章读起来很耐人寻味。

22)这话如今看起来挺平常,但当时我却激动得掉泪了。

23)自行车修理起来还真费时间。

以上是已虚化为助词的起来4的用法。助词起来4所表达的语法意义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助词本就是虚词中的“大杂烩”,一些词类归属存在问题的词大都归为了助词,表达的语法意义也千差万别。20)、22)是以插入语的形式出现,20)中的“起来”表示一种主观看法,有估量、揣测之义。21)23)中的“起来”吴洁敏认为是一种假设关系,可用“(假如)……的话”替换,[6]如“这篇文章假如读的话”、“自行车假如修理的话”,如此变换句义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这种假设义也是人们的一种判断、看法。22)中的“起来”表达的语法意义与前两者不太一样,是“现在看起来”,暗含着与以前相比现在怎样的意思,是对现在看法的一种评价,有学者将其称为评价义。这种评价义也是人们对某事的一种看法、观点。由于起来4表达的语法意义纷繁复杂,不管是对某件事的估计、揣测、假设,还是对某件事的评价,终究是人们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大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本文将起来4所表达的语法意义称为主观看法义。

起来3表达的状态起始义和完成、结果义及起来4表达的主观看法义都是“起来”的虚化义。

结语:

在语言的发展中,“起来”从单独作谓语到作动词、形容词的补语,从表义的单一化到表义的复杂化、多样化,这些用法同时并存告诉我们简单地将其称为动词、统称为趋向动词是不符合语言发展的事实,需对其进行分类讨论。

参考文献:

[1]房玉清.《“起来”的分布和语义特征》[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

[2]张斌.《汉语语法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潘允中.《汉语动补结构的发展》[J].中国语文第1期.

[4]李琳.《趋向动词“起来”的相关格式及语法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硕士论文,2005年.

[5]汪丽.《“起来”与“下去”的语法意义对比分析》[J].语言研究,2014年.

[6]吴洁敏《谈谈非谓动词“起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

猜你喜欢

词类语义
语言与语义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从唐诗的对偶看汉语的词类和语法
漫谈高考考点对词类及句子成分的隐性考查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深+N季”组配的认知语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