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文唱诵滋养学生的人格新探

2017-12-23石金凤张雪华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3期
关键词:诗文人格素养

石金凤+张雪华

摘 要:诗文唱诵是一种美的享受,追求的是一种文人雅士的气息,更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良好的诗文唱诵习惯可以滋养学生的人格,开发学生的智力,提升学生的品位,同时也是体验人生,陶冶情操的好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诗文唱诵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涵养,并美化青年学生的人格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诗文;滋养;人格;素养

作者简介:石金凤,女,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张雪华,女,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2

人格就是人所拥有的品格,通过人的行为、道德、节操、感情、气质、态度、品格等等,都可完全地呈现出人格来。而高职学生正是处于完美优秀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因此,语文教育在促成高職学生的人格健康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古典诗文和名家名篇,强化高职学生的人格情感培养和文化底蕴的积淀。

中华古诗文蕴含着古人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睿智的人生哲学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职语文课本所选的古诗文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经典名篇,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涵养青年学生的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学生诗文阅读与唱诵的现状及建议

由于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影响,学生对于经典诗文的阅读已经越来越疏远,更不要提诗词唱咏能力的培养了,可以说学生对古诗文没有任何兴趣。在高职课程设置上,语文课时少,在学校缺乏诗文诵读的时间,没有阅读和吟诵古诗文的氛围,只是在考试前背诵少量古诗文应对默写考题,致使诗文唱咏的幸福变成“煎熬”。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厌恶古诗文,更无法在吟诵中提升人文素养。

二、探究尝试用流行音乐来推进古典诗文的赏析教育,唤起学生对古典诗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王登峰说:“如何与时俱进,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经典诗文?首先是让别人有兴趣,用流行歌曲和明星推广经典名篇,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吟唱和流行歌曲不排斥”。比如,教育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的“古辞新韵”,就是用流行歌曲的方式诠释经典古代诗词,从而形成古代优美诗词与流行传唱音乐的有机融合及共生共荣。

可以说,古代优美诗词凝聚了古人心灵世界的内涵,当我们诵读时,心灵必然被无限优美的魅力所吸引,感受到震撼和涤荡,从而使身心感受无限的情感和激发无限的热情。比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年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就是在抒发岳飞的建功立业豪情,这首诗歌中充满了洋溢的爱国情怀,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够采用激情诵读或全班合唱,必然会使爱国豪情感染到每一个学生,可潜移默化地将爱国主义教育洒满教室。

诗文唱诵是一种美的享受,追求的是一种人文气息,更是一种审美的过程。良好的诗文唱诵习惯可以滋养学生的人格,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也是体验人生,陶冶情操的好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诗文唱诵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诗词的兴趣,探索用流行歌曲推广诗文唱诵。诗文唱诵要借助年轻人喜爱的流行音乐的曲调,内容通俗易懂,唱法自由多样。

三、诗文唱诵使学生人格得到滋养探讨

“诗言志,歌咏言”,培养学生用现代流行歌曲的曲风唱诵古典诗文,一方面能提高个人的文学艺术修养,更能感悟和体会诗文中所具有的热爱生活的信念、忧国爱民的情怀、奋斗不息的精神,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诗文唱诵,体会诗词中表达的家国情怀和儿女情思,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净化心灵,滋养学生美的人格。

歌曲《烟花三月》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哪/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其实这个歌词,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翻版,歌词作者在尊重原版诗词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但歌词的情感、思绪等,依然同原版诗词具有天然联系,既具有一致性,也具有创新性。并且,歌曲《烟花三月》的歌词简单易懂,能够有效吸引高职学生对诗歌中友情的思考,充满了人文关怀。所以,歌曲《烟花三月》就是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推进了古诗词的赏析。

流行歌曲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情感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会是今人的心理映照。

四、培养学生诗文理解能力,塑造完美人格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典诗文经典更是其中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其中有大量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佳作。

唐朝诗歌多为积极向上的,通过对已有现实的关注,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比如,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充分地表达了诗人要实现人生理想的决心。尽管杜甫一再受挫,但是始终没有放弃执着的追求。无论现实多么残酷、艰难,爱国诗人杜甫始终心系国家安危,直到晚年,他依然坚信“北方朝廷终不改”。另外,李白也是富有理想、不畏挫折,能够积极进取的人生典范。其《将进酒》更可见到诗人的精神气魄,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更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虽然,现实与理想有着差距,但是诗人依旧坚定地追求者人生理想和信念,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然而,现在的高职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理想信念越来越淡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借助古代诗词的魅力,激发高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重塑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与古人对话的方式,反思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使高职学生形成丰富而舒展的个性、正直而刚健的人格,形成独立、自由的价值主体。在诗文诵读教学中,要唤醒高职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通过古诗文诵读,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心灵得以净化,滋养学生获得健康人格。

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以诗文为教材的传统历代流行,如宋代编选的《千家诗》历经数百年而不衰。把音乐作为引领学生学习、欣赏诗文的独特途径,用唱诵的方法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古诗文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用流行音乐来推进古典诗文的赏析教育,把高深的文化平民化,普及化。让古典诗文中流淌着流行音乐的音符,让流行音乐中荡漾着古典诗文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诗文唱诵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涵养青年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中国诗词歌曲演唱研究》中国诗词歌曲演唱研究中心,2011.11.

[2]《走近人文:高职人文素质教程》邵军,2007.8.

[3]《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论》马明华,2010.8.

猜你喜欢

诗文人格素养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