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角度应注意的几个误区
2017-12-23乌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处新闻媒体中心报社
程 欢/乌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处新闻媒体中心报社
浅析新闻角度应注意的几个误区
程 欢/乌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处新闻媒体中心报社
基层通讯员与报社记者相比较,最大的优势在于基层通讯员大多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很多通讯员自身正是新闻事件的参与者,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来自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写出来的新闻更鲜活。基层通讯员与报社记者相比较,最大的劣势也恰恰在于基层通讯员大多工作在生产第一线,视野受到局限,总领全局的高度欠缺,不少通讯员,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总是觉得自己写的新闻报道缺乏深度,欠缺力度。其实,这就是原因所在。
新闻角度;注意事项;误区
我认为,要当好基层通讯员,认准一条就够了,那就是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弱势。当然,这一条谁都会想到,说起来也容易,要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首先我们要知道新闻角度应注意哪几个误区。
一、避免“万能角度”的误区
有人说,一好百好。一个单位盈利了,完成了生产经营任务,写什么都好写了。“三八”节,写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企业生产经营搞的好。“五四”节,写青年团员发挥生力军、突击队作用,所以企业生产经营搞的好。“七一”,又写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所以企业生产经营搞的好。到了“重阳节”,是不是再写离退休职工发挥作用好,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所以企业生产经营搞的好?到了“六一”,是不是也可以写娃娃们学习好,所以家长安心工作,搞好了企业生产经营?这就是乱扭角度。“太阳出来照四方,照到哪里哪里亮”。照这样,写“四好班子建设”,就说企业搞的好是班子建设的结果。这样的新闻,没人相信。这样的角度,是失败的角度。任何取得成绩的单位,他的进步是有很多原因的。但是,其中一定有一个主要原因,这个主要原因才是新闻报道的价值所在。看风使舵定角度,随着形势变角度,不顾事实扭角度,这都是通讯员需要注意避免的误区。
二、避免“永恒角度”的误区
永恒的角度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角度,即年年都是一样的角度。有的通讯员去年写了某某单位3年安全无事故,今年就写某某单位4年安全无事故,到明年估计他还会写某某单位5年无事故,变化的是时间、数据,不便的是抓安全的做法。这样的新闻,真是好写,特别是在计算机上操作,更是得心应手。但是,这样的新闻,谁能说是真正的新闻?谁会愿意天天看、年年看这样的新闻?久而久之,出于永恒角度写出来的新闻势必失去群众基础,没人愿意看这样的新闻,导致新闻报道的最主要意义失去。另外,站在永恒角度进行的新闻报道还容易使得报道脱离群众,不能对群众身边真实发生的新闻线索进行很好把握,导致新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是会被群众抛弃的。
三、避免“强加角度”的误区
强加于人的角度,是指通讯员用想当然的思维方法,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新闻事实里。观点要来源于新闻事实,不是有了观点才去找材料。有了观点找材料不是让自己的观点与现实相符合,而是让现实与自己的观点相符合,这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悖,因此,这种误区在新闻报道中要注意避免。
四、避免“只取所需”的误区
“一俊遮百丑”,或者“一丑遮百俊”,这都不好。说一个单位好,仿佛一切都是好的。说一个单位差,仿佛一切都是差的。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成绩和不足并存,缺点和优点并存,顺境和困难并存。当然,总有一个方面为主,一个方面为次。片面地突出一个问题,而对另一个方面只字不提,就会给人不实在、不真实、不客观的感觉。新闻报道之所以不真实,很大部分不是因为采访不深入,选择的角度或材料不真实,而可能是因为它反映事实不全面。很多时候,新闻报道只采取一个角度进行突出报道,导致受众对新闻的真实性抱有怀疑态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新闻事件的全貌反映给受众,让受众在掌握足够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知识、判断力去判断一件新闻事件,而报道者要做的就是将事件反映给受众,而不应该在报道时带有一定的喜好或评价去报道,导致对受众产生引导,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及真实性。
五、避免“多重角度”的误区
一条新闻,就一个主题。想表达多个主题,最后的结果是一个主题也表达不清楚。一个主题可以分主次、侧重等几个层次,但是每一部分都必须是为这一个主题服务的。一件新闻事实,可能有不同的主题选择,但是,你必须选择一个最佳的主题,发挥新闻素材的最大功效。一篇新闻,说安全就说安全,别一会安全、一会质量,一会又冒出个计划生育,结果往往会什么也没说清楚。聪明的媒人,给人介绍对象,一次总是只介绍一个。那种一古脑给你一大堆照片任你挑选的做法,往往是一个也跳不出来。还没有媒人会叫上几个姑娘同时到你面前,花里挑花只能是挑花了眼。为什么?就是因为主角太多,主题太多,反而没有了主角,没有了主题。
六、结语
随着现今经济的发展,新闻报道作为社会的主要舆论工具,新闻报道过程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日益重大。在我国,新闻是一种宣传工具,也是一种舆论工具,更是教育、鼓舞大众的工具,这种作用与我国特有的国家体制有关。一方面,新闻报道要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正确传达给人民群众,另外还需要对其社会舆论监督责任进行正确履行,促进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对于我国的新闻从业人员来说,要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及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在开展新闻报道的时候,要避免以往出现的报道“误区”,创新新闻报道方式及角度,在新媒体环境下,正确发挥新闻报道的作用。
[1]孙莉.民生新闻采访时注意的几个问题[J].西部广播电视,2015,05:126-127.[2017-08-08].
[2]庞继光.试析新媒体语境下新闻采访的创新路径[J].视听,2017,01:172-173.[2017-08-08].
[3]王瑜.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访的技巧与创新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205:108+115.(2016-04-01)[2017-08-08].
[4]赵文华.新媒体时代记者新闻采访工作的应对与创新策略[J].新媒体研究,2016,206:163-164.(2016-04-22)[2017-08-08].
[5]谢学强.新媒体语境下新闻采访的创新路径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05:146.[20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