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仪之光

2017-12-23高歆然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1期
关键词:晚辈曾子见面

高歆然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的长河波涛滚滚,流淌至今,五千年来生生不息,日夜兼程。如今,朝气蓬勃的我们踏入这浩荡的历史大潮中,回望源头,那优秀的传统文化礼仪隐约闪耀着光辉,90后的我們是否忘记了礼仪之邦的美名?是否还在学习并传承那中华文化中行走、见面、入座与饮食的礼仪?

行走之礼,礼在尊重。古代常行“趋礼”,用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现在我们中学生走路力求“潇洒”,边走边闹。还有的同学以害怕老师为由,见到老师就飞奔离去。如今,行走之礼已在中学生身上荡然无存。

见面之礼,礼在真诚。古代“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行礼时双手合抱,举至胸前,这是一般的见面礼。如到人家做客,主客之间见面可行“作揖礼”两手合抱同时上身向前屈,态度真挚,问候真挚。古人见面礼演变到现在,已经变得大方、热情得多。见面一句“哈喽”,一个微笑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但多数的寒暄缺少真诚,热闹的背后更多的还是冷默。甚至有的学生见到陌生人或师长,却变得爱理不理,失去了传统见面礼仪的热情和真诚。

入座之礼,礼在有序。传统社会坐席是有主次尊卑之分的,何等身份、何种辈分,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尊卑之分,但是也要长幼有序,起坐得体。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坐在孔子身边侍坐,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面向老师请教。“曾子避席”告诉我们,该坐则坐,该起则起,起坐有序,既体现了自身的修养,又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回想起我们自己,有些做法很惭愧,上课起立总是想偷懒,站起来也是东倒西歪,公交车上与老人小孩抢座……

饮食之礼,礼在文明。古代的饮食礼仪相当完善。例如,在饮食过程中,讲究“与人共食,慎莫先尝”也就是在宴席上,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又如长辈与晚辈同时夹菜时,晚辈的筷子应在长辈筷子下。还有用餐时尽量安静,碰杯时晚辈略低于长辈,不挑剔、不浪费等。

但如今我们周围用餐的文明程度已经明显下降。进入餐厅,喧闹声此起彼伏,独生子女在家中独占自己喜欢吃的菜。挑食、浪费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甚至在餐桌上还会出现晚辈长辈“筷子打架”的现象。中华传统的饮食文化也正慢慢衰退!

回首遥望,礼仪之光曾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源头璀璨闪耀,它成就了礼仪之邦的美名,晕染了炎黄子孙的谦谦仪表。我们不能让它就此暗淡下去。虽然有些繁文褥节需要摒弃,但许多优秀之处有待我们传承。它是一个人的修养所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之光,更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不衰的精髓,我们要让它放射璀璨的光辉!

猜你喜欢

晚辈曾子见面
曾子杀猪
秀逗蘑菇村
过年世相
不能见面
你好,春天
大伯家的几个晚辈
曾子杀猪
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
在钟塔见面
曾子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