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学视角浅析安妮宝贝小说

2017-12-23马明珠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3期

摘 要:语言学与文学是一个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学分析来了解一部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风格特点。安妮宝贝作为当代文坛的非主流作家,其作品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较高的销售量和持续的销售生命。本文试从词汇角度分析《春宴》——她的一部保有争议的小说,以此来探究该作品在语言学方面的文学魅力。

关键词:语言学与文学;《春宴》;文学魅力

作者简介:马明珠(1992-),女,汉族,安徽滁州市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1

安妮宝贝,原名励捷,1998年起发表小说,凭借《告别薇安》在网络上迅速走红。2018年8月,《春宴》这部万字作品发行,这是一部立意单纯的小说,讲述的命题是:一个人与所置身的时代,可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安妮宝贝以前所未有的超长篇幅,描写了两个女子——周庆长、沈信得,在各自人生中所经历的生命状态。

文学是由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构成的,“语言体现小说作者对生活的基本态度”(汪曾祺,1994)。本文将选取安妮宝贝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名词作为案例,通过分析其代表作《春宴》中的关键意象,从语言学的角度解读作品的特色。

一、颜色词

在安妮宝贝以往的作品里,偏爱冷色调,而在《春宴》中,作者延续了之前的作品风格,并且在该部作品中使用了比以往更为灰暗的色调。在整部作品中,白色出现了七十一次,黑色出现二十八次,灰色出现了十二次,而红色只出现了三次,黄色一次,全书中没有粉色。由此可以看出,安妮仍然沿袭了以往的语言风格,用冷色调的颜色词来营造冷峻的语言效果,同时也衬托出整部作品的主题,即爱非黑即白,没有是非对错,是庄重严肃的。《春宴》整部作品表達了人对爱这一情感因素和自身的反复探索、实践和验证。相比以往的作品风格,安妮在《春宴》中的用色更趋于单一,如果说明亮的颜色表达爱情的炽热,那么单一又灰暗的颜色就象征着热烈又悲哀的爱情主题的终结,烘托出成熟,冷静,坦然的爱情观主旋律。

二、服饰词

安妮宝贝在以往的作品中,人物的惯常装扮为棉布衬衣加牛仔裤。而在《春宴》中,人物的着装风格有所变化。安妮用不同的服饰来暗示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命运。例如:“小圆领白色衬衣,藏蓝粗布裤,球鞋,风格中性”(安妮宝贝,2011)。又如,顾曼璐和梁太太做着相同的职业——交际花,但却穿着不同。顾曼璐出身贫寒,做交际花只是为了维持生计,她接触的男人是一些经济地位较低的,顾曼璐的穿着主题色为红、蓝、绿等色彩的旗袍,如此杂乱且冲撞感强的颜色堆叠在一起,便勾勒顾曼璐低俗浓艳的交际花造型。与之相对的是梁太太,她比顾曼璐有着殷实的家庭背景,她做交际花只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她的服饰主要是以绿色和黑色为主,这两种颜色都是冷色调,与她媚俗冷艳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呼应。

在整部作品中,女人们的衣服虽千变万化,大部分男人们的穿着及装扮依旧清爽简约,象征着简单、自然、纯洁的感情主基调,在此基调下,作者以冷静的叙事口吻述说着人物内心情感的波动。

三、花类词

在《春宴》中出现最多的花有玉簪花,茉莉花,玉兰花,佛手花,百里香,山樱花,山竹花,鸾尾花,海棠花等。这些花都是以干净素雅著称,以粉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其中,海棠花在文中出现频率最高。海棠花又叫断肠花,古代诗人常用它来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在安妮的笔下,海棠花出现的场合通常是悲剧发生的场所。鸾尾花又叫蝴蝶兰,有剧毒,花语为“我爱你”,因此在安妮的笔下,鸾尾花成了一种破碎的美丽,可望却又不可即的典型代表。山樱花就是樱花,樱花的花期很短,仅有四到十天的寿命,在安妮的作品里处处可见樱花的身影,它们都代表了易碎易逝、不坚固的爱情。同样,在《春宴》中,和这些花有关的四个女主角恰好具备外表内敛而内心丰富的特点,这使得她们的情感道路坎坷又波澜。

四、生造词

“持有”、“殊遇”、“需索”,《春宴》经常出现这三个“生造”词语,未必尖新,但作者赋予了自己的用意。这些词原本表达主动意义,但作者却用作了被动,赋予了其新的含义。从词语的形态上看,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从语义上看,这些词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又上引申出了新的意义。如小说中描写人物有了一种心情时,不是人物主动“持有”一种心情,而是反过来心情“持有”了人物。

《春宴》这部小说在色调、人物服饰和花朵的选择上与以往的作品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在色调方面,为了更好地渲染人物的身世和性格,安妮在《春宴》中更加大胆地选用了比以往更阴暗的色调。在服饰方面,人物的着装种类更为单一,类型更为简洁,颜色偏向素色,有些人物甚至还出现了始终如一的服饰,更好地烘托了人物迥异的性格。在花朵的选择方面,作者也是偏向选择素雅的花朵,以来体现在这部作品中对爱失去信仰的主角们悲剧的结局。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安妮在颜色词、花类和服饰词三个不同的角度较为全面地塑造了小说的人物性格。

参考文献:

[1]安妮宝贝,春宴,作家出版社,2011.

[2]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作家出版社,2003.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汪曾祺.文论卷[A].汪曾祺文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 61.

[5]夏艳,安妮宝贝写作的文体风格,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6]郑国庆,安妮宝贝小资文化与文学场域的变化,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7]周琴,安妮宝贝两部小说的语言学分析,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