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晓风记叙性散文“以简驭繁”的行文特色

2017-12-23栾桂斌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3期
关键词:句法散文

摘 要:张晓风的散文集文本中,简单的句子主干常伴以信息丰富的定语或状语修饰成分,并多用并列、转折或解说的形式组织复句或句群,两种行文特色均起到了“以简驭繁”的作用。本文以上述两个方面为切入点,从句法的角度,以该文集为文本材料,从语言组织与文意表达关系的层面,揭示简单的句法形式对复杂文意传达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散文;记叙性;句法;以简驭繁

作者简介:栾桂斌(1998.1-),女,吉林长春人,本科,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1

张晓风记叙性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为作家上世纪80年代完成并发表,被称为清空自在的台湾“第三代散文”的代表,收录15篇作品,8篇记人,7篇叙事,语言隽永而朴实自然,情感沉淀而历久弥新,二者相得益彰。作家用适当的方式组织规划语言,因而得以恰当地表達思想,抒发情感。

一、将大量信息设置为定语或状语修饰成分

把大量信息置于修饰成分,作家将这种手法运用到了极致。在作家笔下,句子的主干部分与修饰成分担负着不同的表意功能:主干宜简,用于拣出强调部分,理清形式层次;而修饰成分宜繁,用来丰富语意的内容和内涵。简明的主干又对繁复的修饰成分构成统率,使行文整体脉络清晰不乱,成就了作品精致唯美的语言风格。

二、多用并列、转折或解说的形式组织复句或句群

在复句或句群的组织方面,作家多用并列、转折或解说的形式。并列式的前后分句(或句子)分别叙述或描写有关联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或句子)间或者是平列关系,或者是对举关系。转折式的前后分句(或句子)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后者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正义。可见,并列式和转折式都是使人一目了然、易于把握语意重点的形式。解说式的分句(或句子)间有解释和总分两种关系,文本多用的是“解释”,即后者对前者进行解释,一般不用关联词语。解说式的表达也使语言在同一层次的简单形式下,达到表意加深的效果。

(一)并列式

1.后山的蛩吟在雨中渲染开来,︱台北在一片灯雾里,︱她已经不在这个城市里了。(《她曾教过我》)

2.他原是一个闲适自安喜欢在烛光下读文章的人,︱他原是一个喜欢坐在茅棚下望着大海出神的人,︱他是一个跟孩子玩得忘了自己是个成年人的人。(《承受第一线晨曦的》)

3.我去即山,越过的是空间,平的空间,以及直的空间。︱但山来即我,越过的时间,从太初,它缓慢的走来,一场十万年或百万年的约会。(《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4.剪水为衣,抟山为钵,山水的衣钵可授之何人?︱叩山为钟鸣,抚水成琴弦,山水的清音谁是知者?︱山是千绕百折的璇巩图,水是逆流而读或顺流而读都美丽的回文诗,山水的诗情谁来领管?(《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例1中“蛩吟”、“台北”与“她”,通过意象的平列,突出“她”去世的事实,以表达对先师的怀念;例2中,由自由短语作定语的分句构成的并列复句,通过分句的平列排铺,强调了主人公单纯的个性;例3通过“我去即山”、“山来即我”两种情形的并列,体现“我”此生有缘登上拉拉山的幸会之情;例4对山水体验的三重并列句,强烈感叹山水知者甚少,而突出自己对山水的情有独钟。

(二)转折式

5.历史及可信,︱却又几乎令人不敢置信。(《你还没有爱过》)

6.走出林宅,忽然冲动地返身想拥抱什么,︱却只听得敦化南路急律律的一片车声。(《新灯旧灯》)

7.俯视脚下的深涧,浪花翻涌,一直,我以为浪是水的一种偶然,一种偶然搅起的激情。︱但行到此外,我忽竟发现不然,应该说水是浪的一种偶然,平流的水是浪花偶尔憩息时的宁静。(《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8.三十年,把一个小女孩走成一个妇人,双连,仍是熙熙攘攘的双连。︱而此刻走着走着,竟魔术似的,又把一个妇人走回为一个小女孩。(《大型家家酒》)

例5通过转折强调后句,表达对悲壮的战争史实的震惊,进而抒发对革命先烈的景仰之情;例6通过转折,强调对“林宅”的追忆被“急律律的车声”击碎,映射出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表达了对传统古迹无力挽回的惋惜之情;例7通过“我”的认识的转变,表现了“浪花”持久的活泼湍急,及“我”对“浪花”的喜爱;例8通过转折强调后句,重走面貌依旧的童年之路,使主人公的心境也仿佛回到童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儿时回忆的体验之真切。

(一)解说式

9.每有一句好笑话,也无端想起他来,︱原来这世上能跟你共同领略一个笑话的人竟如此难得。(《半局》)

10.所谓战争和诗,在根本上应该是一种事业——︱都是沾血来写的一种事业。(《你还没有爱过》)

11.听起来简直像旧式小说。︱一个新嫁的女子不磨新镜,磨一方沉沉的砚。(《看松》)

例9通过后句对前句的解释,形象具体地表达了“知音难得”的心情,进而表达了对已逝故友的惋惜与怀念;例10通过对“一种事业”的解释,体现了对伟大“事业”的感慨,对献出真情与热血的军人和诗人的崇敬;例11通过对“旧式小说”的解释,赞美了“新嫁的女子”贤良务实、甘于奉献的情怀。

作家用并列式、转折式和解说式组织构成的复句或句群,使内容丰富而不失调理,读来逻辑清晰,易于了然。此三种组织形式的运用,对文本复杂的表意起到了重要的逻辑层次梳理作用,可将内容更丰富、维度更大的意义表达简单驾驭,为增加表意的广度和深度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文莲. 论新时期中国散文中的生命意识[D].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2]黄飞. 论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的诗意追求[D]. 福建师范大学 2004.

[3]蔡江珍. 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想象[D]. 苏州大学 2004.

猜你喜欢

句法散文
散文五章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