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米莉亚》中的黑色城市书写
2017-12-23李婉夕
摘 要:亨利·菲尔丁是18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剧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汤姆·琼斯》也常被视作英国18世纪小说的最杰出巨著。而他的最后一本小说《阿米莉亚》却被认为是菲尔丁“最不讨人喜欢”的作品。在《阿米莉亚》中,菲尔丁揭露了早期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批判了腐败堕落的城市生活。本文将从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公共生活三个方面分析小說中的城市生活景观,探寻菲尔丁对堕落的城市生活的批判。
关键词:亨利·菲尔丁;《阿米莉亚》;城市书写
作者简介:李婉夕,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1
一、“利益”为先的家庭生活
在《阿米莉亚》中,菲尔丁除了描写了善良单纯的主人公阿米莉亚和布思的坚贞的婚姻爱情的同时,还描写了另外两对不伦的婚姻。詹姆斯夫妇貌合神离,各怀鬼胎。詹姆斯上校选择和他的太太结婚是觊觎她的美貌想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詹姆斯太太表面上爱着詹姆斯,心里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因为詹姆斯得到了一份遗产变得十分富有,所以在这场婚姻交易中,除了没有丈夫的陪伴,她可以从容地享受自己的生活。为了能留在城市,詹姆斯太太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丈夫拉皮条,出卖自己和阿米莉亚的友情。这其中还暗藏着自己的小心思,她希望能顺理成章的趁机引诱得到布思。
当特伦特继父的独生女向他表示爱意时,出于报复自己的继父夺取自己母亲的遗产并且不让自己进家门的目的,特伦特立即和他的太太结了婚。然而好景不长,特伦特的继父由于作伪证,身败名裂抑郁而死。特伦特惊讶地发现此时他们的财产仅仅只剩下“一年出息值四十磅的小小田产,还有大约两百磅的现钱。”[1]所以,发现好色的勋爵在偷偷地追求自己的太太时,特伦特又打起了鬼主意。他假意离开家为他们的私通提供方便,实则是为了抓住现场证据躲在了密室中。看到当看到自己的妻子和勋爵“相爱”的场面时,他立马冲出来,威胁勋爵支付一笔巨款以及为特伦特提供一份体面的工作。特伦特太太对勋爵的爱意也是基于利益的追逐。所以,当勋爵渐渐对其冷淡下来时,特伦特太太顺从地成为了“一种对勋爵有用的角色,”[2]以此过上体面的生活。
在城市中,“爱情如果不带来利益,那是一盘没有味道的菜”。[3]通过布思夫妇和詹姆斯夫妇、特伦特夫妇之间的对比,菲尔丁表达了对城市中追逐利益、算计以及城市人自私自利的批判。
二、阴暗的社区生活
小说中布思夫妇为了躲避债务逃到了伦敦宫廷周围王室司法官辖区范围内,房东太太埃利森表面友好,十分关心他们,实质却是为贵族拉皮条。他们有着一成套的步骤,先是对布思他们表示各种亲近拉近彼此的距离。接着,单独邀请阿米莉亚去剧院看剧,因为剧院在辖区范围外,布思没有办法同行,以此制造和勋爵偶遇认识的机会。不料阿米莉亚坚决拒绝了与暗示过爱意的勋爵往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勋爵假意要帮助布思回到军队任职,又送给阿米莉亚的孩子各种昂贵的玩具表示友好,使得阿米莉亚逐渐卸下了防备,险些遭到勋爵的毒手。后来布思偶遇的兄弟军官特伦特,也是打着友谊的幌子,千方百计地想使布思陷入困境或贫穷之中,企图夺走阿米莉亚的贞洁。而他们一直以来的好友詹姆斯上校为了得到阿米莉亚,想方设法地让布思呆在监狱或者将布思夫妇分开,詹姆斯太太实质也对布思有所企图,最后竟也为她的丈夫得到阿米莉亚出谋划策。就连使阿米莉亚免遭贵族毒手的班奈特(阿特金森)太太最后也不忘利用阿米莉亚的身份为自己的丈夫谋得一份调职令。而相比之下小说中哈里森博士管理的教区居民相处和谐,生活宁静富足。布思短暂的农民生活充满快乐,邻里和睦,家庭幸福美满。两两对比,更突出了菲尔丁对城市罪恶、精于算计的批判。
三、“危险的”公共生活
18世纪的英国是“一个普遍的追求享乐和公共生活非常活跃的时期。”[4]假面舞会是当时英国人民社交娱乐重要形式之一。小说中,假面舞会更是最为重要的场景,作者借描述假面舞会不安全来影射当时伦敦丑恶的一面。大家带着面具伪装,谁也不知道面具下隐藏的真实面目究竟是什么。大家在面具的伪装下,尽情地干着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和交易,以满足自己真实的欲望。詹姆斯上校和勋爵邀请阿米莉亚参加假面舞会的目的就是企图引诱阿米莉亚,夺取她的贞洁。詹姆斯为了知道阿米莉亚在假面舞会上的装扮,晚上九点便来到布思家中等待自己的太太。勋爵派自己的皮条客尾随布思夫妇,告诉自己阿米莉亚在假面舞会里的准确位置。詹姆斯太太为了布思偷偷换掉自己原先的装扮,化身为穿蓝色化装舞衣的女士向布思说着暧昧的话。马修斯小姐威胁布思舞会之后一定要去找她,否则就将他们在监狱里私通的事公之于众。总之,欺骗、虚伪、陷害充满了整个假面舞会。
在《阿米莉亚》中,菲尔丁通过布思夫妇为了避债来到城市生活,为我们展现了十八世纪早期城市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性贪婪堕落、生活空虚,社会秩序混乱的都市生活图景。通过揭露城市发展过程中种种问题和阴暗面,表达了他对城市的批判和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
[1]亨利·菲尔丁,阿米莉亚[M]. 吴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2]亨利·菲尔丁,阿米莉亚[M]. 吴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亨利·菲尔丁,阿米莉亚[M]. 吴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4]陈晓兰. 城市意象——英国文学中的城市[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陈晓兰. 城市意象——英国文学中的城市[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亨利·菲尔丁,阿米莉亚[M] 吴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黄梅. 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M]. 北京:三联书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