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

2017-12-23赵桑晴贵州财经大学体育工作部

大陆桥视野 2017年18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人格体育锻炼

赵桑晴/贵州财经大学体育工作部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

赵桑晴/贵州财经大学体育工作部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尤其是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社会当中一个特殊群体,对于未来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心理学家都致力于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心理健康观的研究以及促进心理健康研究进行进行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观;综述

一、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1.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桑标等人在1998年通过分层抽查了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职业的人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等问题的看法,结果发现绝大多人能够意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仍然有一部分人缺乏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重视。人们对于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也不能有正确认识,而且缺乏对于心理异常以及其导致的行为异常的认识。

李凌等人在2000年通过问卷调查了教师和家长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研究发现家长判断中学生是否是心理健康主要从四个方面看:第一个方面是精神和神经分裂症;第二个方面是良好的品行;第三方面是健康的人格;第四个方面是循环型。而教师则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来看待中学生是否心理健康:第一是精神分裂症;第二是神经质;第三是好学生标准;第四是不良人格;第五是不良品行。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将智力缺陷排除在心理健康标准之外,再有对精神和神经病症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而且认为思想品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部分,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心理健康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袁玉涛等人在2002年通过问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也能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部分学生对于身体疾病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于心理健康也没有全面的理解。而且调查还发现部分大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或者不承认自己心理存在问题。

田宏碧在2003年对高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认为心理健康标准为:意志品质健全;良好平和乐观的心态;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有梦想有追求。这个研究为定制心理健康的标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2.心理健康观的相关研究.

心理健康观的研究相对来讲比较少,主要研究集中在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观、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人格特质的关系的认识上。

2001 年王学峰通过人格特征分析问卷和自编的心理健康观问卷调查了了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人格的外向特质上心理健康观有明显的差异。另外,在此研究中也探讨了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良好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业具有相对比较正确的心理健康观。

2002 年何心展等人通过问卷调查了宁波市不同阶层人们的心理健康观。经过对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进行了分析发现:人们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处世乐观、热情、心平气和和乐于助人等特征;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具有性格孤僻、不合群和悲观等特征。让人们认识了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的差别。

2004 年李风使用了卡特尔人格问卷研究了人格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在乐群性、独立性、聪慧性、怀疑性、稳定性、焦虑性、紧张性和兴奋性8中人格特质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内向和外向、适应和焦虑、怯懦和果断等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观有着显著的相关,这足以说明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

心理健康观的研究并不是特别过,也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但现有的研究也告诉人们良好的人格是具有良好心理健康观的前提。因此在关注心理健康观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培养人们的良好的人格。

3.促进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给毕业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造成了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于如何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了最研究者最为关注的内容。

Mclnman等人研究发现运动过后,被试的焦虑、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水平有所降低。而King等人研究从事有氧锻炼对被试心理健康影响时却发现:被试者的焦虑、紧张和抑郁等情绪在体育锻炼后没有显著的变化。之后有研究发现: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锻炼以及时间恰当的锻炼趋势有助于改善情绪。Crew回顾以前的文章发现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确实比长期久坐的人有更少的应激反应。

丁雪琴对北京和香港的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压力诱因调查中发现:青少年普遍存在心理压力,而考试、学业、家庭等时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发现:香港青少年的压力略高,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心理压力明显要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心理压力要低。所以研究者认为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白镇等人通过调查问卷和实验探讨了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体育课程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有影响的。体育课程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自尊自信、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等方面提高。因此研究结果也为各大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可以通过适当增加体育课程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何秋华等人就针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设计了相关的课余体育锻炼活动来验证这种活动方案是否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结果发现:这种课余体育活动方案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有效的,比起日常的体育课程作用明显。另外经过分析还发下,不同的课余体育锻炼形式对心理健康的方面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二、反思

通过对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后发现,大部分都是通过问卷对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而真正研究如何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心理健康研究众多,但是研究观点还并没有完全统一。根据当下的社会发展的情形,心理学家更应该时时监测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心理健康的水平并能够根据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找到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的方法给以人们指导。本文通过对心理健康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了解心理健康研究的状况。同时找到未来心理健康研究的方向,心理健康的研究不仅要重视找到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还应该要探讨如何预防人们出现心理问题。

[1]桑标,宋志虹.上海公众心理健康观的初步调查研究.心理科学, 1998,21(5):407-412.

[2]李凌,缪小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公众观的调查和分析.心理科学,2000,23,(5):537-542.

[3]袁玉涛,翟军,赖其均.大学生心理健康观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四川体育科学,2002,(2):20-21.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人格体育锻炼
体适能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漫画之页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